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李靖、李――生当其时,名载史册_中国历史人物

李靖、李――生当其时,名载史册_中国历史人物

时间:2022-08-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靖、李——生当其时,名载史册_中国历史人物东晋和十六国之后,中国经历了南北朝分裂时期。李靖作为地方官,准备赴江都报告情况。李靖升任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一面派人潜入定襄,离间突厥内部上下关系,一面集中兵力,连夜发起攻击。李靖骑兵以闪电之势,到达铁山,立刻发起攻击。这一战,李靖杀死颉利阏氏,擒获颉利儿子,斩首万余级,俘虏男女十余万人。

李靖、李——生当其时,名载史册_中国历史人物

东晋和十六国之后,中国经历了南北朝分裂时期。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八年后灭南朝陈,结束了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便被唐朝所取代。唐初尤其是贞观年间,文武人才济济,名将名帅辈出,李靖和李?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李靖(公元571~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青年时代姿貌俊秀,通晓书史,尤爱兵法,志向高远,经常说:“大丈夫在世,当以功名取富贵,何必做寻章摘句的儒生!”他的舅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每与外甥谈论军事问题,惊叹说:“可以与我语孙、吴兵法者,除了李靖还能有谁?”隋文帝时,李靖进入仕途,任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称他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则拍着自己的座位说:“卿终当坐此!”

隋朝末年,李靖任马邑丞。农民大起义形成燎原之势,隋炀帝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作为地方官,准备赴江都报告情况。李渊迅速攻克京师大兴城(今陕西西安),捉住李靖,决定将其处斩。临刑时,李靖高喊说:“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为何以私怨而杀壮士?”李渊次子李世民发现李靖状貌雄伟,出语不凡,为之求情。李靖死里逃生,从此追随李世民,走上了建功立业之路。

李渊建唐。李世民封秦王,出将入相,征讨各地的割据势力。李靖随秦王出征,在消灭王世充的战争中作战英勇,官授开府,成为一名智勇兼备的将军。(www.guayunfan.com)唐初,长江中游有一割据政权,南朝萧梁宗室萧铣,自称梁帝,据江陵,占有江南、岭南的广大地区。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向李渊进呈十条灭梁之策。李渊即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襄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统领大军,征讨萧铣。李孝恭为皇家藩王,统兵只是名义上的。因此,李靖兼摄荆襄总管行军长史,军政一委,是真正意义上的统帅。八月,李靖集兵于夔州(今四川奉节东),备战就绪。其时,秋雨连绵,江水暴涨。萧铣估计唐军不会出击,设防松懈。唐军中一些将领也有疑惧心理,主张暂缓出兵。李靖说:“兵机事,以速为神。我军已经结集,萧铣尚不知底细。若乘水而下,雷霆不及掩耳,待敌人仓促召兵,无以御我,必被擒也。”

李靖利用长江水势,顺利进兵至夷陵。萧铣匆忙中派出大将文士弘,领兵数万,予以迎战。李孝恭主张发起攻击。李靖知己知彼,说:“不可。文士弘是一员骁将,部下强悍,悉锐拒我,势头正盛。我军宜驻守江岸,待其气衰,战而取之。”李孝恭过于轻敌,留下李靖驻守,自己率兵出击,大败而归。文士弘乘势逼近唐军营寨,抢掠器物。李靖发现对方阵脚混乱,果断下令,发动攻击,大破文士弘,夺得敌船四百余艘,敌军溺死者万余人。李靖乘胜率领五千轻骑,直趋江陵,打败杨君茂、郑文秀两支守军,俘虏甲士四千人。李孝恭的后援部队赶到,重重包围了江陵。萧铣走投无路,出城投降。李靖进入江陵,“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有人主张取江陵富户家产,犒赏士兵。李靖认为不可,那样会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王者之兵,应当“宣示宽大,以慰其心”。这一举措收到很好的效果,江陵以下的许多城池,统统归降唐朝。

