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叔夺侄位荣辱转瞬的故事

叔夺侄位荣辱转瞬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 叔夺侄位荣辱转瞬如果没有兵燹,炎夏六月,正是官民登临东岳泰山,放眼齐鲁大地的好时节。两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一为争夺封建皇权,一为建立人民共和。朱棣的第一个攻击波在济南受阻,占领济南,割断南北,进占中原地区的计划宣告失败。此一战,燕军伤亡惨重,张玉为了救护朱棣被射死马下,燕军精锐丧失殆尽,朱棣仅以百名亲兵卫护逃离。朱棣就此定下长驱直入的方针。

第五章 叔夺侄位荣辱转瞬

如果没有兵燹,炎夏六月,正是官民登临东岳泰山,放眼齐鲁大地的好时节。或者坐在趵突泉边,看白莲花一样的涌泉,听柳浪里的蝉鸣。

600年前的光景,不是这样的,在南京和北平之间,山东被选作鏖战的主战场。而济南攻坚战的序幕,正缓缓开启。

历史上往往有惊人而相似的一幕,600年后,公元1948年秋,同样的攻坚战,曾经在济南重新上演。

两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一为争夺封建皇权,一为建立人民共和。

作为见证过历史的舞台——济南城,注定出英雄,无论是攻是守,他们各为其主。

铁将军守城

兵败如山倒,李景隆败绩,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建文二年(1400)五月,燕军从德州一路追击李景隆残部到达济南,在济南城外再次大败李景隆,随后包围了济南。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听说济南危在旦夕,便急速赶回济南,还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济南。

再说朱棣的燕军,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战局却不明朗,特别是进入山东之后,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山东当时总督粮饷的铁铉成了朱棣的克星之一了。

建文二年(1400)六月初八,朱棣在济南城下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朱棣见劝降不成,下令攻城。铁铉督众固守,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

朱棣围城三个月,久攻而不克,苦无良策,便谋划破釜沉舟,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灌城。

朱棣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物,他拨出一部分士兵们去掘壕挖沟。黄河灌城,肯定殃及无辜,涂炭百姓,这些生命似乎就是战争的代价,心软的一方买单。如果对方也不买,那就硬来了,反正他已经让人骂了,他不在乎背负千古骂名。

几天后,济南城头传来守城士兵的哀嚎“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完了”。

朱棣听说,专门到城下察看一番,心想,哭有什么用,投降不就行了。然后督促部将,加派人手,加快挖掘速度,瞧那城头,有效果了。

不久,城头上的楼橹防具悉数撤除了,要弃守?还是要投降?朱棣琢磨,看来城里的人心浮动,军心也动摇了,快撑不住了。

果然,一天,城门开了,几个老者自称他们是代替守城军来做使者的。

这些人被带到燕王大营,跪伏在地,向朱棣请降:“您是被朝里的奸臣谗害的,才走到冒死犯险这一步。您是高皇帝的亲儿子,我们都是高皇帝的顺民,现在我们就归顺你,我们这里的百姓最害怕那些刀枪剑戟,看见大军压境,都怕丢了性命,敬请大王退兵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

朱棣的脾气,一向是吃软不吃硬,老百姓罗圈跪地,哀告求饶,他听来一则恻隐一则暗喜,出征数月,这些老人的央告,是他听到的最悦耳的声音。其实他肚子里还有一番计较,想着燕兵转战劳顿,也实在不能再打了。

朱棣满口答应,马上传令下去,工地上的士兵不用挖沟了。

朱棣下令部队向后移营,自己骑着骏马,打着黄罗伞盖,身边带了几个骑兵护卫,过了护城河桥,直接从西门进城去接受投降。西门洞开,守城士兵都趴在城头往下看。朱棣刚进城门,就听见士兵们一声高呼“千岁到”,说时迟那时快,门拱上一块铁闸轰然落下,当即砸碎朱棣的马头,朱棣命不该绝,护卫们一拥而上,给朱棣换马,掩护朱棣驰返大营。

