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壮族_唐宋民族史

壮族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壮 族_唐宋民族史一、西原蛮唐代,壮族的先民被列为“西原蛮”,亦称“峒僚”,分布在岭南的桂(今桂林)、邕(今南宁)、容等州。商品经济的活跃对西原蛮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封建王朝对岭南地区统治的日益加强,西原蛮受到的经济剥削更加苛重,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壮 族_唐宋民族史

一、西原蛮

唐代,壮族的先民被列为“西原蛮”,亦称“峒僚”,分布在岭南的桂(今桂林)、邕(今南宁)、容(今广西北流)等州。唐王朝在社会经济较为发展的东部地区,划分州县,设置官吏,征收赋税;在西部较落后的地区设置五十多个羁縻州县。在羁縻州县内,任命当地酋长为都督、刺史,准其终身为官,并可世袭,不纳赋税,仅纳象征臣属的贡。西原蛮大都散居山区,“无城郭,依山险,各治生业,急则屯聚。”[16]形成了宁、黄、韦、周、侬等豪族大姓,他们各据一方,唇齿相依。

隋唐时代,铁制工具在西原蛮诸部逐步推广,使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深耕细作、兴修水利有了较大的发展。唐长寿元年(692年),在今桂林附近开凿了一条相思埭,沟通了桂江与柳江的运输,灌溉了沿河田地。景云年间(710—711年),在邕州城南岸,开凿了一条排灌渠,防止郁江水患。农业生产已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大多数地区耕种水稻,粮食产量较前提高。元和初年,容州刺史韦丹“教民耕织,止游惰、兴学校”,构筑州城,屯田二十四所,推广种植茶叶小麦的技术。他还把沦为奴婢的贫民赎为良人,严禁官吏掠民为仆,[17]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汉代,瓯、骆地区手工业已有所发展,今广西合浦出土的汉代铜器风灯、魁、三足水盘、奁等,制作十分精细。今梧州发现的汉代陶窑,表明制陶业已有相当规模。隋唐时代,桂州出产的布、都落布,容州出产的蕉葛布、竹子布,富州出产的斑布,宾州的筒布、蕉布,贵州的布,玉林的土贡布,贺州的蕉布、竹布等,大都被列为贡品。白居易作诗盛赞桂布洁白如雪、厚重保暖如裘。铜器的铸造技术有较大的提高。桂州产的铜盘、铜镜,精巧实用,容州开元寺的铜钟重达三千五百斤,技术相当精湛。西原有直径一丈的硕大铜鼓,通体铜铸,遍身有虫、鱼、花、草饰纹,厚薄均匀,铸造技术,堪称奇巧。陶器和瓷器的工艺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今出土的莲花纹瓦当、黄釉点彩双耳罐、莲花纹青瓷壶、釉下彩绘凤鸟瓷壶、黄釉占褐斑贴花瓷壶等,无不精致美观。(www.guayunfan.com)商业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活跃起来,西原蛮与中原、南诏均有贸易往来,阳朔是当时的重要圩镇,户口五千余,税收每年达二十万之多。在邕、桂、柳诸州都有“僚市”、圩镇。柳宗元《柳州峒岷》一诗中,描述当时的贸易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商品经济的活跃对西原蛮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封建王朝对岭南地区统治的日益加强,西原蛮受到的经济剥削更加苛重,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唐至德元年(756年),西原黄峒(今左江一带)部族在黄乾曜、真崇郁的领导下,联合陆州(今钦州)、武阳(今罗城)、朱兰(今东兰)、黄橙(今扶绥)等一百余峒,聚众二十余万人揭竿而起。义军占地数千里,后推举武承斐、韦敬简为帅,号称中越王,廖殿为桂南王,莫淳为拓南王,相支为南越王,梁奉为镇南王,罗诚为戎成王,莫浔为南海王。先后攻陷十八州,建立政权,署置官吏。唐朝调兵遣将,以剿抚兼施的策略,用了四年多的时间,终将起义军镇压下去。但是,西原蛮的斗争并未因此平息,不久,其酋长吴功曹又聚众反抗。大历十二年(777年),西原蛮在酋长潘长安的率领下,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占据了岭南西道的广大地区,其势力南及交,西达南诏,北至黔巫,建号称王,威震四方。贞元十年(794年),西原黄峒人民在黄少卿的领导下又相约继起,先后攻陷横、钦、浔、贵四州。黄少卿的儿子黄昌沔率领一支义军,攻陷十三州。元和元年(806年),起义军将领黄承庆在邕州被俘,黄少卿诈降受封为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刺史。不久,黄少卿再次起而反抗,联合黄少度、黄昌两支义军,攻陷宾州(今宾阳)、峦州(今横县),并占据达十一年之久。随后,挥戈南下,攻陷钦、横二州,与邕州经略使韦悦交战,再陷严州(今来宾),其势锐不可当,先后斩杀了唐军主帅阳、斐行立。唐长庆三年(823年),黄少卿回师攻邕州,陷左江镇,下钦州,破千金镇,占据了广东西部及桂南的十八州,斗争先后坚持了一百余年。

