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促织蒲松龄故事梗概

促织蒲松龄故事梗概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山东省淄川县人。后来,蒲松龄把他搜集到的故事作了加工,写成一部短篇小说集,这就是著名的《聊斋志异》,《促织》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名作。《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社会的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除《聊斋志异》之外,还有1000多首诗,100多首词,400篇散文以及“俚曲”(俗曲)、剧本、长篇小说和通俗日用读本多种。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山东省淄川县人。清朝康熙年间他在淄川一个小村庄做塾师先生,常常带着茶水来到村口的路旁坐下来,招待过往行人,却从不收一分钱。那些过往的小商小贩、马夫脚夫和落魄文人,走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的时候,都要坐下来,喝点茶、抽袋烟、聊会儿,觉得舒服极了,都非常感激这位塾师先生。

那些行人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坐下来歇息时,蒲松龄就请求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讲给他听,蒲松龄一面细心地听着,一面认真地做记录。日子长了,他搜集的故事就多了。有时候,大家要求他也讲个故事听听。有一次,他讲了一个《促织》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皇帝爱斗促织(蟋蟀),命令老百姓捉促织进贡。有个叫成名的老实人运气不好,怎么也捉不到一只促织。官府常常因此责打他,打得他屁股流血,伤痕累累,疼痛难忍。成名又气又怕,就去哀求一个巫婆。巫婆教给他一个办法,他一试,果然捉到一只又强又壮的促织。一家三口高兴得合不拢嘴,放在竹筒里准备献给皇上。成名夫妇外出有事时,他九岁的儿子在家玩弄促织,没想一失手,促织给弄死了。孩子害怕极了,跳到井里淹死了。成名夫妇回来发现促织死了,心想一定是这不争气的儿子干的,小俩口气势汹汹分头去找,谁知儿子跳井自尽了,他们悲痛欲绝。真想全部死了算了,在这个世上活着也没意思了。俩人在家泪水流干了,什么事也不干,饭也不吃,整天呆坐着。说来也怪,儿子死后竟变成了一只促织,跳到成名的袖子上,还和成名说话呢!第二天,成名把促织献给知县,知县又把它献给知府,知府献给皇上。这只促织凶猛剽悍,没有一只促织能斗过它的。它还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皇帝高兴极了,立即将知县知府提升做了大官。

大家听后,有的摇头,有的感叹,有的悲哀,有的气愤。

后来,蒲松龄把他搜集到的故事作了加工,写成一部短篇小说集,这就是著名的《聊斋志异》,《促织》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名作。

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残害人民的罪行,声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罪恶,抨击官僚统治机构的腐败黑暗。有的抨击科场黑暗,揭发八股举业的弊病和给文人士子带来的灾给。有的表达青年男女,歌颂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还有的赞扬了普通人民的反抗精神,倡导抗暴精神,宣扬报仇雪恨,除恶务尽的思想。

蒲松龄一生的坎坷遭遇,是他写作这部小说的基础。蒲松龄兄弟四人,从小都读过书,蒲松龄是成绩最好的。他顺利的通过县、州、府的考试,每次都是第一名。19岁就考中秀才,人们都以为他前程远大。可是这以后,蒲松龄到省里考试就怎么也考不中了。后来,他父亲死了,兄弟四人分了家。蒲松龄只分到一间破房子,只好借来一块木板遮挡一下。

为了生计,他一面给财主当塾师,挣点钱维护生活,一面参加科举考试。直到71岁,才选了岁贡生,也没有考中举人。他觉得满腹经纶,却不能有施展的机会。而阻碍他的正是腐朽的科举制度。他别无选择,只好躲在凄凉的书斋里著书立说。

蒲松龄科举的失意,加之生活的清苦,使他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劳动人民,并产生了深举动的同情。《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社会的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书中也宣扬了一些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

蒲松龄科举落第,反倒给他写作创造了良机,使他有时间专心写作。到76岁(公元1715年)病死的时候,留下了丰富的著述。除《聊斋志异》之外,还有1000多首诗,100多首词,400篇散文以及“俚曲”(俗曲)、剧本、长篇小说和通俗日用读本多种。这些作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将永远受到世界人民的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