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四大臣辅政

四大臣辅政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四大臣辅政顺治十八年正月,皇宫里头,一片萧瑟。现在,不但把皇位传给了他,还为他挑选了辅助他管理国家大事的四位大臣。然后,在索尼的带领下,几个两旗大臣雄赳赳地走上崇政殿。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亲政,才把他召回北京,升为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加上荫袭父亲的爵位,被任命为议政大臣。他是辅政四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一个。直到顺治皇帝亲政,他向顺治鸣冤,才得以复职,被授予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之职。

四大臣辅政

顺治十八年正月,皇宫里头,一片萧瑟。海子里结起了一层薄冰,几只寒鸦,缩在稀疏的枝头上。

等候召见的大臣们,在屋里袖着手,一个个愁眉苦脸,面面相觑。

十几个大小太监和宫女,悄声无气地来回奔忙。

顺治皇帝的寝宫里,地上的火盆,烧得“吱吱”作响。躺在坑上的顺治皇帝,蜡黄的脸上,出了一层油汗。忽然,他的脸激烈地抽搐起来,呼吸也粗了,“呼哧、呼哧”的,像拉风箱。跟着,他的双手也抖动起来,他就像一个梦魇中的孩童,挣扎着,仿佛在梦中与什么怪兽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他猛地大叫了一声,坐了起来。吓得守护在炕边的皇亲国戚和太医们连忙跪上前去,两个太监抢上一步,扶住了他的背。

顺治皇帝撕胸裂肺般地咳嗽了一阵,然后轻声说:“纸……笔……”

一个伶俐的小太监把纸和笔递给了他。他颤抖着,写下了他一生最后的文字——遗诏。遗诏里,他决定把皇位传给第三子玄烨,并且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写完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料理完顺治的后事,年仅8岁的玄烨就正式登基了。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因此,人们都称为康熙皇帝。

顺治将皇位传给了玄烨,是看中了他的聪慧和志向。

满族的规矩很多,定时去问候父母就是其一。玄烨6岁那年,有一次,他和皇子们一起去看望父母。这一天,正赶上顺治皇帝没什么事,而且心情很高兴。他搂搂这个,抱抱那个,和他们亲热了一会儿,问道:“来,来,都说给父皇听听,你们长大了都想干什么?”

大阿哥福全看看母亲,又看看父亲,说:“我长大了想当一个贤明的亲王。”

皇帝的儿子,不能继承皇位的都是亲王,这个回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顺治听了,只是宽厚地笑了笑。他转过脸来问玄烨说:“你呢?”

“我?”玄烨脱口而出,“我要像父皇一样,做一个英2017-02-18 子!”

以玄烨的这般年纪,说出这番话来,使顺治皇帝大为惊讶,认定他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从此以后,顺治就特别喜欢上了小玄烨。现在,不但把皇位传给了他,还为他挑选了辅助他管理国家大事的四位大臣。真是替他想到家了。

可是这四个辅政大臣却选得不那么好,这四个人一人一个脾气,一人一个秉性。虽然他们听完遗诏,当着太皇太后的面,在顺治皇帝的遗像前都宣誓效忠康熙皇帝,可干起事来却总是面和心不和,常常闹矛盾,发生很激烈的冲突。

索尼,正黄旗人。精通满、汉、蒙三种文字,曾经担任太宗皇太极的一等侍卫,跟着太祖、太宗东拼西杀,建立了许多大功。有一次,太宗皇太极出兵伐喀尔喀,早已归顺皇太极的科尔沁部落却不出兵,皇太极就命令索尼前去指责他们。到了科尔沁,索尼拒绝科尔沁首领奥巴送来的财物,义正辞严地把奥巴指责了一顿。奥巴十分恐慌,连忙同意出兵,并派心腹大臣党阿赖与索尼一道回去复命。皇太极听了索尼的禀报,十分高兴,重重地奖赏了索尼。索尼打仗也非常勇敢。皇太极第一次进攻北京的时候,豪格曾被袁崇焕困入重围,危在旦夕。此时的战场上,喊声震天,矢石如雨,有些久经沙场的老将都吓得变了脸色。索尼豪不畏惧,杀透重围,跃马冲入敌阵,救出了豪格。由于他的战功卓著,他被提为三等甲喇章京(汉译:三等参领),成了皇太极内院近臣。

