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请互市俺答终封贡的故事

请互市俺答终封贡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一章 请互市俺答终封贡隆庆四年十月,塞北的秋风早早地染黄了草地树木和山冈。把汉那吉是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的孙子,当时明蒙双边关系是军事对峙,收留把汉,极可能引发争端,成为俺答诉诸武力的借口。此次求贡由小王子发起,是否与俺答有关,也就是说,俺答是否支持小王子,不得而知,但至少是代表了俺答的心声。虽然明廷杀了使者,但俺答并没有放弃求贡的追求。

第十一章 请互市俺答终封贡

隆庆四年(1570)十月,塞北的秋风早早地染黄了草地树木和山冈。

一支500人的明军骑兵正由北向南,朝大同方向疾驰。

朔风劲吹,暮云四合,大同城像一块坚硬的巨大的磐石,出现在地平线上,它是镇守明朝北疆的重要关隘。

骑兵们在城门纷纷下马,暴露出队伍核心中那一行十几个蒙古装束的男女,城门口的守军警惕而好奇地打量着这几个异族人。

那十几个身着皮帽皮袍皮靴的蒙古人和他们的马匹都是风尘仆仆,为首的蒙古人年轻英武,从打扮到长相,一望而知就是贵族。

这个年轻的蒙古人就是把汉那吉,他带着家眷和贴身亲随十来人,来归附明朝,他早已听说宣大总督王崇古招徕降人,他就是来投奔王崇古的。

大同巡抚方逢时听说把汉到了,赶紧命人接到城里,善加款待,并迅速报告了王崇古。

把汉那吉是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的孙子,当时明蒙双边关系是军事对峙,收留把汉,极可能引发争端,成为俺答诉诸武力的借口。

王崇古得知把汉那吉来降的前因后果,毫不犹豫地表示接受,并给把汉提供保护。王崇古经略北边多年,深知双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不避利害地接受把汉那吉,恰恰是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几步妙棋。他迅速将想法写成书信,飞报北京。

事关重大,高拱和张居正两位内阁大臣详细看了王崇古信中的计策,不禁拍案称赏:真是一条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

敌意阻隔了的边贸

先明确几个概念:贡,通贡,封贡。

所谓贡,是指外族表示愿意臣属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意思。

通贡,是双方互有贡品往来,具有礼尚往来的意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笼络外族采取的手段,可算作是官方贸易。通贡的开始,往往伴随互市,互市即是民间经济往来,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的贸易。

封贡,在政治上的性质有所变化,此时外族不单要进贡,还要接受中国封建王朝的封官赐爵,成为中国王朝的封建对象,表明级别进一步降低了,与通贡相比,失去了平等性。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百战之兵大举北伐,蒙古贵族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被迫北逃。从此,长城一线宛如一道鸿沟隔断了蒙、汉两族正常的经济联系。不管以游牧经济为主的蒙古人多么需要与中原互通往来,但由于军事上的对峙和政治上的敌视,双方也仅仅存在着贡市式的贸易往来,并且这一有限的经济联系也常常因为战争而中断。

弘治时期,蒙古著名的达延汗统一了大漠南北,从而暂时结束了蒙古分崩离析、各部争战的局面,为蒙古高原上人丁之兴旺奠定了基础。

但是蒙古的再度统一与强盛也引起了明朝的不安,明与蒙古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自弘治十二年(1499)开始,双方的贡市关系基本中断,并且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只有干戈,未见玉帛。

如果说明朝考虑的是国防安全,那么,蒙古贵族更多考虑的是生存和繁荣。

于是,我们看到了北元崩溃以后,蒙古各部对明王朝发动战争的一条规律,为了生存而发动战争,他们掠夺资源。可是入主过中原之后的蒙古人已经集体有意识地认识到,通过贸易才能繁荣。

为了生存发动战争,通过贸易才能繁荣。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全部借口和理由。

于是,就有了嘉靖年间无数场因为明朝拒绝通贡的战争。

嘉靖年间的皇帝是世宗朱厚熜,朱厚熜是明朝第12任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他对蒙古的态度一向强硬,他反对互市,尽管他在任的后期曾经有过几年时间开放互市,但最终还是关闭,并且引发战争。

无独有偶,嘉靖年间,蒙古的俺答汗一直在请求通贡,他的坚韧正好和朱厚熜的强硬形成了对照,朱厚熜拒绝一次,他就打一次,然后回过头来再请求通贡,朱厚熜再次强硬地拒绝,他就重来一次,一直循环,可他在朱厚熜手里就是没办成事。

朱厚熜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按理对俺答求贡应该采取上善若水的态度,可是他对俺答的态度一味地强硬,而且强硬到死。他的态度让人哭笑不得。