二、宋代壮族的经济状况

壮族聚居的广南西路是地广人稀的区域,当地使用的农具小而薄,无法进行深耕细作。其中不少地方尚不知牛耕,而以踏犁作为主要耕具。耕种实行直接点种,不耘不灌,旱不求水,涝不疏决,不施肥,不中耕,完全靠天种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广南西路的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多数地区已使用牛耕,修筑了沟渠。抚水州(今广西环江)的种稻技术已较与较为进步的湖湘地区不相上下。桂北一带采取自转筒车(水车)灌溉高地旱田,使其变成水田。钦州近海一带,一年之内,几乎无月不种,无月不收。尽管农业技术还不够高,尚能做到自给有余,有的稻谷销往番禺(今广州)等地。但还有一部分地区耕作技术仍处于粗放阶段,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壮族,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态。

广南西路是我国最早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的地区。雷、化、廉、宾诸州均能织出匹幅长阔而质地洁白细密的棉布,名为“幔吉贝”;幅窄粗疏而颜色稍暗的棉布,名为“粗吉贝”。苎麻和麻布的生产也颇为发展,因销路不畅,每匹苎麻布不过百钱,影响了苎麻的种植和苎麻布的生产。对此,官府下令每匹苎麻布准卖一百五十至二百钱,并免收算税,这一措施使麻布产量在一年之内提高到三十七万匹。宜州(今宜山)都感场的花布行销四方。左右江溪峒的布,广幅大缕、美观厚实,被誉为南方上服。子布,洁白细薄,轻凉离汗,有花纹的称为花,一端(匹)长四丈余,重数十钱,可卷入小竹筒内携带。

田(今田阳)、冻(今龙州)、忠(今扶绥)、江(今崇左)四州皆有冶铁业,冻州打制的扁刀,可连斩数牛而芒刃不钝,为壮族人民所珍爱。雷州的铁工手艺高超,其产品与福建地区不相上下。梧州的生铁质地优良,所铸器具薄如纸,轻巧、耐用。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贸易往来,在广南西路山乡农村中,市集星罗棋布,三日或五天定期开圩。桂西邕州的横山寨,是宋与大理、罗殿、自杞、特磨等地贸易往来的集镇。南宋每年在此购得云南马约三千匹。西南诸蛮带着当地特产的壮马、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甲胄、药材等到此出售,换回绵缯、豹皮、书籍、文具和其他日用品,促进了壮族与西南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桂南钦州永平寨,是与东南亚交通贸易的重要孔道。从东南亚诸国、大食、婆(爪哇)、三佛齐(苏门答腊)、印度等输入香料、珍珠、玛瑙,买回丝绸、缯帛等。四川的商人贩蜀锦到钦州博易,再从钦州买香料、珠宝回四川,一年至少往返一次,交易额动辄几千贯。钦州,实际上已是对外贸易的商埠。

三、宋朝对壮族的统治

宋在广南西路进一步健全了羁縻州县制度,较唐朝时更为严密。宋按种落大小,分为州、县和峒,峒约五十余所。擢拔其酋长为首领,分别授以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等官职,给予文帖朱记(印信),让他们终身为官、世代承袭。这些酋长一方面是部落首领,使血缘纽带在州、县、峒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酋长又是朝廷命官,必须服从朝廷号令,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为了管理这些土官,朝廷又委派经略使、提举等汉官,对土官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战略要地派军队镇守。