不过,要说索尼的大功,还得数拥戴顺治即位的事。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睿亲王多尔衮在三官庙召见了索尼。多尔衮问他对册立皇帝的意见。索尼望着多尔衮那张奸诈而又贪婪的脸,一字一板地说:“现在有先帝的儿子们在,要立必立其中之一。其他的事,就不是我该知道的了。”多尔衮对他的回答十二分不满,眯着眼盯了他好半天,才叫他出去。

这天晚上,巴牙喇纛(dào)章京闯进索尼的住所,告诉他说:“现在宫里正在讨论册立皇帝的事,久议未决。您要做做准备,防止有人篡权。”第二天黎明,隶属正黄旗、镶黄旗的大臣们在大清们前盟誓,宣布忠于爱新觉罗皇族,支持册立皇子。他们命令归两旗指挥的巴牙喇兵张弓挟矢,将皇宫团团围住。然后,在索尼的带领下,几个两旗大臣雄赳赳地走上崇政殿。

此时,崇政殿上的讨论仍然没见分晓。满面疲惫的议政大臣,分坐在东西两厢,一个个哈欠连天。索尼走上前来,向睿亲王和众大臣深深地施了一个礼,说:“听说册立皇帝的事到现在还议而未决,两黄旗的士兵们非常担心,他们已经全副武装在殿外候旨。两旗大臣们刚才已在大清门前盟誓,我们忠于爱新觉罗皇族,拥护册立皇子。”

睿亲王多尔衮听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站了起来,挥挥手说:“你暂且让士兵退下。这里有诸王贝勒大臣在,还怕这件事办不好吗?”

他的话音没落,夺取皇位的争吵就大了起来。有的说:“应该立睿亲王。”有的说:“立这个也不行,立那个也不行,那就立我吧。”争来吵去,最后由于代善的巧妙斗争,大家终于同意立爱新觉罗·福临为新皇帝,即顺治皇帝。

索尼是武装拥戴顺治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顺治和庄妃集团立了一大功。但也因此开罪了睿亲王多尔衮。此后,他处处遭到多尔衮的打击和排斥,有一次还差点被多尔衮砍了脑袋。只因为多尔衮要体现自己的宽怀大度,才改判他“抄家籍没”(抄没家产,将家人降身为奴),把索尼罚到昭陵安置。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亲政,才把他召回北京,升为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从此,索尼进入了最高决策圈。

苏克萨哈,正白旗人。早年立过一些战功。加上荫袭父亲的爵位,被任命为议政大臣。顺治临政,他站出来揭发了多尔衮欺凌幼主、企图篡权的阴谋,为顺治皇帝砍倒多尔衮的众多遗党提供了一把大刀,因而受到重用。他先后几次被派到南方备省,平定明朝残军,屡屡得手取胜,最后被封为侍卫内大臣。他是辅政四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一个。

遏必隆,镶黄旗人。他的父亲就是跟随努尔哈赤立下汗马功劳的额亦都,母亲是和硕公主。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的时候,皇太极伐松山,明将曹变蛟夜袭皇太极的营地。遏必隆闻警,身不及甲,奋战救主,一个人杀死杀伤明兵十余人,还打伤了曹变蚊,保住了皇太极。从此,他跟随清军,入长城、克蓟州、进山东、攻夏津,在武昌打败了李自成的侄子李锦,一举夺下了铁门关。正在他人生得意之时,突然为自己的亲侄子告发,被多尔衮撤了职。直到顺治皇帝亲政,他向顺治鸣冤,才得以复职,被授予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之职。

鳌拜,镶黄旗人。他能征惯战,军功卓著。年轻的时候就得到过“巴图鲁”(勇士)称号。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皇太极兵围锦州时,洪承畴率明兵出关赴援,双方遭遇,鳌拜第一个冲锋陷阵,追斩明兵无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他在安陆打败了李自成的残军,后来进入四川,又杀败了张献忠。在他的一生中,虽然因违犯军纪朝规屡被降职,但是,在顺治亲政后,仍被启用,任议政大臣。