李靖因功任检校(以他官派办某事)荆州刺史,率兵招抚岭南地区。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冯盎归唐,整个南方基本平定,共得九十六个州,六十余万民户。李靖升任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考虑岭南地处偏远,从实际情况出发,“非震威武,示礼仪,无以变风”,“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辅公祏,占据丹杨(今江苏南京),自称宋帝。李渊又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副之,前往镇压。这次,李孝恭对李靖言听计从,凡事均由李靖指挥调度。因此,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快攻克丹杨,擒杀了辅公祏。李靖再追剿辅公祏的残余力量,江南地区全部平定。捷报传至长安。李渊高兴地说:“李靖之功,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犹不及也!”他给予李靖丰厚的赏赐,任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改任检校安州大都督。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李靖任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北方突厥颉利可汗反反复复,时而臣服于唐,时而发动叛乱。唐太宗决定彻底解决边患问题,任命李靖以兵部尚书身份,出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兵十万,进攻突厥。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由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塞,侦察到颉利驻军于定襄(今山西右玉南)。他当机立断,自统三千精锐骑兵,星夜兼程,奔袭定襄。颉利毫无防备,大惊失色,说:“李靖竟敢孤军至此!”李靖一面派人潜入定襄,离间突厥内部上下关系,一面集中兵力,连夜发起攻击。突厥大将康苏密降唐,军心浮动。颉利见势不妙,慌忙撤退,逃往大漠。唐太宗接到战报,欣喜地说:“西汉时,李陵以步兵五千,深入绝漠作战,最终投降匈奴,其功还载于史籍;李靖以骑兵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自古以来,无可比也。这足以洗吾渭水之耻矣!”所谓“渭水之耻”,是指唐太宗刚即位时,突厥铁骑入侵,直抵渭河北岸;唐太宗无力抗击,只能与颉利在渭河上的便桥签订盟约,使之退兵。唐太宗视此为耻辱,李靖打败颉利,算是帮他出了口恶气。

李靖受封代国公,继续对突厥用兵。颉利为了取得喘息的机会,派遣使臣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求归降内附。唐太宗批准,以李靖为定襄总管,接受归降,并派唐俭等前往突厥,代表朝廷,表示慰抚。李靖根据以往的经验,认识到颉利归降内附是假,保存实力是真,猛然生出一个大胆想法:消灭突厥,永绝边患。他对副将张公瑾说:“诏使到,虏必自安。我们如果挑选万名精骑,携带二十天干粮,长途突袭颉利,一定能够大获全胜。”张公瑾颇为犹豫。李靖说:“机不可失。韩信当年破齐,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于是,他命大将李?领兵接应,自率万名骑兵,带上干粮,驰进大漠。驻军铁山(今内蒙古阴山北)的颉利,正忙于接待唐俭等人,疏于防备。李靖骑兵以闪电之势,到达铁山,立刻发起攻击。突厥士兵大溃,争相逃命。颉利仓皇逃跑,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活捉,押送长安。这一战,李靖杀死颉利阏氏,擒获颉利儿子,斩首万余级,俘虏男女十余万人。突厥基本上被歼灭,使阴山以北及整个大漠地区,划入唐朝版图。其他各少数民族政权受到震慑,纷纷内附,上书称颂唐太宗为“天可汗”。

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唐太宗异常惊喜,因此大赦天下,诏令全国欢庆五天。御史大夫萧瑀忌恨李靖的功绩,奏劾李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的过错。唐太宗受了蒙蔽,责备李靖。李靖不作任何辩白,只是叩头而已。唐太宗说:“隋朝的史万岁,大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李靖升任光禄大夫。事后查明,萧瑀的奏劾属于诬告。唐太宗歉意地对李靖说:“别人诋毁公,朕今悟矣!”因而提拔李靖为尚书右仆射,为宰相之一。

