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安人心周公制礼乐的故事

安人心周公制礼乐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安人心周公制礼乐刚刚完成灭商大业,周武王就一病不起。在等待成王长大的这些年,武王的弟弟周公,承担起了治理诸侯百国、稳定周朝基业的职责。营建成周周武王病逝后,周公按照他的遗愿,开始大规模营建洛邑。周人把镐京称为宗周,把新落成的洛邑称为成周,又称东都。周公监督修建的东都,对于周朝而言,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被后代历史学家称为周公“制礼作乐”。

安人心周公制礼乐

刚刚完成灭商大业,周武王就一病不起。而此时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年纪尚小,按照周朝新颁布实施的宗法制度,除嫡长子之外其他人是不能承袭王位的,国家陷入了暂时的混乱当中。

在等待成王长大的这些年,武王的弟弟周公,承担起了治理诸侯百国、稳定周朝基业的职责。虽然曾经面对争议和诘难,但他最终把握住了时机,不仅平定了商朝后裔与周朝皇室的叛乱,而且实施了营建东都成周这件大事,并制订了一系列礼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眼光长远的周公对周朝及后世的影响不亚于文王、武王。

东征平乱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在讨伐商纣前后一直都是武王的得力助手,他不但有政治上的谋略,亦有军事上的胆识。大周王朝建立后,他和姜子牙、召公、箕子等,都成为周朝的重臣。

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一病不起,不久便驾鹤西去了。

武王的离世,使灭商后复杂的政治局面更加棘手,包括周公、姜子牙在内的辅佐大臣都心急如焚。最后经过集体商议,大家决定先由周公代替成王执政,历史上将此事称为“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后,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飞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姜子牙和召公理解周公光明磊落的胸怀,支持他辅佐成王,就从中调停,帮助他安抚了姬氏的其他兄弟。

但是,姜子牙等人对姬姓兄弟的安抚,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消灭他们对权力的觊觎。仅仅隔了一年,管叔、蔡叔就鼓动武庚一起叛周。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不甘心商朝的灭亡,瞄准武王病逝、成王年少这个机会,与管叔和蔡叔一拍即合,联合起来叛乱。

这次叛乱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无疑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周公处境十分艰难。但他临危不乱,首先稳定了内部。在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他于第二年东征,讨伐管叔、蔡叔和武庚。事前他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经过一番厮杀,周公杀掉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然后,周公乘胜向东方挺进,势力延伸到了海边。

这次东征,前后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东征结束后,周公把弟弟康叔封到原来商王统治的中心地区,以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分给他殷民七族。康叔封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统有八师兵力,可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

营建成周

周武王病逝后,周公按照他的遗愿,开始大规模营建洛邑。一座与西方镐京遥相呼应的巨大城邑修建起来了。周人把镐京称为宗周,把新落成的洛邑称为成周,又称东都。

东都洛邑建成后,周公鼓励成王迁到洛邑,而成王则主张让周公治理东都。于是在戊辰这一天,成王在洛邑举行冬祭,向先王报告岁事,他用一头红色的牛祭文王,又用一头红色的牛祭武王。成王命一个叫逸的人作册官,宣读祭祷的册文,报告文王和武王,周公将继续治理洛邑。

就这样,周公接受了成王之命,治理洛邑,完成文王和武王未竟的使命。

周公监督修建的东都,对于周朝而言,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周公死后,成王曾一度把都城迁到成周。

成王对周公一直都非常感激,但两个人之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矛盾。当成王年龄渐长,周公还政成王的时候,有人向成王说周公的坏话,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周公有口难辩,只得悄悄地离开成王跑到南方的楚国去避难。成王见周公逃走,就更加相信小人之言。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成王打开了档案库,看到了自己生病时周公向老天爷祈祷的记录。那是在周公摄政的年月里,成王得了病,周公心急火燎,向上天为成王祈祷,说:“大王年纪轻,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如果有什么错事惹得上天发怒,那责任在我,请上天来惩罚我好了。”

成王见到这段祷告词,被周公的一片赤心而感动,为自己听信谗言、无端怀疑周公而懊悔,竟然痛哭流涕,连忙派人把周公请了回来。此后成王对周公深信不疑,更加敬重。

周公摄政时,成王还非常年幼,七年后周公还政给成王。周公死后,成王把周公葬于毕,和文王安葬在一起,他说:“这表明我不敢把周公当成国臣。”

