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契丹后裔的斋醮仪礼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契丹后裔的斋醮仪礼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契丹后裔的斋醮仪礼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自明清以来,云南契丹人深受道教的影响,除诵经、法会等外。还举行多种的斋醮仪礼,其中规模很大,颇具影响的莫过于城隍会和安龙奠土,而洞经会则在这些重大的祭礼外都要参加弹奏。契丹人认为斋醮之日,天空晴朗,红日高照,必是好兆。新中国成立后,因受极“左”政策影响,契丹人所建的东岳庙、观音寺、朝阳寺等道观被彻底摧毁。

契丹后裔的斋醮仪礼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自明清以来,云南契丹人深受道教的影响,除诵经、法会等外。还举行多种的斋醮仪礼,其中规模很大,颇具影响的莫过于城隍会和安龙奠土,而洞经会则在这些重大的祭礼外都要参加弹奏。

1.城隍会

城隍会,亦称“太君圣会”,是施甸契丹人和汉族共同祭祀城隍娘娘的盛大醮会。早在明代,施甸城关镇内,便建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城隍庙,庙院庞大,建有三重四殿,其中有十殿阎王神像,七十二司,包括拔舌司、恶狗司、油锅司、滑油山、火汤司、铁床司等,还有黑白无常、鸡足神、小鬼、判官等,造型狰狞、阴风惨惨。后于20世纪30年代末将城隍庙改为甸阳中学校舍,这些塑像即被拆毁。

传说城隍庙斋醮起因,是施甸要修一座庙宇,需要城隍老爷和娘娘两尊木雕像,雕像的骨架要能活动自如,坐卧穿衣应像活人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戴完毕。雕木应是柏木,娘娘的雕像应用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做模特,柏树是在长官司旧衙门中找到,姑娘是在长官司契丹人的蒋姓家族中选中,待两尊木雕刻成后,姑娘阖然病逝,人们便认为姑娘是被城隍老爷讨去做娘娘,尊之为“老祖太”,于农历二月初九姑娘逝世之日,以城隍娘娘后亲身份,用八人抬的“清风大轿”接城隍夫妇归宁,举行盛大的斋醮。(www.guayunfan.com)图28﹣1 祭祀蒋氏老祖太

在迎接“城隍出府”时,首由八骑开道,各村参加的大龙前行,小龙随后。每条大龙后面有一对舞师,后跟高跷队八人,装扮成八仙过海,穿戴戏服、高跷高达2.5米,边走边跃,表演各种跷艺。后跟“抬阁”,阁上站立一个男孩扮成仙女模样,右手拿彩扇一把,不停地迎风扇动,左手甩着彩帕,犹如仙女下凡一般,铁杆拐处置着纸制长盒,里面放一双“庄子试妻”的模型,用绳拉动,盒盖自开。其妻子拿斧子一劈,庄子坐起,再一拉绳,盒盖自闭,恢复原状,边走边拉,时隐时现,十分有趣。“抬阁”下层木架上,站着一位古装樵夫,手持铁杆,肩荷长斧,头戴圆状斗笠,面涂油彩,昂首前望。

“抬阁”后面紧跟八骑,有背令旗的,有背敕书的,有背文具的,凡阴曹地府应用之物都要带齐。骑队后面跟着一群天兵天将,高举金瓜、铁斧、朝天蹬、刀、矛、戟、旗、伞、盖等,在轿前护卫。随后是“道师”手持法器,边走边敲,口中不停诵《十五经》,其后是洞经队,吹奏宫廷乐《朝王》《朝天子》等曲子,悠扬动听,洞经队后,有两个吹奏长号大唢呐。

乐队后,有两人挑着火盆,称“香庭”。其香是用香面或檀香磨成面以火焚烧,一路馨香扑鼻。后跟两人同抬的大铜锣,边走边敲,声音一高一低,称之为“神锣开道”,铜锣后是一群人装扮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二鬼,手持铁链等物。

