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白居易的处世之道

白居易的处世之道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白居易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不仅诗写得好,生活也享受得很,这跟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密切相关。白居易正担任太子东宫的左赞善大夫,他立刻情绪激昂地给皇帝上书,请求迅速抓捕凶手。这就是白居易的自处之道。

14.白居易的处世之道

原文

白乐天与杨虞卿为姻家,而不累于虞卿;与元稹、牛僧孺相厚善,不党于元稹、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与李文饶隙,而文饶终未尝深害之者。www.guayunfan.com处世如是,人亦足矣。推其所由,惟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故能安然于去就爱憎之际,绰有余裕也。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州刺史,不拜。雍容无事,顺适其意而满足其欲者十有六年。方太和、开成、会昌之间,天下变故,所更不一,元稹以废黜死,李文饶以谗嫉死,虽裴晋公犹怀疑畏,而牛僧孺、李宗闵皆不免万里之行。所谓李逢吉、令狐楚、李珏之徒,泛泛非素与游者,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

——《白乐天行藏》

白居易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处在唐朝中后期,正是唐帝国政治最混乱的时期。不过,白居易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不仅诗写得好,生活也享受得很,这跟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密切相关。

他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由此踏上仕途。德宗是个很奇怪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以泾原兵变作为分水岭,完整地分为两半。前半和后半之间差距甚大。最显著的是对宦官的态度。他老爸唐代宗是宦官拥立的,因此对宦官特别信任,这导致了很多问题,大臣和老百姓都很不满意。作为太子的唐德宗当然看得很清楚,于是,他继位之后便对宦官非常严厉,一时间宦官都不敢胡作非为。

然而在泾原兵变中,作为禁卫军统领的将军却逃得无影无踪,保护德宗的居然是百十个宦官。这让德宗非常感动,于是彻底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回到长安不久,他便把负责皇宫守备的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军,交给两个太监掌管。自此,太监的活动空间猛增,权力也越来越大。而对老百姓的侵扰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宫里的小太监经常在长安集市上晃悠,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顺手就拿走,最多随便扔下几匹布帛,算是价钱。这叫做买市。

宪宗即位,宦官问题并没有多少改善,还是有很多弊政。白居易年轻气盛,自然很看不惯,给皇帝上书进谏,皇帝一点反应都没有,便只好把怒气发泄在自己的诗歌里,这就是所谓的新乐府。他的新乐府写了很多宦官欺负老百姓的事件,也反映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受欺负无处申冤的苦闷等等。这自然会引起宦官和一些权贵的不满。正好那时发生了宰相武元衡被刺客刺死,裴度被刺伤的事件。两个宰相一死一伤,轰动了整个帝国。白居易正担任太子东宫的左赞善大夫,他立刻情绪激昂地给皇帝上书,请求迅速抓捕凶手。

宦官和权贵们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们以越职言事的罪名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他在这个地方待得特别不痛快,正如他在《琵琶吟》里边写的,江州气候潮湿,难以忍受,而司马不过是一个闲职,俸禄也不多,而且作为有罪之身还得接受当地官员的监视。这些都让他反思自己的过去。

于是,当宪宗暴死,儿子穆宗即位,把他召回朝廷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白居易了。不过这时的朝廷也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在唐宪宗时候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认为牛僧孺和李宗闵很不错,便向宪宗推荐。而宰相李吉甫对这两个人批评朝政很不满,便趁机对宪宗说,这两个人跟主考官有私人关系。于是,两人进士资格被取消,而主考官也被罢黜。这件事影响很大,大家都批评宰相不公,于是宪宗只好把李吉甫贬为淮西节度使。就这样,他们双方就结下了梁子。这个矛盾在当时还不明显,到穆宗时,牛僧孺、李宗闵与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都步入了政治辉煌期,矛盾便迅速显现出来。

此时,牛僧孺、李宗闵以贫寒士子的领袖著称,而李德裕则代表士族出身的一派。两派在朝廷争斗不休,搞得乌烟瘴气,一派得势,另外一派肯定遭殃,反之也一样。这场争斗从唐宪宗开始,历经穆宗、文宗、武宗宣宗,闹了四十多年才算结束。因此,文宗曾经气愤地说:“去河北逆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朝廷大臣中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能够独立于两派之外,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白居易回到朝廷之后,看到两派斗得不可开交,没待多久便请求外派,先后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都是有名的繁华烟花地,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生活。之后,他被征为刑部侍郎,干了几天便又请求到东都洛阳为官,那儿虽然也有一套朝廷班子,不过都是些虚衔,领俸禄而已。文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他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整日过得优哉游哉,雍容适意。

这就是白居易的自处之道。张燧在这段议论里提到了很多与他相关的人物,其中有属于牛党的亲家翁杨虞卿,有做了二十年宰相的裴度,有他最好的朋友元稹、牛僧孺,有跟他有矛盾的李党领袖李德裕……这些人的下场都不是很好,裴度德高望重,但还是不免常常受小人的诬陷;而元稹才当了两年的宰相便被贬出京城,没几年就去世了;牛僧孺几度为相,不过也曾被贬到万里之外的广州;李德裕更惨,出将入相,很风光,但最后被一贬再贬,最后死在海南;而其他跟白居易没有太多交往的大臣,像李逢吉、令狐楚、李珏这些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深陷党争之中,宦海沉浮,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其实说起来,白居易跟牛党关系更好一点,不过跟李党关系也没那么坏。牛党得势对他没有太大帮助;而李德裕跟他有矛盾,但得势之后却也没害他,这充分说明了白居易能够在当时的复杂情形中明哲保身,其中自有他的道理。而他不贪恋权势,不涉足政治争斗,一心一意赏花饮酒、品味生活,这也许就是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