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越大洋东侵日本国的故事

越大洋东侵日本国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越大洋东侵日本国忽必烈上台后,两次派兵征服日本,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结果,日本不答应,最后弄到了拒绝元朝使者入境的地步。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时,日本进入了武士掌权的“幕府政治”时期。高丽使者等了五个月,受不了日本人的冷落和轻慢,最后不得消息而归。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后两三年,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此外,火炮作为征日作战的秘密武器,出现在元军的战斗序列中。

越大洋东侵日本国

忽必烈上台后,两次派兵征服日本,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史学家分析,元军战败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多雨多风,元军在日本第一次碰上暴雨,第二次又遭遇了台风,不善海战的元军就吃了大亏。

可是,为什么风雨一来,元军就失去战斗力呢?

一个巨大的秘密,一直藏在海面之下,从来没有浮出水面。

从成吉思汗时起,蒙古军队每次攻陷一地,都会残酷地屠城,但是,他们往往在屠城之前,都会从被俘的军民中挑出那些有手艺的工匠,留在军营里给他们制造武器装备。这些苟活下来的匠人,当然没有自由可言。而且他们的亲人多数死在了这些蒙古人的屠刀之下。

侵日的元军里,有多少这种匠人?不得而知。他们当中有汉族人,有回族人,有女真人,还有朝鲜族人。这些怀有国恨家仇的匠人,还怀有一种更加强烈更加难以言喻的民族恨。他们不仅不会给蒙古人卖命,还把仇恨的情绪极其隐蔽地发泄出来,比如,他们在造船的时候做了手脚,故意制造不宜远洋的平底船。

于是风雨一来,海浪就轻而易举地将元军的运兵船掀翻,让无数元军葬身海底。

忽必烈也失面子了

蒙古骑兵在欧亚大陆耀武扬威的时候,蒙古国的大汗们都没想起过东海那边的日本,直到忽必烈夺取汗位的尘埃落定之后,他才偶然从高丽王派来道贺的使者口中了解到一些日本的情况。这时,历史的年表已经翻到了1265年。

不知道归不知道,知道了,那就要派使者去通知他们归顺称臣。

忽必烈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他的,他可以目空一切。

他让高丽使者给日本转送的第一封蒙古国书,内容如下:

大蒙古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结,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旌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国书里透着威服四方的骄横和霸道:嫩绿的橄榄枝,一抖就会变成血淋淋的蒙古马刀。

但是,从1265年起,忽必烈前后共六次派遣使节出使日本,要日本比照高丽国与元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的关系,向元朝归顺称臣。结果,日本不答应,最后弄到了拒绝元朝使者入境的地步。于是两边的关系就弄僵了。

忽必烈原以为他往地下一立杆子,日本人就会乖乖儿顺杆爬才对,他没料到日本人会驳他的面子,六次派人去沟通,左等右等十来年,忽必烈的耐心一点点消耗殆尽,他终于恼羞成怒了。

自古以来,蒙古大汗的雷霆之怒都会升腾成满天乌云,这些乌云会以铁骑的速度推进到敌国的头顶,射下灭绝人性的枪林弹雨。

忽必烈觉得日本人的轻慢,简直是不识轻重,他决定诉诸武力,来迫使日本人就范。

封闭在海岛上的日本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时,日本进入了武士掌权的“幕府政治”时期。13世纪中期后,镰仓幕府的政治地位日趋巩固,农业经济也有了发展。为了增加税收,幕府对手工业和商业采取了奖励政策,同时将原来以实物计算改为用中国宋朝的铜钱作货币,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日本西部地区的武士们,为了获得宋朝铜钱、奢侈品和日用品,也积极进行与南宋之间频繁的海上贸易。

1268年正月,高丽使者将国书送至镰仓幕府,幕府又送至京都,日本朝廷才知道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是和宋朝往来,这时读了元朝国书,又惊又怕又忧虑,正在准备后嵯峨上皇五十寿庆,也因此停止。日本朝廷祈祷神佛保佑,避让蒙古之难,并着手酝酿起草回信,准备按忽必烈说的答复。下发镰仓讨论,当时宗族认为蒙古国书言辞无礼,拒不理睬。高丽使者等了五个月,受不了日本人的冷落和轻慢,最后不得消息而归。