礼乐传国

文王推演了《易经》,周公则与文王一样,不仅具有君主之才,而且多才多艺,是哲学家、思想家,也是诗人、音乐家,制礼作乐就显示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

为了统治的需要,也为了使人们的行为更加符合礼法,周公参照夏商的礼乐制度,并结合周族固有的氏族传统,制定了一套区别君臣、上下、父子、亲疏、尊卑,维持周朝统治关系的礼制和其他典章制度。这被后代历史学家称为周公“制礼作乐”。

周礼有两层意思,一是周代的礼法、政法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宗法制等,它们有力地维护着周朝的统治;另一层意思是礼俗,主要是周代的各种文化和风俗,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

周代宗伯所掌之礼有五大类,即吉礼,共十二项;凶礼,共五项;宾礼,共八项;军礼,共五项;嘉礼,共六项。以上五类三十六项只是宗伯所掌之礼的目录,其内容非常繁复,各种细节规定得特别讲究。正是这些礼俗塑造了周代国民的社会人生。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当时规定的冠礼和婚礼的大致内容,来领略周代礼俗之一斑。

冠礼。冠礼也就是成人礼。男子到20岁行冠礼www.guayunfan.com,行冠礼前要先占卜选择吉日,选择主持人。到了日期,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主持人带着三种帽子:缁布冠、皮弁、爵弁,举行加戴这三种帽子的仪式,然后,要给参加冠礼的宾客斟酒,为行冠礼的年轻人取字。冠礼完毕要拜见国君,谒见乡大夫、乡先生,来表明他是成年人。凡士以上都要行冠礼。天子也要行冠礼。

婚礼。周代的婚礼程序也很繁复,先要派媒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家答应后,还要派人纳采,接着要问名、纳吉、纳征、请迎等。婚日当天,父亲给儿子斟酒,命他去迎亲。子承父命到女方家,带着雁进入,郑重地把雁送给女方家。出门要乘车,预先到门外等待妻子出门,引导她上车同归。夫妻同享祭品。第二天,新妇见舅姑,舅姑宴请他们。三月而庙见。女子许嫁后,要把头发梳成成年人的样子并取字。

除此之外,祭礼、丧礼、射礼、朝礼、聘礼等都是很重要的,其中的祭祀之礼在周代被认为与军务大事等同。周代祭祀遍及天地、山川、日星、风雨、户灶、门行、猫虎、厉鬼之类,这些都有专门的祭祀活动。

周代的行住坐卧也都有其礼俗,下面略举一二:

饮食之俗。饭盛在器皿中,要用匙取,同时用手接着。饭前要洗手。吃的时候要双手捧起。吃完了,要把手弄干净。如果是宾主同食,主人给宾客进酒,叫献;宾客用酒报答,叫酢;主人饮酒劝宾客,叫酬。喝酒时要用左手拿盛酒的爵,并且君臣男女不能互换酒爵。

相见执挚之俗。与尊者相见,一定要带礼物。例如大夫用雁,士用雉,工商用鸡。士见大夫,主人要等客人出门后,在门外把他带来的礼物交还。臣见君,则不还挚。如果此国之臣带着礼物去见他国之君,君也要送还其挚。妇人之挚,枣、栗等都可以;没有挚,则被视为礼数不周全,是要被取笑和声讨的。

类似的礼俗还有迎举揖让授受之俗、拜跪之俗、坐立行走之俗,这些礼俗未必都是周公制定的,但周公制礼,对其有推动作用。

周公作乐是跟制礼相辅相成的。有关周朝音乐的记载,史料也颇为详备。周朝的乐舞传播了各地人民的习尚,乐与礼的内容相配合。如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礼天神。周朝已经有非常完整而又庞大的乐队、舞队,并且因等级不同而规模递减。

在周公的推动下,周朝异常重视礼乐相配合,将功利目的与美统一起来。周公制礼作乐,不但对当时,而且对中华民族后来的礼乐制度、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礼乐制度很好地起到了规范当时社会礼法、习俗的作用。春秋时期,孔子说社会已经“礼崩乐坏”,意思就是那时的社会呈现出纲纪紊乱的状态,周朝的礼乐已然被破坏和废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