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蒙古大军东征高丽的故事

蒙古大军东征高丽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大军东征高丽成吉思汗对辽东觊觎已久,占领辽东是灭金之战打响之前至为关键的一环。契丹叛军引入战火蒙古对高丽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对辽东地区的经略是密切相关的。但面对蒙古大兵入境的现实,群臣又难以提出对策。因此,蒙古军队撤走后,高丽朝廷即派出谍者侦察蒙古的动向。当时,蒙古对高丽的政策,就是要求称臣纳贡。这使蒙古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出现了放松的趋势。

蒙古大军东征高丽

成吉思汗对辽东觊觎已久,占领辽东是灭金之战打响之前至为关键的一环。

1218年,蒙古元帅哈真和扎刺率领一万蒙古兵,督统两万东真兵越界侵入高丽,讨伐盘踞在江东城的契丹叛众,哈真和扎剌要求高丽派兵助攻,合围江东城,并向高丽王传达成吉思汗口谕:“破贼之后约为兄弟。”

成吉思汗此次出兵高丽,要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破敌,剿灭契丹金山部众;二是利益,取代金朝对高丽的控制。

从此开始,高丽的历史进入了战火不断的四十年。

契丹叛军引入战火

蒙古对高丽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对辽东地区的经略是密切相关的。

辽东地区是女真的发源地,也是金王朝与高丽国通好的门户,大批契丹降民亦世居于此。当蒙古南下伐金并东袭辽东之际,金王朝加强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金王朝在极力阻止蒙古军队东进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契丹部众的提防,采取了“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等措施,防止契丹部众的反叛。然而适得其反,1212年,仕金为北边千户的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叛金,聚众十余万,营帐百里,威震辽东,等到蒙古军队到达辽东,耶律留哥便率众归降了成吉思汗。

耶律留哥叛金并归附蒙古,这对金王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金朝政府屡派重兵前往剿灭,以解除心腹之患。但是,金朝军队却屡遭惨败,而且反叛者更多。1214年,金朝政府又命辽东宣抚蒲鲜万奴率重兵复攻耶律留哥,但仍未奏效。蒲鲜万奴恐金主责罪,且看金朝大势已去,于是据地自雄,建东真国与金王朝分庭抗礼。因此,金王朝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便大为削弱,而对蒙古统治者来说,辽东之地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1216年,耶律留哥部发生兵变。金山乞奴等人趁耶律留哥往赴蒙古纳贡拜谒之际,率众自立辽国,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征发质子的三百蒙古人。这一事变,迫使成吉思汗发兵辽东,助耶律留哥讨伐契丹叛众。金山乞奴等契丹叛众,由于受到耶律留哥和蒙古军队的攻击,不断向东败退。在与金朝军队战于开州馆时,金山曾派人告高丽北界兵马使,要求高丽以粮草助之,并以加兵相威胁,然而未得到高丽方面的理睬。

金山所率契丹叛众,在蒙古与金朝军队的夹击下,由于得不到高丽的资助,已无法在辽东割据,于是率众渡过鸭绿江侵入高丽。此后,契丹兵连续攻占高丽边城数座,并于1217年攻占了高丽重镇江东城。

当时,高丽朝廷的实权把持在崔忠献一门,精兵强将多为崔氏权臣私家所拥有,官兵羸弱不可用。在这种情况下,高丽方面对于背水一战的契丹军队,当然是难以抗御的。

契丹兵侵入高丽后,辽东女真的另一支叛金军队黄旗子军也侵入高丽,这使高丽边境地区的形势更加恶化。其后,女真黄旗子军虽被高丽智取失败,但占据江东等城的契丹军队却使高丽一筹莫展,成为边患。

成吉思汗一征高丽

鉴于辽东形势的陡变,成吉思汗决定彻底平定辽东,对高丽采取军事行动。

蒙古加兵高丽的行动,在高丽朝野引起了惊慌,很多臣僚都认为来者不善。但面对蒙古大兵入境的现实,群臣又难以提出对策。这时,高丽西北面元帅赵冲和兵马使金就砺则认为:“国之利害正在今日,若违彼意,后悔何及?”赵冲即发米千石,命中军判官金良镜率一千精兵护送到蒙古军中,同时,赵冲与金就砺各率本部人马助攻江东城。

