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刘邦称帝建汉,巩固皇权

刘邦称帝建汉,巩固皇权

时间:2022-05-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刘邦称帝建汉,巩固皇权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刘邦虽然明白皇帝之位非已莫属,梦寐以求的也就是早日享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如此一来,刘邦在诸侯王及臣民当中又树立了一个温和谦恭、宽厚长者的帝王形象,这种感召力和以身教化的作用是不能轻视的。

刘邦称帝建汉,巩固皇权

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帝王,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新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历史上不乏那些目光短浅者,一旦打下江山,便觉大功告成。于是,生活奢靡,思想放松,整天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天,江山转瞬又给别人夺去了,从而落得个被天下耻笑的下场。不过,刘邦决不是这类鼠目寸光之辈,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不得不饮佩他是一位少有的英明之主。

为了老百姓,我才当皇帝

赢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华夏大地的最高主宰,项羽所封的汉王头衔已经不足以显示刘邦的权力、富贵与尊严,更换新的名号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当年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就曾直截了当地要求群臣认定他的新名号,刘邦的心思也自然为朝夕相处的臣僚所窥知,他们无须指点,即自发组织起来,要拥戴刘邦为皇帝。

于是大家决定以诸侯王联名上书的形式,恭请刘邦蹑足九五,速正大位,名正言顺地做皇帝。据史载,当时“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贩继伦,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厚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今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诸侯王要求刘邦“上皇帝尊号”,速正大位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功盛德厚”,王的称号已不能反映他地位之隆崇,二是汉王与其他诸侯王同处一个层次,“亡(无)上下之分”,不符合等级制度的习惯要求。刘邦虽然明白皇帝之位非已莫属,梦寐以求的也就是早日享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但当皇冠临头之时,面对诸侯王的上书,他又感到有谦让一番以显示风度的必要,于是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帝王是不图虚名的,今天大家都这么推举我该怎么办呢?”

刘邦曾以谦和之量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虽今非昔比,然而故伎重演,他觉得谦恭一番依然是必要的。事实正是如此,他已贵为汉王,又是一个胜利的政治、军事集团的首领和最高统帅,天下承平,皇帝自然非他莫属,他即使不谦让或者干脆自立大汉王朝,封冠加冕,也没别人与他去争,但有意地谦让一番,既是风度也是谋略。如此一来,刘邦在诸侯王及臣民当中又树立了一个温和谦恭、宽厚长者的帝王形象,这种感召力和以身教化的作用是不能轻视的。(www.guayunfan.com)

诸侯王们知道刘邦谦让的原因,是要他们将推举他做皇帝的理由讲得更充分,所以劝进也就更加殷切,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诸侯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矣,愿大王以幸天下。”

虽然是出于颂扬,但言下的意思也十分清楚:你刘邦不做皇帝,我们这些已沾你光做了诸侯王的人怎能安于位?再说,还有更多的跟你打天下的臣僚正以焦急的心情,等待你以皇帝特有的尊严降旨赐爵和封土呢!

刘邦又谦让了几次,最后才表示同意说:“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这里,刘邦将他做皇帝的理由也说得很清楚,这就是他做皇帝并非为一己之私,完全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由此可见他的机智和聪明。而在客观事实的发展过程中,从历史必然性的选择上来说,他也的确以做皇帝为新的开始,实现了诸侯纷争后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

刘邦以“便于天下之民”为由,经一番谦让之后“接受”了诸侯王们“昧死拜言”的劝进,在群臣的欢呼声中,于公元前202年甲午日,在汜水之阳(今山东定陶县境)的一个土台上举行了登基大典。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定陶汜水北岸,当祭坛筑起,旌旗环绕,鼓角声声,礼官各司其职之时,刘邦便要在这里登基称帝了。

诸侯王以及太尉卢绾以下的三百多名有功将领们,与原秦王朝的博士叔孙通一起,为张罗刘邦的即位大典忙得不亦乐乎。当吉时既到,鼓响号鸣,刘邦在群臣的簇拥下登坛祭了天地,然后回到大殿,面南坐于早已设就的汉帝位,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礼官宣礼,群臣朝贯,歌功颂德,万岁之声传遍原野,腾上云空,正所谓:“大丈夫当如此也!”在诸侯王及群臣的欢呼声中,刘邦的人生理想终于实现。