原来,这一切都是铁铉布置的。他的诈降之计,几乎诱杀了朱棣。

朱棣侥幸不死,气急败坏,发誓报仇,他挥兵围城,铁铉伏于城头,大骂朱棣反贼。朱棣恼羞成怒,用数门大炮轰击济南城,城墙被轰塌,出现缺口,如果让士兵去堵,只能充当炮灰。战火纷飞,硝烟压城,铁铉竟发挥奇思妙想,他把朱元璋的巨幅画像悬挂在城头上,又挥笔书写了许多朱元璋神主灵牌,让士兵分置垛口。攻城的燕军看见城头的摆设,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因为投鼠忌器,只好停止炮击。朱棣气得七窍生烟,却毫无办法,济南全城竟得以保全,老百姓都不知该感谢铁将军还是感谢朱皇帝才好。

相持之间,铁铉又招募壮士,奇兵游击,袭扰燕兵。燕军本来就是劳师远袭,渐渐师老兵疲,道衍和尚劝朱棣,先回北平再图后举。燕军便于九月初四解围而去。后来南伐朱棣再不取道济南。

朱棣的第一个攻击波在济南受阻,占领济南,割断南北,进占中原地区的计划宣告失败。

燕军撤退,铁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乘胜追击,收复了德州等郡县,兵威大振。一扫李景隆失败带来的晦气。济南解围,铁铉在大明湖设宴犒赏将士。朱允炆派专员带着赏赐的黄金到济南慰劳守军。又提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赞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

李景隆败后,建文帝以盛庸为平燕将军,统军对抗朱棣。适时,吴杰、平安守定州,盛庸驻德州,徐凯屯沧州,为犄角之势。朱棣攻破沧州之后,兵薄济宁,盛庸于东昌府之外邀击燕军,东昌大战就此拉开序幕,朱棣燕军仗着前两次战胜的骄横,左冲右突,盛庸使用火器大面积地杀伤燕军,朱棣一时恼怒中了盛庸的计,亲领少数军队杀进盛庸布置好的中阵,结果被重重围困,朱能等人率领蒙古骑兵解救也不能脱身,朱棣手下第一号大将张玉也被迫从督战变成亲临战阵。此一战,燕军伤亡惨重,张玉为了救护朱棣被射死马下,燕军精锐丧失殆尽,朱棣仅以百名亲兵卫护逃离。这是南北之争以来南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建文帝特到太祖庙告祭朱元璋亡灵祝捷。

朱棣回师北平之后,很多将领都劝朱棣歇军再战,只有道衍不同意,他坚决主张再度进军,朱棣采纳了他的意见,于建文三年(1401)春三度举兵,南出保定,与盛庸对决于夹河。战至酣热之际,东北风大起,燕军顺风掩杀,南军大败。这时,燕军偷袭焚烧了南军的粮草,兵无粮草,盛庸的20万大军只好撤回德州。随后的一年间,两军互有胜负,到建文三年年底,朱棣起兵三年,只占据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这段时间,不断有被责罚的宦官从南京逃到北平,这些衔恨的宦官把南京空虚的情报出卖给朱棣,朱棣与道衍和尚商量计策,道衍和尚说:“不攻城略地,奇兵直捣南京,南京守备空虚,一举可得。”