此后,忽必烈改派元朝官员,连续数次出使日本,都没消息,甚至被驱逐出境。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后两三年,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一次东征日本

1274年三月,忽必烈下令,在高丽成立征东都元帅府,命凤州经略使忻都为都元帅,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为右都副元帅,制造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计划用七个月的时间征服日本。六月,九百艘军舰完工,忽必烈下令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东征日本。

十月,忻都、洪茶丘率领由蒙、汉军二万五千、高丽军八千、梢工水手六千七百人,组成东征大军,从高丽合浦港出发,首先进攻对马岛。

十月五日,元军逼近对马岛。当地头领宗马允助国聚众自卫,组织了八十余骑手,挥刀冲向元军登陆据点,元军人多势众,围歼宗马允助国,他的十二个儿子养子统统被杀。元军随后全歼对马守军,六日占领对马岛。

十四日傍晚,转攻壹岐。元军的两艘战船装载着大约四百名士兵强行登陆,上陆后的元军树起红旗,集中列阵,然后向一百余名日本守军发起进攻。守军不敌,退于城里防守。第二天元军破城而入,日守军头目自杀殉城。

元军占领二岛后,于十六日逼近肥前沿海岛屿及西北沿海一带,在博多湾强行登陆。此时镰仓幕府已动员征集了九州之兵,号称十万三千人,会于博多,抵抗元军的进犯。

当时的元军,是在长期的战争中磨炼出来的,每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各为一个战斗队,每队设一长率领,组织极为严密,军纪森严,战斗力很强。此外,火炮作为征日作战的秘密武器,出现在元军的战斗序列中。

二十日晨,元军展开登陆战,一部元军从博多湾西部百道源滨海一带登陆,日军提前布置了五百骑兵列阵守岛。这些日军好像是春秋时期宋襄公的部队,元军登陆他们不乘机攻打,一直等元军登陆,摆好战斗队形,才按日本会战的做法,由主攻部队先放响箭,向元军发起攻击。这种落伍的战术在元军面前简直就是儿戏,所以,当日军的大队骑兵发起冲锋时,元军战鼓雷鸣,杀声震天,硬弓短矢,大炮轰鸣,日本武士没有领教过元军的战术,一个个心惊胆战,胯下的战马惊恐不前。元军一阵掩杀,日本武士便溃不成军,死伤惨重。元军用毒箭、铁炮进行袭击,加上集团战术进攻,百道源战场日军“伏尸如麻”,元军很快推进至鹿原,并占领了今津、佐原、白道原、赤坂等地。

元军与日军杀得天昏地暗,不觉之间已经黄昏,日军且战且退,元军穷追猛打。元军左副帅、作战指挥刘复亨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从高坡走下骑马前进,被日军射落马下。统帅受伤,元军仍不停止进攻,所到之处,焚毁掳掠,愈加凶狠。在强悍善战的元军打击下,日军大败,伏尸如麻,只得退守水城。

此时天色将晚,受伤的左副帅刘复亨,先行上船。元军统帅忻都召集众将,讨论第二天的军事行动。一天恶战下来,元军消耗和牺牲也很大,尤其是刘复亨负伤,直接影响了忻都的决策。当时,高丽将金方庆甚至提出用“孟明焚舟、淮阴背水”的精神,把仗打完,但忻都却认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策疲兵入境,非完计也,不若班师。”

金方庆本是一个高丽将,用2017-02-19 的话说,他不过是大元朝雇佣军里的一个小头目,自然说了不算。

于是,忻都下令大军回船休息,准备第二天班师。

刘复亨因伤势太重,带着自己的部队已先回国。

天有不测风云。当晚,一场飓风携带着暴雨突然降临到博多湾。狂风卷着巨浪,排山倒海而来,战船大部分被抛到海边岸石上摔得粉碎,夜宿于战舰上的元军束手无策,纷纷落水,葬身海底。

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仓促集合残部,下令冒雨起航回国,大约一万三千五百多名元军士卒死在日本,第一次东征之役就这样一塌糊涂地结束了。

忽必烈第一次东征日本,只想用武力胁迫日本称臣,并没打算消灭日本。忻都等人便用在日本本土击败日本的战绩,掩盖了败退的事情。忽必烈信以为真,认为日本吃了苦头,一定会屈服向元朝称臣的。