最后是八人抬的“清风大轿”,轿内端坐一位天姿国色的城隍娘娘,轿门框上贴有一副对联:上联写:“执掌阴曹酆都使命”,下联写:“德配太君蒋氏夫人”。轿后有一人肩扛一把黄罗伞,伞后由蒋氏子孙牵一匹大黑花马,是专供城隍公公骑的。契丹人认为那匹马好像有人骑着一样,马肚皮底下渗出汗珠,任你铜锣震天,它也不惊骇。最后的队伍是广大信徒,老者着蓝布长衫,老妇着旧式长衣,各人手捧点燃的清香两炷,缓缓而行。斋醮队伍游行数里许,每经一村庄,村中父老均用稻草火灰烤黄一头金猪,摆香案祭奠。

祭礼场地是在施甸东山脚的一座东岳庙,庙宇似宫殿,楼阁亭台,画栋雕梁,玲珑剔透,阁顶飞檐,每一翘角楼,铜铃随风飘动,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庙门透出三层,庙前竖立着一对大石狮子,昂首远望。庙宇左右两边小山坡上,长着茂密的苍松翠柏,簇拥着东岳庙,后花园中挂着一副楹联:

水绕还山山山出景;

藤缠古木木木林生。

庙宇边流着一股清泉水,四季清澈见底,泉水注入两个小塘,一圆一钩,圆者代表日,钩者代表月,于是有“日月潭”之称。

当斋醮队伍到达东岳庙前,这座清静寺庙猛然沸腾起来,十八响火炮轰鸣,鞭炮声不绝,锣鼓声震天。待“清风大轿”停于庙前时,有“神公”“神婆”五六人在轿前“跳神”。跳神完毕,司仪宣称“城隍放鬼了”。于是听任扮作牛头、马面、夜叉、无常二鬼等的,手拿钢叉,抖动铁链、纷纷跑到小食摊去抢东西吃,引起信徒哄堂大笑。午后四时,始将城隍太君抬回原地。

契丹人认为斋醮之日,天空晴朗,红日高照,必是好兆。若送神之时,天降小雨,预示娘娘、城隍舍不得离开。契丹人为陪嫁姑娘出田数百亩,收玉米三千斤,山林千百亩,作供养城隍香火之用。

新中国成立后,因受极“左”政策影响,契丹人所建的东岳庙、观音寺、朝阳寺等道观被彻底摧毁。直到1991年,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契丹人始把城隍夫妇接回长官司,供奉于宗祠内。1992年6月,时值笔者在村中考察契丹人习俗,目睹祭醮的整个祭仪过程。

蒋氏宗祠坐落于长官司村寨中段,寺外有棵巨大的大青树,整座寺庙用土墙围住,庭院宽阔,正门是祠堂,坐北朝南,祠堂正中是神坛,门楹挂有一块红漆底黑字的匾额。神坛的供桌摆设水果、三牲、糕点、香炉、令旗、签筒等。神坛后面端坐着城隍太君和娘娘的木雕活动神像。神像右侧插两块令牌:“回避”“肃静”,要放着“神手”“朝天蹬”“斧钺”“金瓜”“旗伞”“惩恶”“赏善”“三穗叉”等卫竿。墙壁上挂满了“牛头”“马面”“鬼头”及铁链等鬼神穿戴的服饰。在神龛坛外横梁挂着一幅大横标“标幡”,中间是“迎圣大会”,右边写“日晨迎神家家清吉”“吉日盛会户户平安”的对联,在广场各地还设有祭坛,供着天、地、人三界,灶君、契丹宗族之神位。

2.安龙奠土

契丹人的新室建成后,主人为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必请道士来家设坛诵经。届时,要挂“太乙救苦天尊”等神像,在中堂设坛陈供净水,打醋汤,念《安土地神咒》《朝天谢雷真经》祭告诸神。道士踏罡步斗,务使满天星斗各安其位,吉星入宅,灾星远退。并将五子罐(内装谷子、麦子、附子、橘子、枣子五种)盖上八卦图,画符念咒,令主人拈香叩拜之后,将罐埋入正堂柱下,但事先要挖好洞穴,上安龙奠土表文,上请五星高照,下请五龙护宅,以保主人家居平安,吉庆满堂。

此外还有“上天章”,是在风雨失调、灾祸频降之年举行的区域性法事;“上地章”是超度亡灵的法事;“摆天斋”是年成丰收举行的法事;“玉皇会”是正月初九祭祀玉皇大帝圣诞的法事。

