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渤海的社会结构_唐宋民族史

渤海的社会结构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渤海的社会结构_唐宋民族史一、渤海的行政区划渤海国强盛时,南接新罗,以泥河为界,西南以鸭绿江之泊沟口及长岭府之南境,与唐朝为界,东际海,西界契丹,东北至黑水,西北至室韦,地方五千里。总的说来,渤海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在唐朝的影响下得到迅速的发展。这表明,渤海的铜业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可见,渤海的金、银产量已相当可观。

渤海的社会结构_唐宋民族史

一、渤海的行政区划

渤海国强盛时,南接新罗,以泥河(今朝鲜咸镜南道龙兴江)为界,西南以鸭绿江之泊沟口及长岭府之南境,与唐朝为界,东际海,西界契丹,东北至黑水,西北至室韦,地方五千里。

渤海仿照唐朝,在境内实行郡县制度。大钦茂根据其统治的需要,借鉴唐朝的五京之制,在境内设置上京、东京、中京、南京、西京,下设十五府,领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渤海镇),领龙、湖、勃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县西城子),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以秽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今吉林珲春八连城),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以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道之德源),领沃、睛、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领神、桓、丰、正四州。长岭府(今吉林海龙),领瑕、河二州。以扶余故地为扶余府(今吉林农安),领扶、仙二州。颉府(今黑龙江阿城),领、高二州。以挹娄故地为定理府(今俄罗斯苏城),领定、潘二州。安边府(今俄罗斯奥尔加),领安、琼二州。以率宾故地为率宾府(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领华、益、建三州。以拂涅故地为东平府(今黑龙江兴凯湖西岸),领伊、蒙、沱、黑、比五州。以铁利故地为铁利府(今黑龙江依兰县德里镇),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以越喜故地为怀远府(今黑龙江同江县),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今黑龙江兴凯湖以东),领宁、、慕、常四州。

渤海以上京为首都,加上其余四京为中心政区,分别控制东、南,西、北各方。五京设五府,除此之外尚有十府。十府分为三种类型:即建国初期的渤海本土,如扶余、颉、长岭三府,由朝廷派都督、刺史实行直接统治,其余七府为大钦茂、大仁秀新开拓设置的地区,实行两重统治,即由朝廷派都督、刺史管辖,又依靠和任用各部落的首领,因其俗而始行羁縻统治,除十五府外,又设独奏州三个,即郢州、铜州、涑三州,由渤海王廷直接管辖,相当于清代的直隶州。(www.guayunfan.com)二、社会经济

渤海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五京周围、辽东一带及西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相对活跃,北部则仍以畜牧、渔猎为主,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总的说来,渤海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在唐朝的影响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铁器已广为使用,铁镰、铁铧、铁锸等农具已达到先进水平。农业中已使用牛耕。犁耕和铁器的使用,为大面积垦殖和深耕创造了条件,再加上采用中原先进的历法以及水利灌溉技术,渤海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见于记载的农作物有粟、麦、郘、豆、稻、黍等,豆类生产在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栅城生产的豆豉远近闻名。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都颇为可观,中京的卢城稻,美名远播。蔬菜和水果的栽培已较为普遍,品种增加,产量提高,葵菜、葱、蒜、韭、芥及瓜果等是主要而常见的蔬菜,水果则培育出“乐游之梨”“九都之李”等名贵品种。

渤海的手工业较为发展,纺织业是其主要生产部门。渤海地产麻、毛、柞蚕丝,用于麻织品和柞蚕丝品的生产。麻布靠家庭手工操作,分粗布和细布两种,细布颇为精好,曾作为地方特产贡献于后唐,是与契丹交易的主要产品。显州(今吉林和龙一带)的麻布颇富声誉。渤海南部、东部靠柞蚕抽丝,织成绵绸、等。沃州(今朝鲜咸镜南道)以织锦著称,龙州(今黑龙江宁安)则以织绸闻名。丝织品主要靠国家经营的作坊生产,为宫廷、贵族、官僚服务,产量不大,品种却不少,有锦罗、绸、缎、纱、绢等,向唐朝进贡的“鱼牙绸”“朝霞绸”相当精美。