蒙古兵、东真兵和高丽军将江东城四面包围,城里的契丹兵孤军奋战,很快不支,1219年,江东城陷落,契丹首领自缢而死,五万多契丹官兵和眷属只好投降。蒙古元帅哈真将少量契丹俘虏分配给高丽,大多数押送回辽东,仍归耶律留哥辖制。

契丹降服之后,蒙古元帅哈真如约而行,和高丽将领赵冲、金就砺按约盟誓:“两国永为兄弟,万世子孙无忘今日。”其后便开始撤军。

高丽朝廷见蒙古军队如约行事,随即派使臣送上结好的文书,由哈真转呈成吉思汗。

不久,蒙古汗廷派出了第一支以蒲里带完为团长的十人使团,带着成吉思汗诏令,前去见高丽王。

由于蒙古国是战胜国,蒲里带完等十人,在接受高丽王召见时,都是全副武装,趾高气扬,摆出一副大国使者居高临下的派头。高丽是接受汉文化浸润非常深入的民族,十分在乎礼仪和尊卑,他们看不惯蒲里带完的傲慢,也对所谓的“兄弟”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蒙古军队撤走后,高丽朝廷即派出谍者侦察蒙古的动向。同时派人分巡北界边域,检阅兵器,积储军资,加强了边界的防御,以备蒙古复来。

正当高丽准备抵抗蒙古军队再次入侵的时候,蒙古却因西域杀死蒙古使者而发动了大规模的西征。成吉思汗把征服华北和继续对金作战的重任交给了国王木华黎,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出征西域。当时,蒙古对高丽的政策,就是要求称臣纳贡。正如成吉思汗对高丽的谕令所示:“尔等如输纳赋役于我,才能守住此疆彼土。”成吉思汗出征西域后,马上就有蒙古、东真的小部队屯镇高丽边城外,督纳岁贡。其后,蒙古使臣分别奉皇太弟铁木哥斡赤斤、国王木华黎、东征元帅哈真和扎剌等人的书信,不断入使高丽索取贡物。其入使之频繁,索要量之庞大,是十分罕见的。仅铁木哥斡赤斤本人,一次就索要水獭皮一万领,细绸三千匹,棉花一万斤,以及龙团墨、颜料、漆料、桐油等杂物若干。蒙古这种日甚一日的追逼贡赋,使高丽朝廷应接不暇,更难于如数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接替崔忠献在朝中权臣地位的崔怡,主张对接踵而至的蒙古使臣予以回绝,并利用手中的兵权,发兵扼守要塞,挖濠筑城,防备蒙古的入侵,高丽朝廷中主战的气氛日渐浓厚。

东真国嫁祸高丽

当时成吉思汗西征已四年之久,仍无回师之意,经略华北的木华黎虽已基本上完成了对金的战略进攻,但他也在1223年三月去世。这使蒙古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出现了放松的趋势。

蒲鲜万奴的东真国,则趁此机会开始脱离蒙古阵营的活动。1223年五月,东真国的使臣第一次单独入使高丽,并受到高丽的接待。次年正月,东真国又遣使赴高丽,声称东真国已经和蒙古断绝了关系,要求高丽恢复原金王朝的边境贸易。

东真国图谋背靠高丽,西拒蒙古,独霸辽东,对高丽来说,这并不是坏事,东真国从蒙古阵营里分化出来,对高丽抵御蒙古的入侵非常有利。不过,高丽和东真交往归交往,对蒙古使臣仍按过去的礼仪接待,不敢公开对抗。

