首页 历史故事 46明末“海上之王”郑芝龙 郑芝龙,是中国历

46明末“海上之王”郑芝龙 郑芝龙,是中国历

时间:2022-02-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末“海上之王”郑芝龙郑芝龙,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身兼商、盗、官三种名分与经历的奇人。郑芝龙继承颜思齐的地位与事业,以中国台湾为海上活动基地。据荷兰人估计,至1628年时,郑芝龙已拥有约由1000艘戎克船(戎克船即为中国帆船。每艘船必须交银三千两,每岁收入千万计,郑芝龙以此富可敌国。为了进一步逼迫郑成功投降,清廷把郑芝龙投入监狱。

明末“海上之王”郑芝龙

郑芝龙,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身兼商、盗、官三种名分与经历的奇人。在海上拼搏几十年,演出独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离乡背井闯世界;继而当海盗,兼营海商,亦商亦盗;最后由盗而官,亦商亦官。他从事海商活动范围广泛,从海上到陆地,从国内到国外,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有过接触。在海外商业竞争中,他善于经商,大获其利,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海商。当海盗时,他拥有千艘舰船与十万部众,入仕明王朝后控制各种海船万艘,能号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称之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郑芝龙生于福建南安一名小吏的家庭,其父郑绍祖系泉州府库吏。库吏的收入本来就很微薄,当几个兄弟相继降生后,郑家的生计益发难以维持。郑芝龙作为长子在十几岁时就离家外出谋生,先是到澳门一位葡萄牙商人家作佣人,后又受雇于在台湾殖民的荷兰人。多年的闯荡,使得这位从小就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大开眼界。在他20岁时,他又搭上一条开往日本的商船,从此郑芝龙便往返于台湾与日本平户(日本长崎附近)之间贩货经商,且在平户娶妻生子。

在日本,郑芝龙很快摆脱了困境。他擅长交际,结识了几位日本政要人物和寓居华人。其中,李旦和颜思齐是扶助郑芝龙起家发迹的两位关键人物。(www.guayunfan.com)

李旦,福建泉州人,他“以商船为事”,经营海外贸易,经商致富,后航海到日本贸易,侨居长崎平户,拥有住所、商行和多艘商船。他的商船往来台湾、厦门和澳门等地,远航柬埔寨、交陡支那,进行商贩贸易。郑芝龙随同李旦到日本,曾寄身其门下,李旦死后,郑芝龙继承他的海商事业,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另一位,颜思齐是17世纪东亚海上的知名海盗。早年因遭宦家之辱,杀其仆人而逃往日本。在日本数年之后,家境逐渐富裕,又仗义疏财,广交豪杰。后来他带了28个人,驾13艘船扬帆返国,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这其中就有郑芝龙。

人物小传 颜思齐

颜思齐(1589—1625),宇振泉,福建海澄县青礁村(现属厦门海沧区)人。明万历四十年(1623年),思齐遭宦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在日本,他通过各种渠道经商,逐渐积蓄了巨大的财富。这期间,思齐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志士。

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情急之下,他义无反顾地率众乘着13艘船只出逃海上,历尽惊涛骇浪,抵达中国台湾的笨港(今台湾北港)。颜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在刚刚站住脚跟之后,他就多次派人到漳州、泉州等地招募人众,前后组织3000余人移居到台。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捕猎,回来时欢饮过度,感染风寒,医治无效,数日后去世,年仅37岁。