在唐朝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下,渤海的陶瓷生产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产品不断增多,质量日益提高。前期的陶器多系手制,质地粗松;后期以轮制为主,质地细密坚硬,色彩丰富,打磨光亮,图案纷繁,纹饰奇特,工艺技巧较高。工匠们还能烧造釉陶,陶质坚硬,釉色鲜亮,有黄、褐、绿、红、紫诸色,有盘、盆、带耳罐、长颈罐、三足器、砚台等品种,仿唐制作的三色陶器颇有特色,被称为“渤海三彩”。作为建筑材料的砖瓦种类繁多,规格齐全、质地坚实、纹饰丰富。装饰瓦有鸱吻、兽头、复瓦等,线条流利、形象生动,与中原几无二致。1980年在上京龙泉府遗址附近杏山发掘的渤海窑群,共二十余座,并列成排,窑身均为长方形,平底袋状,有烟筒、窑室、窑床、火膛、火口等部分,与中原地区的唐窑大同小异。瓷器主要有瓶、碗、罐、盆等。唐人苏鹗在《杜阳杂编》中记载渤海作为贡品敬呈唐廷的紫瓷盆,内外通莹,厚可寸余,轻若鸿毛,光洁可鉴。今上京遗址出土的紫瓷,造型浑厚优美,其色纯紫、玲珑剔透,为文献记录提供了物证。

渤海的矿冶生产,据目前所知有铁、铜、金、银等,尤以冶铁业最为发达。钦州是著名的铁矿产地,位城(今朝鲜咸镜北道茂山一带)的铁闻名天下,铁利府(今黑龙江依兰)也以产铁著名。近年来,在敦化、和龙、宁安、东宁等渤海遗址和墓葬中挖掘出了相当数量的铁器,有铧、锸、铲、镰、刀、凿、刨、矛、剑、镞、盔、甲片、锅、盆、盘、钉、剪、门饰、车、风铃等。这些铁器有的是生铁铸造,有的为熟铁锻造,既有农具,又有兵器,还有生活用具、质地精良,工艺考究,充分反映了渤海冶铁业的发展已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冶铜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近年在宁安上京遗址、敦化六顶山、东宁大城子、集安等地出土了大量铜器,即各种式样的铜镜、铜盆、铜锅、铜钉、鎏金铜手镯、铜佛等。铜主要用于制造生活用具,首饰、门饰及佛像。渤海境内先后设置的铜山郡、铜州,都是采铜、冶铜的主要州府。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渤海遗址发现的铜锭,质地纯净,可见其冶铜技术颇为高超。咸和六年(836年),渤海运熟铜至登州与唐贸易,受到欢迎与赞誉。这表明,渤海的铜业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

渤海产金、银。出土的渤海文物中,有不少金银器物,如金带、金饰件、金钏、金耳以及许多鎏金器物、银钗等。唐元和九年(814年),渤海使臣高礼进向唐王朝进献金、银佛像各一尊。可见,渤海的金、银产量已相当可观。

渤海人长于航海。渤海出使唐朝的官员多从鸭绿江口扬帆出海,渡渤海海峡,在登州登陆,再前往洛阳、长安。渤海与日本的政治、经济交往亦很频繁,主要是从盐州(今俄罗斯克拉斯吉诺)出发,乘船渡日本海,在日本的越前、能登、加贺等地登陆。使团成员一般为三四百人,最多时,可有千余人。这样大规模的远航,没有发达的造船业是难以实现的,说明渤海的造船规模和工艺水平已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

畜牧业和渔猎业在渤海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东部和北部。养猪是遍于全国的家庭副业,颉府的猪闻名遐迩。渤海人擅长养马,率宾府出产的良马声誉远播。马是渤海向唐朝贡,与中原贸易的大宗畜产品。牛、羊的饲养就更为普遍了。东部、北部的山区、半山区以及江湖两岸的人主要从事渔猎生产。猎物有鹰、雉、貂、鹿、虎、豹、熊、罴、兔、麝等。貂皮是渤海的名产品,白兔是太白山的著名特产,扶余府的鹿为史书盛赞。

随着农业、手工业、渔猎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但仍以物物交易为主。渤海与唐朝和日本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主要是通过朝贡与赏赐的形式进行,入唐朝贡的使团有时也在民间开展一定范围的交易。为了政治需要和经济往来,唐廷在登州设渤海馆,负责接待渤海使者、办理贸易业务。渤海与内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岁岁不绝,与日本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一次交易往往超过数千万钱。渤海输出的主要是毛皮、人参、牛黄、白附子、麝香、马、羊以及特产的鲸鲵鱼、乾文鱼等;从唐朝、日本输入的主要是丝织品,亦有供贵族使用的金银器、工艺品、书籍等。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一批新兴城市县邑和集镇相应而起,各府、州、县治所也逐渐由军政中心发展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渤海后期,境内城邑已达百余座,其中上京城,周长三十二里,有数十个坊市和十多万人口的都会,建筑宏伟壮丽,形制模仿长安,为当时东北最大城市。交通线路有朝贡道、营州道、契丹道、新罗道、日本道及黑水道。