东真国和蒙古绝交后,也想单独控制高丽,获得高丽的全部资源。东真国不能容忍高丽人首鼠两端的外交政策,它要替高丽中断和蒙古的关系,于是,想了一个损招。

1225年正月,多次出使高丽的蒙古使臣着古与等人,在从高丽返回蒙古的途中被截杀。

蒙古使臣被杀一事,引起高丽朝廷的惊慌,他们知道是东真人干的,可是,他们又担心蒙古误会,再次兴师问罪。

但是,这种不安很快随着蒙古方面的无声无息而消除了。当时,蒙古虽然派出使臣前往高丽调查这一事件,但又被东真人假扮高丽军队射阻于途。蒙古虽由此认定高丽背约反叛,但却一时无力征讨。成吉思汗继西征之后,又踏上了征西夏的道路,并在这场战争中去世。从蒙古使臣被杀以后,蒙古与高丽之间七年未通音信。

高丽与蒙古的关系中断后,由于没有受到蒙古的报复,反而增强了抗御外来侵略的信念。东真本想通过嫁祸于高丽的手段使高丽屈从,但高丽却对东真采取了强硬态度。东真的计谋落空,只好动用武力威胁高丽,而高丽则出兵抗御,毫不让步。双方打打停停,战事不断。

窝阔台二征高丽

窝阔台在大汗的宝座上坐定,他的怒气很快就带着硝烟,笼罩在高丽上空。

1231年八月,窝阔台命令元帅撒礼塔出兵高丽,以报高丽杀使背约之仇。

接下来的战争,充满了戏剧色彩,但结果却是悲剧的。

由于东真人时常假扮蒙古军队掳掠边城、威吓高丽,高丽边城军民对“假蒙古兵”已司空见惯,不当回事。所以对来犯之敌,还是像打东真“假蒙古兵”一样,使足力气,迎头痛击。

高丽人压根儿没想到,城下的劲敌,是真正的蒙古野战军。

蒙古人打仗的惯例是,不降则屠城。这样一来,最初遇到抵抗的几座城池,都被屠城。

蒙古元帅撒礼塔也发觉高丽人的打法不对,命令部下,从被俘的高丽军人嘴里了解情况,得到实情,撒礼塔哭笑不得,怪不得高丽人打得这么凶悍,原来是拿他们当“假蒙古兵”打呢。后来,蒙古军每攻一地,先让那些被俘的高丽将士给守军喊话,告诉城上的军民:“真蒙古兵来矣,可速出降。”

这样一喊,果然奏效,高丽人献城,蒙古军兵不血刃,战争推进的速度加快了。

不过,也有坚守不降的高丽城。蒙古军在攻击龟州城时,各种攻城法用尽了,还是拿不下来,一直到了高丽朝廷投降后,龟州城还在坚守,一直战斗到高丽王旨命令他们出降。

此时的龟州城www.guayunfan.com垒,已经被战火摧残得残破不堪。一个身经百战白发苍苍的蒙古老将感叹:“吾结发从军,历观天下城池攻战之状,未尝见被攻如此而终不降者。”

高丽王决定向蒙古投降后,蒙古除送上责高丽王书以及索取大量财宝和童男童女的诏书外,撒礼塔又于高丽京、府、县内设置七十二个达鲁花赤(首长),对高丽实行监临统治。

蒙古军队撤出高丽,但达鲁花赤却凌驾于高丽府道州郡的衙门之上,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高丽王朝主权尽失,又无力反抗,随时面临灭亡的危险。

曾经的主战派权臣崔怡,又向高丽王提出了一个“徙都避乱”的主张,并于1232年七月挟制高丽王及百官迁都江华岛。

崔怡的做法,又给高丽招来新的战火。

窝阔台三征高丽

高丽朝廷迁都海岛,这对高丽来说是一种消极抗战的行动,而对蒙古来说则无疑是一种公开的反叛。高丽王既然被迫迁都海岛,也就决定公开对抗蒙古,首先派人往北界诸城收缴蒙古达鲁花赤的武器,派去的人虽然被杀,但这一行动却鼓舞了在陆的高丽军民。其后不久,高丽人便尽杀蒙古所设达鲁花赤,消除了高丽国内的蒙古统治势力。当然,这一行动必将遭到蒙古的报复,所以在陆的很多高丽臣民纷纷迁居海岛避难。