船队直驶中国台湾,入据北港,建立基地,进行海上活动。此后,郑芝龙在众人的帮助与支持下,大显身手,从事海上亦商亦盗的活动。天启五年(1625年),颜思齐病逝,众人推举郑芝龙为新首领。郑芝龙继承颜思齐的地位与事业,以中国台湾为海上活动基地。据荷兰人估计,至1628年时,郑芝龙已拥有约由1000艘戎克船(戎克船即为中国帆船。戎克即为Jnnk的汉语翻译,相传该船于公元前200年的汉朝已出现。经改良后,直至20世纪初仍活跃于中国近海,多用来贸易载运。)所组成的庞大舰队。其后郑芝龙扫荡中国台湾海峡,先后除掉李魁奇、杨六、杨七、刘香等海上对手,更是成为海上之主,称霸于中国台湾海峡,控制了通往南洋、台湾、日本各方面的航路。由此船舶不悬挂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艘船必须交银三千两,每岁收入千万计,郑芝龙以此富可敌国。他还在泉州城南三十里,建立了安平镇,郑芝龙在此筑城,建造府第,作为根据地,船舶可以径达城下。郑芝龙还派遣商船队往还日本、台湾、马尼拉等地,终于成为荷兰人的贸易劲敌,压倒了荷兰人的制海权,使荷兰人占领下的台湾贸易遭受重大损失。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郑芝龙接受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后被明朝升为福建副总兵,成为福建水师的主帅。这样,郑芝龙就完成了一个从海盗到明朝海防将军的转变过程。郑芝龙在历经4年的海盗生活后,终于衣锦还乡。

明朝政府困于“流寇”和“北虏”之乱,再无实力可以过问东南沿海了。从此以后,作为海外华商首领之一的郑芝龙同时也是福建水师首领,华商第一次拥有一支实力巨大的军事力量服务于商务开拓。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南下,郑芝龙又投降了清朝。他的儿子郑成功却坚决不从,郑芝龙的部将周鹤芝不惜以自刭强谏,也没有感动他。最后郑芝龙带着500名亲兵到清营投降。

清兵占领平安镇之后,大肆淫掠。郑成功率领那些矢志抗清的将士到南澳(今广东省南澳县)誓师抗清复国。

郑芝龙投降后,并没有得到闽广总督的官职,而是被关到北京软禁起来。朝廷让他派人劝降郑成功,于是他接二连三地向郑成功派去说客。三次劝降均未奏效,清廷自感无计可施,使出了最后一招。为了进一步逼迫郑成功投降,清廷把郑芝龙投入监狱。郑成功给郑芝龙写信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父不听儿言,倘有不测,儿只有编素(戴孝)而已。”表达了抗清到底的决心。

清廷见郑芝龙已无技可施,就于康熙元年(1662年)将郑芝龙全家11口全部杀死。

历史事件特写:郑和生擒陈祖义

一天夜晚,天色漆黑,海盗在陈祖义的指挥下飞快地驶向郑和船队的锚泊地。海盗船离宝船越来越近,海盗们看到郑和宝船上的灯光都熄灭了,海盗们自以为偷袭得手,便迅速向其余海盗船发出信号,黑暗中陈祖义脸上露出得意的狞笑。海盗们加快速度,一窝蜂扑向宝船。

当海盗的快船队快接近郑和宝船时,郑和帅船上灯光突变,一盏红灯高高升起,霎时间,郑和船队全部灯火齐明,铁砂弹如雨滴般向海盗船袭来。明朝官兵勇猛冲杀,各种火器齐发,海盗们被突然的进攻打得晕头转向。几艘海盗船被炮弹击中,燃起烈火,当场被击翻或者烧毁,许多海盗落水,其余的掉转船头逃跑。

原来,郑和接到华侨施进卿的报告后,立即进行了准备。郑和船队故意熄了灯,灭了火,船队中的战船严阵以待。

当海盗头目陈祖义知道中计后,便指挥余下的海盗船掉头逃跑。郑和船队中的战船点燃火把,包围了海盗船。夜幕下的海面被火把照得通亮,一艘艘海盗船被郑和船队的战船团团围住。当战船靠近海盗船,战船上官兵奋不顾身,纷纷跳上海盗船。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毙敌5000余人,烧毁其战船10艘,缴获7艘,生俘了首领陈祖义等8人。

酷睿点评

海盗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争议的“反面角色”。在史书记载里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在影视或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出现又颇具魅力。现在,当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正在大洋的另一边搅得“海无宁日”之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也有海盗们的身影出没过。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各种事物都被纲常伦理烙上了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海盗更多地被称作“海贼”、“海寇”,并彻底归入到文明秩序的对立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