朱棣就此定下长驱直入的方针。

建文四年(1402)正月,朱棣誓师,决心“要当临江一决,不复反顾矣”。燕军进入山东。济南为铁铉驻守,守卫严密,朱棣按照道衍和尚的计策,绕过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四月,燕军进抵宿州。平安率军跟踪至肥河,袭击燕军。总兵何福率军列阵十余里,沿河向东挺进。徐辉祖又率军前来支援,与燕军大战于齐眉山。结果燕军损兵折将。又逢暑雨连绵,道路泥泞,燕军士兵多不习惯,且又疾病流行,形势对燕军极为不利。两军在肥河相对峙,朱允炆认为燕军就要北归,京师不可无良将,双方决战在即,朱允炆把徐辉祖所统领的军队撤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燕军抓住战机,全力攻打何福军,南军大败。何福单骑逃走,平安等37名南军将领被擒。这一仗再次扭转了局势,朱棣剑指扬州,扬州攻克之后,朱允炆慌了手脚,派遣庆成郡主来朱棣军中求和,朱棣冷笑:“我连太祖封给我的燕王都不要了,还要什么割地呢?”拒绝谈判。接连挥燕兵攻克高邮等地。建文四年(1402)六月,江防都督率军叛降朱棣,朱棣军力大增,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盛庸以海船迎战,被朱棣击败。六月初四攻破镇江,次日攻破龙潭。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朱棣意气风发,南京已经指日可下了。

衰人在守金川门

和雷厉风行的朱棣相比,朱允炆相形见绌。

和他那位提三尺剑打下万里江山的爷爷相比,他不及其十分之一。

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莫衷一是、左顾右盼,这就是朱允炆,我们还没说他手忙脚乱呢。他出手削藩,朱棣起而靖难,这没啥好说的。可朱棣打到门前,他竟然按照朱棣的要求,流放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给他肝脑涂地地卖命,关键时候,他要卖了他们的命,且不要说政治斗争的经验和智慧,他就连哥们儿义气都没有。这个事情若不是有人及时上书竭力反对,他真会稀里糊涂地做出来。

早在削藩之初,燕王朱棣行缓兵之计,上书申救,朱允炆读罢,竟黯然同情,对黄子澄等说:“这事做得差不多就行了。”黄子澄据理力争,说朱棣包藏祸心,不可心慈手软。朱允炆竟说:“朕即位不久,接二连三罢黜诸王,如果又要削夺燕王,怎么向天下人解释?”黄子澄哭笑不得。

这种妇人之仁用人行政犹遗祸不浅,更不要说处置波诡云谲险象环生的政治风浪了。

当建文四年(1402)六月之间,朱棣进逼南京,朱允炆彻底慌了,他们君臣竟幼稚地想割地求和,直接贻笑于朱棣,他告(www.guayunfan.com)诉来使:“我无罪而被你们削夺封号爵位,变成一个平民,我现在是自救,要土地有何用!况且皇考封诸子,我本来就有封地。你们把奸臣绑了给我送来,我立即停战,到孝陵拜谒,然后返回我的藩地。”

煌煌其言,试想,他的手已经抓住龙椅了,凭啥再撒手,让你舒舒服服地坐下去?

开始你逼着我打,这会儿该是我逼着你打了。形势发生了变化,黄子澄在东角门的预言没有实现,朱允炆不是汉景帝。

再看当时的朝廷,内外混乱不止,皇亲国戚各谋出路,不断有人向朱棣通风报信。朱允炆居然姑息养奸。

回头再说那位败军之将李景隆,数十万军队丧于他手,朱允炆非但不治罪,还派他去守金川门,另派谷王朱橞往金川门视事。这个谷王也是个败军之将。或许朱允炆手里真没有将领了,或许朱允炆希图借亲戚关系笼络人心,要他们为他效命。按照朱允炆走一步败一步的规律,他的这个安排,也是败棋。

果然,李景隆早对抵抗失去信心,而谷王朱橞,和朱棣一样同属藩王,哪会替你守门?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李景隆私开金川门,朱棣的燕军攻入南京,李景隆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无能的人同时是无耻的人,而无能和无耻结合起来,也可以立功,也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他制造了“金川门之变”,他感谢朱允炆不杀之恩的方式,就是果断地出卖。

“金川门之变”是长达四年的削藩和靖难之战的句号,朱棣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梦寐以求的王位。