而俺达的攻略,实在是为蒙古人民请命,不过他的战争、政治、经济和天花搅和在一起,也给蒙古人民造成了伤害。

忍,或者残忍

我们看看俺答的求贡之路,这条路不仅漫长,而且血流成河。

嘉靖八年(1529),俺答汗登上了明蒙关系的历史舞台,他是达延汗之孙,这一年他和他的哥哥吉囊进攻明朝的榆林和宁夏,被明陕西三边总督王琼击退。

嘉靖十一年(1532),蒙古小王子到延绥请求通贡,“小王子”是可汗的通称。总制唐龙请朝廷批准,朝廷没有同意。小王子大怒,马上起兵数十万来犯。此次求贡由小王子发起,是否与俺答有关,也就是说,俺答是否支持小王子,不得而知,但至少是代表了俺答的心声。

嘉靖十三年(1534)三四月间,吉囊、俺答先后两次派人向明朝请求通贡,两次都被朱厚熜断然拒绝。兄弟二人非常生气,率兵十万攻入延绥,狠狠打击了明军。

嘉靖二十年(1541)七月,俺答派石天爵、肯切二人来到大同塞,向明朝请贡。石天爵说:“以前入贡互市,双方都有好处。自贡道不通之后,蒙古连年内犯,主要是因为人、畜多疾,衣食所迫,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向神官占卜,说是向天朝纳贡才是出路。如果允许,可留一人为质,另一归返。今后双方约束部下,两不相犯。”

石天爵的这番话,道出了俺答求贡的动机,一个是上天指引,一个是谋求生存。

俺答自我批评的态度和开具的条件,充满了宝贵的诚意,可朱厚熜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在得到了大同巡抚史道的报告后,不但没有答应通贡,反而悬赏俺答首级。俺答怒不可遏,便与吉囊分道进犯明军。俺答一路入塞以后,越过太原,一路向南,杀到石州,到处烧杀抢掠,向明廷泄愤示威。

自嘉靖二十年(1541)以后,因为吉囊死去,俺答走上了独立求贡的道路,而且次数非常频繁。

嘉靖二十一年(1542),俺答派石天爵等到大同镇边堡,再次向明朝发出和平呼吁。明大同巡抚龙大有竟将石天爵一行绑起来送到朝廷,还假称用计擒获。朱厚熜不但不追究龙大有的责任,反而升他为兵部侍郎,同时还下令将石天爵凌迟处死。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更何况使者是寻求和平通贡之路的?

朱厚熜的外交政策不够聪明,但绝对够狠。

听说石天爵被残杀,俺答气急败坏,他再次调兵遣将,带兵深入山西,纵兵杀戮,20余万明朝官兵吏民死难,消息震动北京,京师一度戒严。

虽然明廷杀了使者,但俺答并没有放弃求贡的追求。从嘉靖二十五年(1546)五月到二十六年(1547)春,俺答先后数十次派遣使者到明朝,但是,无一例外地遭到朱厚熜拒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夏,俺答再次派人求贡。使者来到大同边塞,遇到了明朝的边兵,还没有来得及说明情况,便惨遭毒手。

同年秋天,俺答又一次重申了他的要求,结果再次碰壁。

明朝两次斩杀求贡使者,俺答一忍再忍,依然求贡示好,于情于理都算仁至义尽了。

朱厚熜仍然一味强硬,一如既往地拒绝通贡。

外交不奏效,俺答就再次跨马提刀,诉诸武力,他这次没去山西,而是直接奔北京。

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亲率骑兵十万出河套,绕过大同,越过古北口长城,飞兵直捣皇城。

不过,明军不作抵抗,俺答的蒙军也不作进攻,只在京城外围掳掠了一个来月,然后就在十万明军的目送下,顺原路越过古北口,朝胡天胡地徜徉而去。

这次战事史称“庚戌之变”,它是俺答发动的一场羞辱战。好在明朝上下同心,沉得住气,否则又得像正统十四年(1449)那样打一次北京保卫战呢。

最可怜的还是老百姓,他们住在皇城根,照样遭到侵略者掳掠,他们不理解,军队何以怯战?朝廷何以窝囊?

