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石窟稳定性问题

中国石窟稳定性问题

时间:2022-01-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加大石窟寺的保护力度已极为紧迫。从各洞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石窟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因此,石窟崖壁整体稳定性问题主要受平行于崖壁的构造裂隙及卸荷裂隙控制,其失稳对石窟将造成毁灭性破坏。
中国石窟稳定性问题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1.1.5 中国石窟稳定性问题

石窟寺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石窟寺作为不可移动的石质文物,抵御环境侵蚀的能力差,是十分脆弱的文化遗产类型,其保护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石窟寺是依托山体开凿、雕刻、塑造而成的大型野外文化遗产,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其质地为各类岩石或草泥雕塑,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本体结构退化非常严重,质地疏松,强度降低,抗击外力侵蚀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石窟岩体失稳、雕像风化、壁画及彩塑损毁等病害。比如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壁画的开裂、起鼓、剥落问题,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渗水对雕像的侵蚀破坏问题,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乐山大佛的严重风化破坏问题等,对文物本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石窟内外环境的恶化,加剧了它们的病变,甚至呈现几何级数加速劣化。如环绕石窟周围的酸雨、昼夜的温差、浸入岩体的毛细水和盐分等,都严重威胁着石窟的安全。此外,川流不息的游客也加重了石窟的负荷。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加大石窟寺的保护力度已极为紧迫。

针对大型石窟寺保护,相关部门制定了“十二五”总体目标:逐步建立以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结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型石窟寺的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五大石窟监测系统;实现规划、实施、监管、评估和反馈的循环机制;威胁石窟安全的主要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保护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完成五大石窟寺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现旅游、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和谐共处,全面提升五大石窟寺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利用水平。

但要实现上述目标,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从各洞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石窟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1)石窟崖壁整体稳定性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形成于崖壁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如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过程中的河流切割,在后期洞窟开凿及崖壁修整过程中不断加剧。因此,石窟崖壁整体稳定性问题主要受平行于崖壁的构造裂隙及卸荷裂隙控制,其失稳对石窟将造成毁灭性破坏。

(2)洞窟稳定性问题。在洞窟开凿后,洞窟受力部位,如顶板、立柱等容易失稳造成破坏。这种稳定性问题与地质条件及洞窟窟形直接相关,比较典型的有云冈石窟第3窟与五华洞、大足石刻北山168窟等。

(3)局部块体稳定性。这类稳定性主要是指一些小型的危岩体,甚至为造像本体的局部部位,如悬空的手臂、鼻子、耳朵等凸出部位,另外为崖壁上受裂隙切割形成的块体。这种危岩体在石窟中非常普遍,是日常维护治理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