窝阔台得知高丽国内的变化后,再令撒礼塔率军征伐高丽。蒙古大军入境,一方面遣使投书高丽,责其降而复叛,迁都海岛,杀死达鲁花赤之罪;另一方面则猛攻高丽重镇。高丽朝廷迁于海岛,可免遭兵灾及被俘之辱,但在陆臣民则难逃蹂躏之苦。所以,高丽朝廷不断修书答复蒙古,极力解释两国间的误会和东真从中作祟之奸,乞求蒙古罢兵。正当此时,蒙古元帅撒礼塔在指挥攻打水州属邑处仁城,被一个在城里躲避兵灾的名叫金允候的僧人射中。主帅阵亡,军心大乱,副帅帖哥率蒙古军撤出战场,蒙古第三次征服高丽的战争就这样失败了。

撒礼塔几次率兵征服高丽,号称权皇帝,高丽朝野对其多有畏惧。随着撒礼塔阵亡和蒙古军撤退,高丽臣民的抗战情绪剧烈反弹。高丽王开始清除叛党、积极备战,并处死一批有反叛行为的将领。在高丽惩治内奸的行动中,洪福源只身逃到蒙古,赵叔昌被处决,甚至连代替高丽王出降蒙古的淮安公王侹亦莫名其妙地死了。

蒙古在高丽受挫之后,没有立刻派兵报复。窝阔台在安排战争的进程方面,一如他的父亲成吉思汗。他首先斩断高丽联手东真的意图:派皇子贵由和诸王按赤率领右翼军进讨东真,然后给高丽下发诏书,督令迁出海岛,并令高丽王赴蒙古朝觐。贵由和按赤消灭了东真、擒杀反复无常的蒲鲜万奴之后,也没有马上陈兵高丽,因为此时正值蒙古对金的战略进攻接近尾声,窝阔台的注意力放在了对金的最后攻击上,所以,对高丽国采取了缓兵之计。

窝阔台四征高丽

1235年春,窝阔台任命唐古为元帅,高丽叛将洪福源为辅佐,率领蒙古军踏上第四次征服高丽的道路。这年的闰七月,蒙古兵犯境的消息传到江华岛,高丽王马上下令,前后左右四军沿江设防御敌,又下令百官臣僚每天从辰时到午时,站在太阳底下集体祷告,鼓舞士气。高丽国从国王到百姓,都明白蒙古这次来征,决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也下决心进行举国抵抗。

1238年,蒙古军队已经攻占高丽北边数十城,其前锋已入高丽腹地。为免遭灭国之灾,这年十二月,高丽王派出一名将军一名御史,奉降表再次到蒙古求和。窝阔台没有接受投降,但提出两个停战条件:一个是高丽朝廷离开海岛返回大陆,另一个是高丽王亲自来蒙古朝觐,否则,就是没有诚意。

这两个条件放到高丽王头上,几乎就是要他亡国灭身,他说啥都不敢答应。

于是,双方互使不断,蒙古催逼责难,高丽推诿拖延,其间蒙古军队仍驻镇高丽,小规模的战事时常发生。这样的形势一直延续了两年多。

战争把高丽拖到了崩溃的边缘,社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百姓流落海岛,土地荒芜,国力已消耗殆尽。

1241年,经朝中集议,高丽王决定用族子永宁公为太子,率衣冠子弟十人入蒙古为人质,才结束了这场将近四年的战争。高丽仍依前例,不断向蒙古交纳贡赋。

同年十一月,窝阔台去世。随后,蒙古汗廷进入长达五年的乃马真摄政时期,在此期间,蒙古对高丽的控制又放松了,来往渐疏,高丽又停止了纳贡。

贵由五征高丽

1246年七月,窝阔台的长子贵由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次年七月,贵由委任阿母罕为元帅,高丽叛将洪福源为辅佐,再次东征高丽。

贵由向阿母罕说明本次发兵的目的:迫使高丽王出陆,否则高丽就不会真正臣服。

高丽王当然也清楚蒙古军的意图,因此加强了对海岛的保卫。在抵抗了蒙古的前期进攻后,高丽王下令北界各城军民全部迁入海岛,众志成城,力保海岛。

正当高丽准备死守海岛之际,贵由短命去世。蒙古汗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再次拉开帷幕,而高丽却又一次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