三、社会形态

渤海国是以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粟末的首领突地稽于隋开皇年间率八部由扶余西北迁至营州。粟末的乌素固部落则居住在慎州。唐廷赐给突地稽国姓——李,其子李谨行官至营州都督、行右卫大将军,家僮数千人。长期居住在营州的粟末与汉人杂处,相互交流,深受隋唐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濡染与影响,基本上实现了封建化。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大祚荣率领粟末与部分高丽人从营州返回故地,建立渤海国。高丽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由于受中原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就已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联合部分高丽人所建立的渤海郡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必然为封建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土地全归国家所有,其中一部分土地分给贵族、官僚,作为食邑,大部分土地由农民耕种。农民以户为单位进行耕种,向国家缴纳租税,承担徭役。

国王以大为姓,大氏王族掌握着全国的最高权力,依靠高、张、杨,窦、乌、李等右姓统治全国。王族、右姓贵族、官僚结合起来构成剥削压迫广大部曲奴婢及小农的统治阶级。部曲、奴婢是地位比小农更低下的劳动阶层,他们无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右姓贵族。

在怀远府、安远府、安边府和铁利府等边远地区,社会经济尚停留在狩猎和采集为主的阶段,其社会形态为原始公社末期。有的地区因农业有所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社会的发展正由野蛮走向文明,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

四、政治制度

在唐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渤海政权走向了封建化的道路,并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钦茂派人到中原学习唐朝制度,输入《唐礼》后,仿效唐朝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

国王是国家的首脑,主宰一切,称为“可毒夫”,又称“圣王”或“基下”。国王的父亲尊称为“老王”,母亲称“太妃”,妻子称“贵妃”,长子称“副王”,诸子称“王子”。国王的诏令称为“教”。国王自立年号,在世上有尊号,死后有谥号。国王的墓称为“陵”。国王以下有宣诏、政堂、中台三省。宣诏省(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负责与政堂省的官员共同审议军国要政,作出决策。其行政长官称为左相。政堂省(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执行王国的一切政令,是最高的行政庶务机构,其行政长官称为大内相,相当于唐的尚书令。中台省(相当于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制订政令,审议决策,其行政长官为右相。

三省之下设忠、仁、义、智、礼、信六部,为具体的职能部门,统归政堂省总管,其行政长官皆称为“卿”。忠部,负责内外官吏的选授、勋封、考课,位居六部之首,行政长官相当于唐的尚书。仁部(相当于唐的户部),掌管土地、钱粮、贡赋,是国王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义部(相当于唐朝的礼部),掌管礼仪祭祀贡举。智部(相当于唐的兵部),掌管武官任免、军队、军需装备、山川地图,是王国军事行政的最高机构。礼部(相当于唐的刑部),掌管法律、刑法、牢狱、审复,是王国的最高法律机构。信部(相当于唐朝的工部),掌管王国的交通、水利、屯田、建筑、工匠等,位居六部之末。

渤海仿照唐朝的三省六部,但不是完全照搬。唐王朝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互相钳制,皇帝从中掌握,不使大权旁落。渤海的三省大权则集中在大内相手中,大内相位于左、右相之上,在政堂省中居核心地位。皇帝直接控制政堂省,使权力更加集中。

渤海朝廷还设有中正台,相当于唐的御史台,为监察机构,负责监察内外百官军民要政,行政长官为大中正,相当于唐的御史大夫。又设七寺,分管各种具体事务:殿中寺管国王宫廷生活;宗属寺管王族事务;太常寺管礼仪祭祀;司宾寺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司藏寺掌管财货、廪藏、贸易;司膳寺掌管宫廷的酒醴、膳食;大农寺掌管全国仓储、营田。设文籍院,掌管经籍、图书,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相当于唐朝的秘书省。设胄子监,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和学习,相当于唐朝的国子监。设巷伯局,掌管王室后宫的命令传达、警卫、生活服侍,相当于唐的内侍省。

渤海的地方行政机构也是仿照唐朝的建制,设京、府、州、县等行政区划,最盛时置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几十个县,还有郢、铜、涑三个独立州。府设都督、州设刺史、县置县丞。在一些府、州、县任命原来部落组织的酋长担任都督、刺史、县丞,并可世袭,类似唐朝的羁縻府州。

五、军事体制

渤海的兵制仿照唐朝的十六卫制,设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共十卫。后期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员多达数十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在卫之下,可能有类似唐朝的府兵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置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折冲府的官员亦类似唐朝,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