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通南巴构造带勘探研究现状

通南巴构造带勘探研究现状

时间:2022-01-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地震技术的进步,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进入高潮,带动相关的地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通南巴构造带勘探研究现状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一、通南巴构造带勘探研究现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石油地质调查工作就已经发现了通南巴构造带,先后开展了重、磁测量、展地质勘探和钻探。四川地质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对川东北地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层、古生物等地质研究工作,构建了本区的地层系统和区域构造格架。1978年开始,涉及研究区的地层研究工作较多,已基本建立了地层划分及其对比方案,相继出版了《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四川省分册》《四川区域地质志》《四川岩石地层单元》和《中国地层词典》等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急需钾盐矿产资源,以地质矿产部为主体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对川东北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掀开了包括沉积、构造和矿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序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尔后,由于构造复杂、对石油地质基本条件认识不清、钻井工程难度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的地质研究,尤其是有关油气资源调查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沉积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川东北地区有关石油勘探的基础地质研究。“七五”以来,于川东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油气地质研究工作。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地震技术的进步,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进入高潮,带动相关的地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img133

图5-8 通南巴构造带构造及构造位置示意图

由于该构造位于大巴山、米仓山两个大型造山带的夹角中,构造极为复杂,绝大部分沉积相特征都受到破坏,因此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是这个构造带油气勘探的重大难题。通南巴构造带是印支-燕山早幕于盆地北部中生代坳陷中褶皱隆起的大型NE向构造带,喜山期受大巴山推覆带的影响,在NE向构造带叠加了NW向背斜和断裂。该构造带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叠加而成,构造带被NW向断裂分割为多个高点,使构造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与改造。20世纪80年代有两口较深的钻井-川涪82井(到飞仙关1段)、川巴88井(到嘉陵江2段),发现这是一个含气的大型构造,但是储层很不发育,因此该区的勘探一直没有有效的突破。2003年河坝1井三叠系嘉凌江组二段显示层进行了中途测试,测试产气量为3.1516×104m3/d。2005年河坝1井三叠系飞仙关3段显示层进行了完井测试,产气量为30×104m3/d。河坝1井油气成果展示研究区良好的油气远景,目前在河坝场地区已经建成中小型气田。黑池梁也展示重大的勘探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