朱棣入城之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于是,朱棣一面榜文天下捕捉齐泰、黄子澄、徐辉祖、方孝孺等“奸臣”,一面寻找朱允炆,而朱允炆的下落成了历史之谜。有说朱允炆出家的,有说朱允炆蹈海而去的,《明史·郑和传》提及:“成祖疑惠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任务,就是追寻朱允炆。

不论朱允炆跑到哪里去,他终究是失败了,而且是满盘皆输。换言之,朱允炆既然扭转不了时代的格局,就更不可能开创一个时代了。削藩和靖难之争,是一次无情的淘汰和筛选,朱棣的成功是必然的选择。

报君黄金台上意

朱棣称帝之前,杀人的旗号依然是靖难。

靖难就是清君侧,匡扶社稷,用武力解决帮助皇帝干坏事的“奸臣”。

朱棣的杀人名单很长,首要分子自然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卓敬、徐辉祖、铁铉、暴昭、练子宁等。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投降的文臣武将都被列入死亡名单。齐泰、黄子澄、景清等也都被抄家灭族。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被灭十族,朋友门生牵连被杀者达800多人,发配流放而死者不可计数。

在翻阅资料时,这些人的死节和惨状令笔者感到震恐,这绝不是阅读者心理承受能力强弱的问题,而是杀人者的极度残暴和毒辣,人性的黑暗使阅读变得痛苦异常。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我觉得书写者在说违心话。

黄子澄在金川门之变后谋求海上起兵复国,被人告发被俘,坚不屈服,朱棣命令凌迟处死,诛九族。这是黄子澄为削藩流的最后一滴血。

齐泰将死,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遗言:“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有人揣摩他白马非马,想表其心迹而不能。齐泰也是惨死。笔者认为,齐泰是能臣,他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但他所事之主黯弱不明,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和决策。齐泰这句“白马墨脱”,无疑是告诉朱棣,我们的忠奸,你说了不算,时间会还我清白。这绝对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智慧和达观,刀压在脖子上,犹能作此语,可见其心地坚白。

齐、黄是削藩的谋主,朱棣恨他们入骨,最可怜的是他们的妻女,都被充入教坊,让乱人糟践,笔者不愿备述。朱棣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玷污黄、齐二人的英名,以活人受难折辱死者,这种裹挟着迷信愚昧的恶毒,在2017-02-19 是没法想象的。

随后,一大批文臣武将不屈而死。

再说那个在济南迎头痛击朱棣,并让他备尝失败屈辱的将军铁铉。

朱棣夺取南京后,回兵北上,开始“燕王扫北”,他在河北山东一带大肆屠杀百姓,据说那里的百姓同情朱允炆。复攻济南,铁铉明知大势已去,仍死守不降,济南城陷落,铁铉在淮南被伏兵俘虏,随即槛送南京。

铁铉见了朱棣,立而不跪。大骂朱棣篡位谋反,刽子手用铁锤敲碎他的牙齿,用屠刀把他的嘴角一直豁到耳边,铁铉还是骂不绝口。朱棣想让铁铉回头看一眼都没办到,朱棣想起在济南城下的种种遭遇,终于恼羞成怒,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然后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铁铉宁死不屈,磔刑(凌迟)而死,时年36岁。

传说,朱棣见铁铉不拜,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糊气。朱棣气急败坏地吼道:“你活着不肯拜我,我把你的骨头炸成灰,看你拜不拜我!”太监们想用铁棒夹住铁铉的骨架令其转身,谁想油锅一声爆响,滚油从锅里飞溅出来,烫得太监们抱头惨叫,而铁铉的骨架最终也没转身!