从这四个辅政大臣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是反对多尔衮而忠于顺治的。顺治挑选他们辅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然而,顺治皇帝忽略了,这四个人经历不同,秉性各异,顺治在的时候,当然是俯首贴耳,顺治帝不在了,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到康熙这一朝,已经是四朝元老的索尼,对皇室仍然是忠心耿耿。但是,他已是年老体衰,完全失去了青壮年时代的威风与活力。辅政以来,一切遵照前朝规矩,从不做一星半点的变革。刚开始,遇到什么事,四大臣议定以后,他还能领衔上奏,等到康熙批准后,他再领衔颁布执行。可后来,他看到鳌拜盛气凌人,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他不但不与其争斗,反而害怕了,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首辅的衔也不领了,时时处处,不是唯唯诺诺,就是遇事退后。四大辅臣之间的平衡格局因此被打破了。

遏必隆辅政后的表现同索尼一模一样,桀骜不驯的就是苏克萨哈与鳌拜。

鳌拜这个人,性格暴戾,喜欢弄权。皇帝又小,索尼又老,他就成了一匹没人管束的野马,遇到不顺心的事,说踢就踢,说咬就咬。和索尼正相反,索尼向后缩,他却朝前挤,事事处处强出头,好像他是首辅似的。内大臣费扬古过去曾得罪过他,他辅政以后,硬逼着另外三位辅政大臣议定了他的罪,将费扬古及两个儿子都杀了,还抄了他的家,没收了他家的财产,家人也都降身为奴。鳌拜这样专横跋扈,满朝诸王贝勒大臣没有不怕他、不恨他的。

后来因为两旗换庄地的事,鳌拜与苏克萨哈的斗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清朝的户籍制度,把一族人编成一种既能打仗又便于生产的单位,这种单位就叫“旗”。这种“旗”又分别用八中不同颜色相区别,所以又叫“八旗”。

清朝入关以后,曾用强迫手段,圈占了汉族人民的大片土地,按旗分配,分到旗的叫庄地。

鳌拜是镶黄旗人,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他挑唆族人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声称:当年多尔衮包庇正白旗的人,他们分的庄地比镶黄旗的好,这不合理。二旗应该互调庄地。正白旗不够的部分,再行圈地予以补充。

圈地是清朝刚入关的事,旗人在自己的庄地上相安已久,重新调换土地,无疑会引起旗人之间的很大的矛盾。况且,不少汉族农民也会因此流离失所,有的就可能啸聚山林,走上武装抗清的道路。再说,换地、圈地还要重新丈量、分配,干起来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因此,顺治、康熙两朝都曾明令全国,严禁再行圈地。

鳌拜明明知道这些禁令,但他却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他擅自做主,命令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操办这件事。

苏纳海是正白旗人,让正白旗吃亏的事当然不愿意干。可是,他又不敢违抗鳌拜的命令。三个人争了一个多月,都觉得换地实在是很为难。于是,就联名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终止这件事。他们的要求得到了同是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的支持,然而却得罪了鳌拜。他怒气冲天,下令以“抗旨”的罪名逮捕了苏纳海、朱昌祚和王登联,把他们交刑部议处。

主管刑律的刑部,遍查了大清刑律,没找到给这三个人加刑的条款。于是,也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这三个人没法治罪,如果硬要治罪的话,打一顿鞭子就足够了。

康熙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他没什么主张,看了奏折,便召集四大辅臣到御前商议。

四大臣来到勤政殿。鳌拜仍然摆出一副专横跋扈的架式,不待别人开口,便急赤白脸地说:“刑律上没有的条款可以设置,而且要设重典治他们的罪!”

索尼和遏必隆本来就怕鳌拜,加上他们是正黄旗、镶黄旗的人,因此都装聋作哑。可苏克萨哈却与鳌拜争论起来。两人越争越厉害,就差动手打架了。不过,理也越辩越明了,连十一二岁的小皇帝康熙也觉得不换地为好,同意立即释放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

鳌拜这种人怎么能甘心认输呢?散了会以后,他竟然假传圣旨,命令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拉到外边杀了。

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十分气愤,恨不得立刻杀了鳌拜这个敢于藐视自己的家伙。但转念一想,鳌拜在宫中还有许多党羽,杀他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忍气吞声,表面上,还叫人看着他对鳌拜比对任何人都好。

索尼他们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杀了苏纳海他们以后,索尼更加深居简出了,几乎到了不问政事的地步。苏克萨哈呢,也消沉起来了,觉得自己斗不过鳌拜,这样斗下去早晚惹来杀身之祸。鳌拜却大长了威风,每日里得意非凡,进出皇宫都仰着鼻子,并且处处寻找整治苏克萨哈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