稳定南方封二王

朝贺完毕,刘邦便颁诏大赦天下,追奠先妣刘氏为昭灵夫人,又立王后吕氏为皇后,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接着发布了一系列的诏书,以指挥和调度各级地方政权、朝廷各部门各项事务的运行。

刘邦所发布的第一个诏书是封吴芮和无诸为王:“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故粤王无诸世奉粤祖,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无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

登基伊始,刘邦并没有首先封赏他最亲近的功臣宿将,而是对与他关系较疏远、且并无特殊功劳的故衡山王吴芮和故粤王无诸进行册封,这样做表面上似乎出人意料,实际上有他的深意。换言之,他追求的便是一种别样的效果。

刘邦封赐吴芮和无诸二王大有深意。吴芮原为秦王朝的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令,这是长江中游彭蠡泽畔一个偏僻小县。他为官不太扰民,颇有些政绩,因而被当地百姓誉称为“番君”。秦末农民战争的烽火燃起时,流落江上“为盗”的英布前来归附。吴芮看出英布并非等闲之辈,就把女儿嫁给他,并带领当地的越族人毅然投入起义,北上开赴反秦前线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取南阳时,吴芮的部将梅错率兵参战,协助攻取渐、丽等地。后来,吴芮追随项羽,率百越之众同项羽一起人关。项羽起初也承认吴芮参与反秦的功劳,因而在大分封时赐予他衡山王的名号,以邾(今湖北黄冈)为都城,是项羽分封的十八个诸侯王之一。但不久项羽出尔反尔,又削夺了吴芮的爵位与封土,将之降为番君。正缘于此,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以其参加反秦起义有功为由,很快改封他为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无诸是春秋晚期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承袭为王。秦统一中国以后无诸王位被废,原统治地被秦朝设为闽中郡(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无诸认为复国的时机已到,遂追随番阳令吴芮参加了起义军。但项羽入关实行大分封时却没有赐予无诸任何爵位和封土,无诸自有无可言喻的愤怒与不平,因而在楚汉战争中倒向汉军阵营。及至战争结束,刘邦按其承袭传统封他为闽越王,以闽中郡为封地,以东治(今福建福州市)为都城,作为对他参加反楚战争的酬赏。

刘邦此举确为英明的决断。吴芮长期为官于江南,口碑甚佳,为了稳定江南地区政治的稳定,自然以封他为王于此地最为合适。同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吴芮本人在政治与军事上并无卓越才干,所统辖的军事力量又很弱小,封为长沙王,既是治理该地的合适人选,又可作为汉朝与宣布独立的南越王赵佗之间的缓冲。

当时的江南虽然地域广阔,气候地理条件比较优越,但人口却很稀少,有待于逐步的开发,在经济文化均较落后的情况下,吴芮名义上虽领有五郡,实际上只有长沙和豫章二郡,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尚在南越王赵佗的统治下。吴芮既无能力收复象郡、桂林和南海三郡,也根本无法形成威胁汉朝中央的力量,所以做了长沙王以后,吴芮对汉朝中央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的倨傲失礼之处,这样就保持了长沙地区政治上的稳定。及至刘邦按照既定方针,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时候,只有长沙王及后裔得以世享其禄,保住了爵位与封土。

因为无诸是粤人,又是勾践后人,因而在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刘邦同时封无诸于故地为王,这就使他能够更好地稳定汉王朝在那里的统治。

闽中地处东南海隅,称为东瓯,亦是荒远夷蛮之地,中央政权鞭长莫及。而刘邦当时注意的中心是中原地区的政治建设,只要能维持闽越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使少数民族与中原人民和睦相处,当然无惜封爵。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封无诸为王治理闽中之地,较之从汉王朝中央派遣另外的任何郡县官吏都更加便利,可以说是不仅勇为而且乐为的事。

刘邦称帝之初即封赏此二人,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实际上是他削平异姓诸侯王所先期下定的一步棋。随着不久之后刘邦开始削平异姓诸侯王,这步棋的高明之处便得以显现,尽管中原地区的诸侯王们对汉朝中央剑拔弩张,英布、韩王信和燕王卢绾等甚至与中央王朝兵戎相见,但江南地区却保持了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