忽必烈对征日将士大加犒赏,1275年二月,忽必烈又派出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携带国书去日本说降。

杜世忠没想到他会有去无回。四月,他们一行跟着高丽向导,绕过大宰府,直抵长门,试图闯过关卡,直接到京都或镰仓。但是没有成功,他们遭到长门守护逮捕,并押送到大宰府,然后上报幕府。八月幕府派人将杜世忠等五人送至镰仓。九月七日,杜世忠等五人被斩于龙口,枭首示众。

同时,日本动员全国做好准备,抵御元军来袭,并在九州设置探候所。日本人调兵遣将,招兵买马,修船舶,备军械,扬言要讨伐元朝。其实都是虚张声势——当时的镰仓幕府根本没有力量出海作战,他们这些举动,不过是加强武备、鼓舞士气的号召而已。

第二次东征日本

忽必烈原以为可以用武力征服日本,不料第一次出征失败,使者又杳无音信,因而不得不再次发兵。1279年二月,下令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四省造战船六百艘。八月,范文虎建议再派周福、栾忠同日本僧人一道往谕其国,预计来年四月还报,根据他们是否服从,然后决定派兵之事。

1280年三月,传来国信使杜世忠等在日本被杀的消息,征东都元帅忻都、洪茶丘等立即要求率兵再征日本,朝廷讨论决定稍微延缓,想再等周福的消息,但周福等也在博多被北条时宗所斩。忽必烈大怒,立即再次设立征东行中书省,并召中书省www.guayunfan.com右丞范文虎,商议征伐方略。八月开始调动军队,调配了一十万石军粮,出征日本。

范文虎是个怕死惧战的将军,这种人骨子里就没道义和廉耻。樊城外城被元军攻破,贾似道派他增援,他不谋划作战,成天寻欢作乐,带着漂亮的小妾,在军营里打马球。宋将张贵约他夹攻元军,他临战违约,退兵三十里,导致张贵孤军奋战,兵败被杀。襄樊陷落,有人奏请朝廷杀范文虎,但贾似道为他说话,降职安排到安庆当知府。三年后他就举城降元。

忽必烈用范文虎,的确有失误之处,但是,他的原意也不是什么重用,而是让他带领江南的十万降将降卒,去日本前线送死。

这一次,忽必烈投入更多的兵力,并决定兵分两路: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高丽将金方庆、朴球、金固鼎等率领,辖蒙、汉、高丽军四万,从陆路至合浦,再乘战舰九百艘出海;南路军由阿剌罕、范文虎、李庭、张禧等率领,辖江南十万新附军,乘战舰三千五百艘从庆元、定海出发,于六月十五日在日本壹岐岛会合,同征日本。范文虎建议请马二千给秃失忽思军队及回回炮匠以同行,但忽必烈没有同意。

五月,东路军从合浦出发,先攻占了对马、壹岐两岛。六月,进至博多湾,欲攻太宰府,在筑前志贺岛遭到日本军民的有力抵抗。元军以锁连舟,设弩而守,日船进攻者,多为机石所击破。由于南路军尚未到,东路军仅余一月之粮,箭矢也将用尽,又毙于疫者三十余人,士气受挫,终不能上岸,退于鹰岛。

七月,范文虎南路军才到,阿剌罕病死,忽必烈命阿塔海为征东行省丞相前往接替,可是范文虎未等阿塔海到达,即命进攻。肥前海上,旌旗蔽天,舳舻相衔。日本第一次面临着这么强大的外敌,情势十分危急,元军先占平户岛,后移至鹰岛。

此时正值西南太平洋的飓风季节,元军的舰艘为了防止日军偷袭,都是并靠连在一起的。八月一日飓风突然到达,霎时间海上狂风巨浪,暴雨倾盆,四千四百艘战舰,有的如枯落的柳叶,四散飘零;有的则被互相撞击粉碎,瞬间即被怒涛吞噬。军士号呼着溺死海中,尸体随湖汐进入浦口,浦口因此阻塞,以致行人可以从上面踏过。