此后的几年里,蒙古仍然派人去高丽督令出陆,高丽人则软磨硬泡,就是不动。但是,只要蒙古使臣来了,他们依然满口答应,殷勤招待,故意在蒙古使臣面前小心说话,违着心意敬奉,尽力款待,百般周旋。有的蒙古使臣甚至仗着酒劲向高丽王说:“看你们国家残破的样子,就像帐篷没有了骨架,怎么可能再复都旧京呢?你就在这海岛上待着,我回去禀报大汗,劝他今后不要再来侵扰了。”

蒙哥再征高丽

1251年六月,拖雷系在拔都的帮助下,将汗位从窝阔台系夺过来,拖雷的长子蒙哥登上了蒙古汗位。蒙哥和他的祖父辈一样强悍,这也意味着高丽又将陷入战火涂炭。

1251年十月,蒙哥命诸王也古征高丽。其后又以剌儿带为东征元帅,以洪福源辅佐,连续不断地用兵高丽。高丽朝廷虽多次表示臣服,不断给蒙古将帅施贿,尽力犒劳蒙古军队,但蒙古军队不断攻占高丽城池,掳掠高丽人民,务必要高丽王出陆返回旧京,主动向蒙古投降才可罢兵。这也是蒙哥用武力彻底解决高丽问题的大目标。

其实,高丽局面的形成,都是高丽权臣崔怡一门挟制下造成的。崔怡以保全朝廷为借口,考虑的实际是他个人的安危和权力。有这样的私心杂念,他就考虑不了那么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了。高丽王也有他很不高尚的想法:只要朝廷尚存,就能延续高丽王氏王朝,牺牲多少军民,他是在所不惜的。他这样的君王,加上那样的权臣,高丽的战祸才绵延不断。

直到崔怡父子相继死去,高丽朝政摆脱了权臣的控制。百官臣僚再次恳请高丽王质太子于蒙古,救国活民,高丽王认可了这一办法,但提出了蒙古必须先撤兵的要求。

高丽应允以太子入质蒙古,满足了蒙古统治者的要求。蒙哥也同意了高丽的请求,蒙古军队开始陆续撤退。此时,这场战争已经延续了近八年。

1259年年初,高丽王始令各州县守令率避乱民众出陆耕种,恢复家园。四月,高丽如约遣太子王倎奉表到蒙古。因当时高丽国库枯竭,高丽王令“文武四品以上各出白金一斤,五品以下出布有差,以充其费”。与此同时,蒙古派使者去江华岛监督毁城之事。高丽朝廷移都抗战的二十多年历史,随着江华岛内外都城的拆毁而告结束。

这年六月,高丽王去世。七月,蒙哥亦去世。在此之后,无论对于蒙古或高丽,还是对蒙古与高丽之间的关系,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忽必烈和亲

从1218年成吉思汗派兵入高丽讨伐契丹到1259年高丽以太子出降蒙古的四十余年中,蒙古为了征服高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在这旷日持久的征服战争中,高丽王国虽然遭到了空前的洗劫和蹂躏,但高丽军民在抗击蒙古的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取得的胜利,却在世界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为人瞩目的一页。

1260年,高丽王死,忽必烈送王倎回国,继任高丽国王,并宣布不追究以前举兵反抗者。同时,为了进一步笼络高丽王室,忽必烈将女儿嫁给王倎之子王愖。1274年,王愖袭位。1280年,元朝在高丽开始设置驿站。1295年,王愖之子王源也娶元朝公主为妃。

忽必烈在位时期,高丽名义上臣属于元朝,在这一段时期,元朝曾派达鲁花赤驻在王京,但不直接管理或干预高丽政事,只负责监视,有事则向朝廷报告。为了利用高丽的地理条件和人力、物力去攻打日本,至元年间元朝政府还在高丽设置了征东行省。但征东行省与国内的行省不同,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担任,且得自辟官属,高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各项制度都不变。所以,尽管元朝统治者不时粗暴地干涉高丽内政,甚至应高丽国王之邀派兵前去镇压高丽人民的起义,但总的说来高丽基本上保持了独立的地位。从忽必烈开始,高丽和中国传统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交往逐渐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