李靖参议朝政,以沉厚见称,轻易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自己不善理政,以足疾为借口,请求辞官,回归田里。唐太宗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李靖说:“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然身体疲病,还要拼力干进。公明大体,朕甚嘉之。欲成公美意,为一代法,不可不听。”唐太宗同意李靖不任宰相,但授为检校特进,平时居家,视身体情况,每三日一朝,力所能及地管些事情。为了来去方便,唐太宗赐予李靖一支灵寿拐杖。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西方吐谷浑入侵唐境。唐太宗决定征伐入侵之敌,却无合适的统帅。他想到了年迈的李靖,说:“李靖复能起而为帅乎?”李靖老当益壮,通过房玄龄传话说:“吾虽老,尚堪一行。”唐太宗大喜,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李宗道、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五位总管,统兵西进。这次战争,主要在今青海、新疆境内进行,自然条件恶劣,行军打仗,异常艰苦。李靖采纳五位总管的正确意见,兵分两路,稳步推进,很快攻占吐谷浑首领伏允王的大本营伏俟城(今青海青海湖西)。伏允王西逃,唐军穷追不舍,穿越荒漠二千余里,直至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一带。伏允王日暮途穷,自杀身亡。李靖妥善安抚吐谷浑百姓,同时立慕容顺为大宁王,使之内附称臣。然后班师,凯旋长安。班师途中,高甑生违命误期,受到李靖的责怪。高甑生由此怀恨,回到长安后,即诬陷李靖企图谋反。李靖依然跟上次一样,闭门自守,不加任何辩白。唐太宗命人调查,根本没那回事,遂以诬罔罪,罢免了高甑生的官职。

李靖又立新功,改封卫国公,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他两次遭人诬陷,深深感到人心叵测,官场险恶,从此更多地闲居家中,回想经历的战事,总结战争经验,撰写兵书,以为后人留下一笔遗产。他的用兵之道,不肯轻易传授于人。兵部尚书侯君集,奉唐太宗之命,向李靖学习兵法。李靖仅传授皮毛部分,精奥之处,拒绝传授。侯君集大为恼火,向唐太宗告状,说李靖有谋反意图。唐太宗询问证据。侯君集说:“李靖精通兵法,世人皆知。但是,他传授给臣的,只是一般的知识,隐微之处,秘而不示。这说明他留了一手,担心别人用他的兵法来制伏他。”唐太宗未置可否,一天和李靖谈及此事。李靖说:“这恰恰说明侯君集蓄有野心,图谋不轨。如今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他却要臣把所有术略都教给他,这不是意在谋反吗?”实践证明,李靖的做法和看法是对的。这个侯君集,后来果然谋反,获罪致死。

李靖花费多年心血,撰成《李卫公兵法》一书,献给唐太宗,受到高度称赞。可惜,该兵法已经失传,只能在一些典籍中,看到它的少许内容。

贞观后期,唐太宗好大喜功,决定征伐高丽,对李靖说:“公南平吴地,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唯高丽未服,亦有意乎?”这又激起了李靖的雄心,他说:“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愈矣!”但是,唐太宗念李靖年龄太大,没有用他为统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重。唐太宗亲幸其府第,流着泪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数日后,李靖病死,终年七十九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景武,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寝)。

李?(公元583~669年)原姓徐,名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隋末参加瓦岗寨起义军,推举李密取代翟让,抗击王世充和宇文化及,表现了超人的军事才干。后来降唐,赐姓李,改名世?。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了避讳,去掉“世”字,方叫李?。

李?出身于富豪家庭,为人仗义,慷慨正直。降唐后任黎州总管,封莱国公。武德初,他追随秦王李世民,征伐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等割据势力,屡立战功。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后,瓦岗军首领之一单雄信被俘当斩。李?不避嫌疑,为之说情,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取单雄信的性命。李世民不准。李?痛不欲生,号啕大哭,行刑之日,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烹给单雄信吃,说:“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李世民欣赏李?的豪侠气概,提拔他为左监门大将军。李?又随李孝恭、李靖平定辅公祏,军事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唐太宗即位后,李?任并州都督,随李靖北征突厥,俘获突厥各部酋长部属五万多人。继拜光禄大夫,坐镇并州十六年,以其威肃,远近闻名,改封英国公。唐太宗钦佩李?的功绩,说:“隋炀帝不会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李?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下,胜过长城远矣!”因而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突厥残余薛延陀部死灰复燃,兼并其他各部,企图振兴突厥。唐太宗命李?为朔方道行军总管,率兵六万,前往征讨。李?仿效李靖的做法,亲率六千骑兵,深入大漠,长途奇袭,大获全胜,斩一名王,俘虏突厥部族五万余人。