朱棣杀戮建文的文臣武将,比其父朱元璋屠戮功臣,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手段则更加毒辣,更加没有人性。他在诛九族之后发明“诛十族”,“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便遭此毒手;他在满门抄之后发明“瓜蔓抄”,景清的乡亲罹此祸殃,“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瓜蔓抄”比诛十族更加惨烈。

“威武不能屈”,建文的文臣以宁折不弯的气节,用血肉之躯和身家性命,回应朱棣莫予毒也的暴戾和恐怖,这种不怕死的劲节,对于施暴者是一种蔑视,也是一种刺激,直接刺激朱棣用十倍的仇恨和百倍的疯狂来报复。不管这些守节之臣的身上有多少愚忠的成分,他们疾风劲节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令后世敬仰。

公元1402年七月朔日,朱棣在奉天殿正式登基,改明年年号为永乐,是为明成祖。

朱棣终于坐上龙椅,而他看到的第一抹曙色,正是他屠戮建文群臣的血光。

是非成败转头空

朱棣称帝,道衍和尚的功绩稳居第一。从出谋划策,到组织实施,再到具体落实,道衍和尚费尽心机,辅佐朱棣推翻了朱允炆。

道衍和尚显然不是青灯黄卷吃斋念佛打发时光的僧人,他的历史使命之二是要享受俗世的功名快乐荣华富贵。

永乐二年(1404),道衍和尚被加封太子少师,恢复俗姓,并赐名广孝。当年八月,姚广孝衣锦还乡,探亲访友,去看姐姐,姐姐闭门不见,不认他这个兄弟。姚广孝又去造访旧友王宾,旧友也不和他说话,只是远远地数落:“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姚广孝只好又返回姐姐家,姐姐指着光头骂他谋逆皇帝,戕害天下。姚广孝想分辩不得,只能隐忍。想他堂堂姚广孝,好赖也是当今皇帝的第一大红人,回归乡里不仅没有品尝到衣锦还乡的喜庆,反被乡里乡亲们嫌弃和冷落,这种众叛亲离的滋味,让他隐隐约约地对自己的功业产生了怀疑。

朱棣刚进入南京城,立即遭遇一次谋杀,所幸刺杀未遂,行刺者连楹是一个御史。连楹之举,不过是激于义愤,要刺杀朱棣这样一个长期披坚执锐奔走沙场的武人,难度相当大。连楹随即被处死,他的尸体竟然直挺挺地站立不倒,朱棣从来没见过这等情形,不由得大惊失色,吩咐左右给予厚敛安葬。

御史连楹见机行刺,一求速死,翰林院编修杨荣则是见机行事,一言荣身。

朱棣踌躇满志,策马殿前,翰林院编修杨荣拜于马前,客客气气地问:“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轻轻一句,点醒了朱棣。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寝,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着手削藩,诸王都未能进京吊唁,朱棣以起兵靖难,本是托名《皇明祖训》,来整肃朝纲,现在忙着抢班夺权,岂不是自打嘴巴?谒陵是标明统绪的头等大事,更是掩人耳目的捷径,朱棣注目马前,觉得这个人真是敏慧可爱,没有他这提醒,真要造次呢。于是,朱棣马上布置下去,一切按照祖宗家法,先拜谒孝陵,朱棣在朱元璋的坟头痛哭流涕,少不了自陈己过,假惺惺地请求父亲原谅他动粗废了昏聩的侄皇帝。

再说那杨荣,真是一句话换来了“九鼎”禄,换来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后来他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号称五朝元老。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在五个皇帝跟前转悠,正应了“大忠藏大奸”一说。

这正是,连楹一刺求成仁,杨荣片言得富贵,世间荣枯转瞬事,心思不可同日语。

朱允炆采取的削藩政策,对巩固中央集权是有利的,但他本人优柔寡断,重用了一群不懂军事、不会打仗的文人。朱棣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所统率的军队愈战愈强,推翻了朱允炆,夺得皇位。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留在南京的亲王们采取抚慰政策,并招回在藩的亲王,以叙亲情之谊。随后,恢复了被废诸王的爵封,赐以钞币金银。同时,又提高了诸王以下将军、中尉的品级,取得了诸王对朱棣政权的支持。政权巩固之后,朱棣又对分藩制度进行了改革,基本上改变了洪武末年因诸王权力过大而导致的不良局面。

削藩和靖难之战,是明朝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历时四年,社会动荡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