短命的互市

俺答围而不打,不是爱好和平,而是另有所求。

所求一如既往,依然是通贡互市,开放边贸。

俺答在求贡问题上可谓坚韧不拔,即便在大掠京畿、与明对阵之际也念念不忘求和通贡。回师之后,俺答又派他的儿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情况被上报朝廷后,咸宁侯仇鸾力主许贡。朱厚熜迫于俺答兵威,采纳了仇鸾的建议,下令在大同、宣府、延绥等地开设马市。

嘉靖三十年(1551)三月,明廷发银十万两,令兵部侍郎史道前往大同总理互市。马市开设之初俺答十分高兴,并向明朝贡献良马。稍后,俺答认为明朝所给的马价不大合理,颇有怨气,双方渐起冲突。为了照顾贫穷牧民,俺答曾向明朝请求无马牧民以牛羊换取米豆,明朝予以拒绝。由于俺答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加之从内地逃过去的白莲教徒萧芹等人唯恐双方和好于己不利,于是极力怂恿俺答进行抢掠,所以俺答并没有自始至终约束部众,在马市开始之后蒙兵抢掠的事情仍时有发生。开市的目的是想换取和平,抢掠之举发生之后,反对互市的朝臣不加分析不找原因,一味指责俺答没有诚信。尽管俺答在献马之后,又将萧芹等叛明汉人捆起来献给朝廷,但马市还是关闭了。

嘉靖三十一年(1552),朱厚熜以俺答乞请无厌、拥众犯边为由,下诏停开马市,刚刚恢复的马市又中断了。这次互市明朝没有多大诚意,而俺答在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后对明朝很失望,因而显得耐心不足,终于让明朝有了罢市的借口。但总的说来,明朝的责任更大。

马市停开之后,俺答对互通贡市已不抱什么希望。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曾多次进攻明朝,虽然没有再现类似庚戌之变那样严重的事件,但也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

一个契机与四十年和平

转眼又过了十几年。到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朱厚熜死后,隆庆帝继位。不久蒙明关系出现了一次奇妙的转机,隆庆四年(1570)十月,把汉那吉请降,这个契机被具有战略眼光的王崇古和方逢时抓住了。

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的独生子,幼丧父母,由祖母一手带大,为他娶了妻,聘了妾。当时俺答有一个外孙女,叫三娘子,已许嫁鄂尔多斯,三娘子美貌伶俐,俺答便将之夺为己有,又用把汉那吉的妾搪塞鄂尔多斯。俺答自娶外孙女,又夺孙子之妾送人,大悖人伦,把汉那吉负气出走,来到大同。王崇古和方逢时对他十分友好,并奏报朝廷。

嘉靖年间,汉人赵全投降俺答,聚众数万人,俺答攻打明军,这些汉人就给俺答的蒙军提供情报,甚至充当向导,对明朝边防危害很大,因为这些人居住在境外,很难抓捕。

针对俺答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王崇古在报送朝廷的信中提出规划出一个计策,厚待把汉,如果俺答来要人,就拿把汉来和他交换赵全;如果俺答真的放弃把汉,朝廷就给把汉加封名号,帮助他自成部落,与俺答分庭抗礼,达到分裂俺答阵营的作用,不管对方怎么选择,对朝廷来说,都不失为安边之策。

王崇古的计划得到了高拱、张居正的支持,诏书很快下达,封把汉为指挥使,并赏赐一件绯红色衣裳。

再说蒙古那边,自从把汉那吉出走,爱孙心切的祖母就天天埋怨俺答。俺答也觉得懊悔,自己领兵十万,威胁明朝交出孙子。明廷采用王崇古的计策,让俺答去做两难选择。隆庆四年(1570)十二月,俺答只好丢卒保车,将赵全等汉人绑来交换,随后,明朝派遣使者送还了把汉。

俺答见爱孙安然无恙,喜出望外,再次请求贡市。

此时的穆宗朱载垕比较开明,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也注重实务,尤其是王崇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依然尽心尽力。明朝政府规定禁止铁锅入市贸易,担心蒙古用来打造兵器。许多廷臣抱着老规矩不放,甚至以“先帝禁开马市”为由直接反对,朝廷内部发生激烈争议,甚至有的官员讽刺他“不要光想邀近功而忽视了日后的危害”。王崇古没有陷入空乏的论证,而是通过解决具体的细节问题,推动通贡,他根据蒙古百姓因为铁锅难得、“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以皮贮水煮肉为食”的实际情况,提出将铁锅列入互市商品的可行办法,让蒙古百姓拿破旧铁锅到官市上换新锅,这种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论证,得到了决定性的支持。

隆庆五年(1571)三月,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对他的子弟也授予了官爵。稍后,根据王崇古的建议,明廷决定允许俺答遣使进京贡马。明蒙之间的入贡贸易又恢复了。明廷在沿边一带又设立了马市,每年开市一次,市期一个月,同时又允许开月市。这件事史称“俺答封贡”,也称为“隆庆(www.guayunfan.com)和议”。

俺答封贡之后,他约束部下不再抢掠,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长城内外的社会经济也得到发展。万历九年(1581),顺义王俺答死去,他的子孙相继承袭封号,俺答妻三娘子在蒙古诸部中仍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继续尊奉明朝,所以自封贡之后,“四十余年再无用兵之患”,北边得以安宁。被誉为“清末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魏源盛赞这一事件说:“此举不独熄明末之烽燧,且开本朝(清朝)二百年之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