史载,李?“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阵前选将,爱用长相俊美者,部下询问原因,他说:“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李?凭其忠勇和干练,成为一代名将。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特以李?任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同中书门下三品①。唐太宗诚恳地对李?说:“吾儿方位东宫,今以宫事相委,勿以资屈为嫌也。”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远征高丽,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随同出征。期间,突厥薛延陀部蠢蠢欲动,趁隙南侵。李勣奉命率兵阻击,双方大战于乌德鞬山(今蒙古境),唐军大胜,歼敌五千余人,俘虏三万余人。唐朝随即在漠北地区设立机构,任用当地酋长为都督或刺史,加强统治。李?功勋卓著,升任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主要管理东宫事务

唐太宗经过长期观察,认为李?可托大事,因而格外钟爱。一次,李?生病,御医说需用胡须灰和药,方可治疗。唐太宗当即剪下自己的胡须,交给御医。李?病愈,知道此事,拜谢皇帝,叩头流血。唐太宗说:“吾为社稷计,何谢为?”唐太宗留下李?饮宴。李?畅饮,酩酊大醉,伏桌而睡。唐太宗脱下龙袍,轻轻盖到李?身上,以防着凉。唐太宗驾崩前夕,故意将李?外放,任垒州刺史,叮嘱太子李治说:“你与李?无恩,现在将他外放,我死后,你可立刻把他召回,任用为仆射。这样,他必为你效死力矣!”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遵从父亲遗嘱,立刻调回李?,授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为尚书左仆射。不久,进位司空,允许其乘马进入皇宫,享受特殊的礼遇。

唐高宗朝,发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将庶母武则天迎进宫中,封为昭仪,进而准备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的做法,遭到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强烈反对,而庶族官僚许敬宗、李义府等则表示支持。两派对立,斗争异常激烈。李?站在两派之间,态度暧昧。一天,唐高宗秘密到李?府中,说:“朕拟立昭仪为皇后,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奈何?”李?说到底属于庶族官僚,说:“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李?的表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唐高宗打定主意,毅然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从此扶摇直上,逐渐掌握了权力,施展手段,排斥和迫害长孙无忌、褚遂良致死,唯独对李?恩礼有加,使之保住了尊崇的地位和富贵。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内乱。这时,李?已八十三岁,仍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二万,前往征讨。战事经历两年多,平息内乱,分高丽为五部,置安东都护府,辖九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由朝廷任命官员,予以管理。李?班师,在昭陵举行了隆重的献俘典礼,告慰唐太宗亡灵,他所关注但未能解决的高丽问题,终于解决了。

李?出任太子太师。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李?患了重病。诸子请医进药。李?予以阻止,说:“我,山东一田夫耳,位三公,年过八十,非命乎!生死系天,宁就医求活邪?”他把弟弟李弼和全家人叫在一起,命奏乐饮宴。然后,他叮咛李弼说:“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他吩咐丧事从简,不许铺张;妻妾无子者,准其改嫁;葬后供牌位于堂屋,约略祭祀。最后说:“苟违我言,同戮尸矣!”说完断气,时年八十六岁。唐高宗闻讯流泪,说:“李?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治产业,今亡,当厚恤之。”为了悼念功臣,他七天不举行朝会,追赠李?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

唐太宗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李靖、李?正是在一位优秀皇帝的绝对信任下,施展军事才干,建立卓越功勋的。他俩生当其时,从而把名字和功业写在了“贞观之治”的光辉史册上。

注:①同中书门下三品:唐朝沿袭隋制,实行多宰相制。除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首长外,皇帝往往指定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议决国事。这些官员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也是宰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