宋代壮族土官统治的地区,主要分五个等级:一是主户,即各级土官,是封建领主阶级。土官统治的区域,尺寸土地、山水草木,全部属土官所有。土官没有官给俸禄,其生活来源全靠所占“领地”。他们把领地分为两部分,选取最好的田地为“养印田”或“荫免田”,作为俸禄之田,其余田地“计口”分给其管辖下的峒民(农奴)耕种。峒民不得将土地典卖,除在分得的田地上耕种外,还必须到“养印田”或“荫免田”耕种,并服各种劳役、兵役、差役等。此外,峒民上山打柴需交柴租,打猎要敬献猎物,捕鱼要送鱼虾。二是“田子甲”,又称“马前牌”,即农奴。这部分人既向土官领取“份地”,又专为土官服兵役。三是峒丁,即峒民,又称为“提陀”,他们向土官领取“份地”耕种,服各种劳役,毫无人身自由,不准迁徙,稍有过失,就会受到土官的惩处,甚至残杀。土官嫁女,往往以村庄、土地及峒民作为嫁奁,可见峒民完全隶属于土官。四是家奴,是土官从外地掠夺、购买,或陪嫁得来,专供其役使的家内奴仆婢女。五是拥有小块土地的自由农民,人数不多。

四、侬智高与南天国

由于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壮族人民在宋初就掀起反抗斗争。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有抚水州(今环江一带)以蒙会国为首的反抗斗争。景德四年(1007年),以陈进、卢成均为首的壮、汉两族人民的联合斗争,卢成均在宜州(今广西宜山)起义,自称“南平王”;陈进在抚水起义,推白崖首领蒙赶为帝。此次斗争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抚水州壮族人民起而进攻宜州,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景二年(1035年),壮、瑶两族人民联合进攻雷、化二州。宝元元年(1038年),安化州(今广西环江县北)壮族人民曾攻打宜州和融州(今广西融水)。庆历四年(1044年),抚水州爆发了以区希范为首的反宋斗争。这些斗争先后都被宋王朝镇压,到宋仁宗皇年间,壮族人民在侬智高率领下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斗争。

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是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东部)的壮族首领;母亲名阿侬,是左江武勒州(今广西扶绥)的壮族大姓,颇有胆略智谋。侬智高任宋朝广源州首领,属广南西路邕州管辖,因当地盛产黄金和丹砂,他曾招纳内地人前来开采,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人也因至广源贩金而结识了侬智高。交李朝乘宋朝穷于应付北方战事、无暇南顾之机,强占广源州,掠夺人口,榨取财物,侬智高起而反抗,在傥犹州建立了“大历国”。交王李德政派兵前来镇压时,侬智高多次请求北宋给予支持,但宋廷未及时派兵应援。侬智高遂据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境)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以黄玮、黄师宓为谋士。侬智高为抵御交的威胁和进攻,又多次遣使至邕州,请求宋朝保护,均遭拒绝。皇四年(1052年),侬智高率众五千攻占了邕州城(今南宁),擒杀知州陈珙和广西都监等六人,自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并署置官吏,释放囚徒,焚烧府库。当时,岭南州县皆无戒备,守将多弃城逃遁。侬智高挥师沿郁江东下,十多天内,相继攻克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九州,进抵广州城下,人数由五千扩大到五万。围攻广州达五十七天,未能攻克。宋廷调遣大军前来围剿,侬智高由清远渡江,经连州(今连山)境转入广西。先攻贺州(今广西贺县)不下,折兵攻破昭、宾二州,于同年十月返抵邕州。

皇四年(1052年),宋仁宗委派枢密院副使狄青为大将率军南下,会合先已派出的孙沔和余靖所领的军队,并调集两广地区的土丁、峒丁,四处围剿侬智高。第二年上元节,狄青偷渡昆仑关(今邕宁和宾阳交界处),与侬智高大战于归仁辅(今广西南宁三塘)。侬智高败走大理,其母阿侬等退守特磨道(今云南富宁县),收集余部三千余人,准备再战。余靖获悉,于至和二年(1055年)派黄汾等率领峒兵入特磨道袭击,俘侬智高的母亲和弟弟等人,并将其解至京师杀害。潜往大理的侬智高不知所终。关于侬智高反宋战争的性质,学术界论见歧出,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