3.洞经会

元代以来,在历代王朝的提倡和扶持之下,云南契丹人的洞经会普及七十余个县市,而鹤庆、永德及保山市各区县契丹人的聚居区都有洞经会的组织。

洞经会虽属道教范畴,但在儒教祭孔、佛教庆典时都要弹奏洞经音乐,因而在宗教中具有普遍性。该会因弹奏《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并用音乐伴奏方式,宣扬道教理义,祭祀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太乙救苦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大批道教神灵,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洞经会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文昌圣诞”,五月二十三的“关圣单刀赴会日”,八月初三的“文昌宫圣会”做会。做会时,要在文昌宫、关帝庙或契丹人的宗祠内张灯结彩,排列圣案,幛幔高悬,桌围低垂,依规献祭,开坛做会。参加演奏洞经乐的乐师们要整冠束带,民国以来则头戴瓜皮小帽,身着蓝布长衫,黑缎马褂。

洞经乐队有一定编制,演奏严格。其特点是:乐器品类齐全,奏式多样,有独奏、协奏、齐奏和高音、中音、低音相配合,以多层次、多声部、和声演奏等见长。洞经能演奏总体复杂、内容丰富、场面宏大而有气势的作品,洞经乐还要用几种乐器演奏一些“细乐”。

洞经乐师演奏时,须按固定的位置,各人使用的乐器不得随意更换。按经坛规则,弹经时在神案两边排列八张经桌,乐师得分东西两组入座,每座摆一部《文昌洞经》,若做文会摆《文经》,做武会摆《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每桌1至2人。

图28﹣2 施甸仁和镇沙墩洞经会演奏

洞经乐师为准确、鲜明地表达经典要旨和科仪,强烈渲染经坛典雅、肃穆、虔诚的宗教气氛,选用吹、拉、打、弹门类俱全,音质丰富、声部齐全的多种乐器演奏。计有:一、吹奏乐器,包括笛子二只,唢呐一对,海笛一只;二、拉弦乐器,有南胡、碗胡、利胡、提琴(中国式)各一把;三、弹拨乐器,有三弦、双琴、古筝各一架;四,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云锣(十面锣),铓锣、面铛、铜磬、大小钹、扑钹、木鱼、碰铃、铜点等约二十余件。

这些乐器又有“文乐”和“武乐”之分。乐师们通常把擅长表现细腻、悠扬的丝竹乐器,附加少量轻巧细小的打击乐器和使用这些乐器所奏乐曲称为“文乐”;而把擅长表现粗犷、奔放、喜庆气氛的吹管乐加上大件打击乐为主演奏的乐曲叫“武乐”。

云南洞经乐曲十分丰富。契丹人所居地区中,鹤庆保留乐曲32支,腾冲保留乐曲8支,隆阳/施甸保留乐曲33支,其中主要弹奏有《桂枝香》《锁南枝》《谒金门》《下山虎》《水龙吟》《山坡羊》《朝天子》等乐曲。

各地乐曲谱子基本一致,但加花不同。迎圣吹《朝天子》《得胜歌》,短牌子有《锦七言》《锁南枝》《小老虎》《白调》《水龙吟》,高音弹《山坡羊》,长牌子弹《孝顺歌》《慢五言》《老蜡黄》等。这些都是洞经会时必须弹奏的乐曲。

契丹人的洞经会都有一个组织,如果与汉族同居一个村寨,都可共同参加,并选出一位洞经会长,负行政和弹奏乐曲之责。弹者的座位和掌握何种乐器都要固定下来,如果需要乐师来教授,由会长出面聘请,因而洞经会能够持续到今天,其中以施甸沙墩村契丹人的洞经会和热水塘村洞经会甚得群众喜爱。[9]

注释:

[1][2]《辽史》卷1《太祖纪上》、卷2《太祖纪下》。

[3]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下《真常真人》,载《道藏要籍选刊》7。

[4]李庭:《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道行碑》,载《甘水仙源录》5。

[5]赵著:《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碑铭》,载《白水仙源录》卷6。

[6]商挺:《增修华清宫记》,载《甘水仙源录》卷10。

[7]《栖元真人开涝水记》,载《道家金石略》。

[8]宋子贞:《普教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铭》。

[9][10]据笔者于1985—1998年对滇西布朗族、德昂族的考察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