这次飓风历时四天之久,八月五日才风停雨住。平章政事张禧因舍舟筑垒于平户,战舰亦采取了避风的措施,各相去五十步止泊,故所部独幸免于难。

大风过后,范文虎见残局无法收拾,决意北还。于是选择坚实的船只,乘坐回国,弃下残部士卒十余万于五龙山下。

这就是范文虎一贯的做法,关键时刻,他只顾自己。

主帅临阵脱逃,把十几万远征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远征军群龙无首,公推一名百户当主帅,这个百户姓张,被大家称为张总管。张总管指挥战士砍树造船,想争取逃回。

但是,老天也抛弃了这些可怜的远征军,它没给他们留出时间。

八月七日,日本人反攻,远征军奋战两昼夜,箭尽粮绝,七八万人被杀,“伏尸蔽海,海可步行”。八月九日,日军将俘获的两三万元军押至八角岛,进行甄别,凡蒙古人、高丽、汉人全部处斩,只留下新附军。这些新附军被日本称为“唐人”,主要是中国南方人。免死的新附军都成了日本人的奴隶,十万大军中仅三人归还。

范文虎逃脱回国,向朝廷汇报败绩,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别的将领头上,企图掩盖全军覆没的真相。直到三个幸存的败卒逃回来,忽必烈才得知真相,把范文虎革职查办。忽必烈召刘国杰为征东行省左丞,准备全部撤换大小将校,后来经左右劝说,方才全部恢复他们的官职。

怒气冲天的忽必烈无可奈何地第二次咽下征日失败的苦果。

隐匿的罪证

专横霸道而且固执的忽必烈,钻进日本问题的牛角尖里。

1283年,忽必烈曾遣提举官王君治与补陀寺和尚如智出使日本,遇风不达。1284年,再遣江南行省参政王积翁与如智出使,从庆元出发,经由高丽合浦,至对马岛附近时,船夫不愿前行,杀掉王积翁。两次遣使都没有成功。

两次东征,两次大败,刺激了这个热爱打仗、喜欢征服世界的蒙古皇帝。1283年九月,忽必烈再次下诏,命令平滦、高丽、耽罗及扬州、隆兴、泉州共造大小船只三千艘。第二年又专门成立征东行中书省,阿塔海为中书省丞相。同时,积极募军备粮,命令舟师加紧演练海战,准备秋季再次大举征日。

从1274年第一次征日战争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把大元朝的国民经济拖累得十分疲软,而这沉重负担,全部压在老百姓肩上。江南各地的人民受害最大,他们只能起而抗争,多地发生了起义,反抗朝廷不顾死活的压榨和暴敛。

鉴于沸反盈天的社情民意,忽必烈终于在1286年下令停征,并撤销征东行中书省。消息传到江浙一带,军民如释重负,他们奔走相告,有脱苦役、入升天的欢欣。

在征日前后,忽必烈还发动了征讨安南、缅甸、爪哇的战争,这个战争狂人,根本不能容忍日本这样倔强顽梗的蕞尔小国,他后来几次动议再征日本,都遭到左右大臣们的反对,加上连年兵力不足,只好往后拖延。

直到1294年忽必烈死,成宗即位,元朝对海外的大规模战争才停止下来。

1299年,元成宗又遣补陀寺和尚宁一山附商船出使日本。宁一山到达日本后,虽然很受敬重,但镰仓幕府仍然拒绝了与元朝通使的要求。

元朝的武力横行欧亚,却在对岛国日本的战争上触了霉头,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负责指挥的将领不力、将领之间不和、军中发生瘟疫、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以及日本军民的顽强抵抗等等因素,均导致了兵力占优的东征军大败。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隐蔽的问题,可资考古学家研究。198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考古学家兰德尔·佐佐木对从高岛附近海底打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少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同一个地方有时竟然有五六个铆钉,这样的龙骨强度很差,根本不能抵御台风和海浪的摔打。

他还发现,蒙古战船可能采用了类似新安古船的一种“鱼鳞式”船壳结构形式,船壳板之间不是平接,而是搭接,这样的战舰使用的木头,竟然是短到三寸和不满三尺的木板,这么稀松的结构,在巨浪里航行,一如鸡蛋在乱石坡上滚动。

但是,谁也没法考证,忽必烈大帝如果地下有知,他的几十万东征军是乘坐这样的烂船越洋跨海作战,他那颗狮子般的雄心,该是多么暴怒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