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精英荟萃的科学领域_关于俄罗斯的历史

精英荟萃的科学领域_关于俄罗斯的历史

时间:2022-06-2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精英荟萃的科学领域_关于俄罗斯的历史19世纪上半期,俄国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一批杰出科学家开始涌现出来。1845年俄国地理协会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协会之一,该协会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地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在庆祝俄罗斯科学院成立200周年之际,按照苏联政府的决定,它被承认为全苏联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

精英荟萃的科学领域_关于俄罗斯的历史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一批杰出科学家开始涌现出来。如杰出的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他的《几何学基础简述及平行线定理的严格证明》突破了两千多年来作为欧几里得定理基础的关于空间自然的观念,从而创立了非欧几里得几何学,完成了科学认识空间本质的真正转折。

俄国旅行家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探险,到达许多未曾涉足的角落,40多次环球航行扩大了人们对世界地理、人种、物种等情况的了解。最值得一提的是俄国人在一次科学探险中发现了南极洲。1845年俄国地理协会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协会之一,该协会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地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经济的发展向科学提出新的要求。俄国和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而以科学传统为依托的俄国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生理学研究是苏联最大的科学研究部门之一,领军人物即1904年因消化生理学的研究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金巴甫洛夫(l849—1936年)。他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对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提出新的见解,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对人类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一学说揭示了人类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20世纪30年代,巴甫洛夫主要研究高级神经活动,分析了神经活动的类型,并揭示了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得出构成人类思维基础的是第二信号系统的结论,在生理学和病理学上为进—步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指出了正确道路。巴甫洛夫的学说和科学实验在世界上都有巨大影响,很多国家均建立起名为巴甫洛夫的实验室,巴甫洛夫被誉为当时世界生理学之首。(www.guayunfan.com)在遗传学领域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米丘林是一位勇于实践的科学家,自20岁起从事植物育种工作达60年之久。他提出了关于动摇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和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培育出300多个果树新品种。

卫国战争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苏联的军事科学发展很快。其中,多管火箭炮“喀秋莎”可在6300米内进行大面积射击,使德国法西斯分子闻风丧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空投了两颗原子弹,给苏联造成极大震动,斯大林决心加快苏联研制核武器的步伐。

在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了美国已拥有原子弹的信息。斯大林听罢,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实际上一回国就敦促抓紧研制原子弹。苏联科学院院士伊戈尔·库尔恰托夫领导的原子能研究中心设在莫斯科以北的杜布纳,1945年9月,库尔恰托夫等一批科学家取得了重大进展,只是由于浓缩铀缺乏,耽误了研制工作。后来,苏联建成了好几座大型反应堆,并且声明已经掌握了原子弹的所有秘密。

1949年9月23日,在里海和咸海之间的乌斯特——乌尔特沙漠中,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0年,苏联又制成了能在高空爆炸、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苏联由此率先成为核大国。

不久,美国于1952年11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可是因太重而无法发射或空投。此时在库尔恰托夫的队伍里,年轻的科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正在率领一班人加紧研制氢弹。1950年,29岁的萨哈罗夫发明了可控热核反应的方法。1953年8月14日,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而且是一颗比较轻巧、便于运载的炸弹

运载工具的研究制造是与原子武器同步进行的。谢尔盖·科罗廖夫院士在里海荒原上建立了火箭研究中心,1947年研究成功弹道火箭。1955年,科罗廖夫设计了一种可以运载核弹头的洲际导弹,第二年研制成功。它是由7级火箭组成的大家伙,绰号叫“七重奏”。

战后的苏联在第三次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与美国两雄争锋的局面,尤其在火箭技术、空间探索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苏联在这方面的成就证明其科技水平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1957年发射了超远程洲际多级弹道火箭;同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上太空,标志着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1961年,宇航员加加林乘宇宙飞船“东方号”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绕地球飞行,经108分钟返回地面,被称为“20世纪的哥伦布”;1988年,宇航员季托夫和马纳罗夫在太空飞了366天后返回地面;1986年,发射了“和平号”宇宙空间站,原定使用期是5年,但实际上它超期服役到2001年3月底,才“返回”地球。

二战后,苏联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谢苗诺夫对化学链反应的研究工作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也因此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奖,这一理论成果成为工业制品获得新化合物的科学基础。物理学理论研究也居世界前列,从以下长长的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可见一斑:切伦科夫(1958年)、弗兰克(1958年)、塔姆(1962年)、朗道(1962年)、巴索夫(1964年)、普罗霍罗夫(1964年)、卡皮查(1978年),而2000年物理学诺贝尔获奖者阿尔费罗夫的成就,也主要是在苏联时期取得的。

现在只要提到俄罗斯的科技,就不能不提俄罗斯科学院。

1925年,在庆祝俄罗斯科学院成立200周年之际,按照苏联政府的决定,它被承认为全苏联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1925年7月,俄罗斯科学院改称苏联科学院。这一时期苏联政府给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将研究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科学院设立了技术部,成立了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动机科学研究所、运输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和水利工程设计院等。1934年,为了使科学院更加切实地为苏联政治服务,苏联政府决定将科学院从列宁格勒迁往莫斯科,以加强该院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

为了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1936年苏联党和政府决定将所谓的共产主义科学院并入科学院,在科学院系统中成立哲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法律研究所、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研究所。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苏联科学院成为了世界上学科门类齐全、设备先进、规模宏大、人才荟萃的大型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至苏联解体前,科学院拥有以下16个学部:数学;普通物理和天文学;核物理;动力学物理技术;机械和管理程序;普通化学和技术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物工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理活性化合物化学;生理学;综合生物;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海洋学、大气物理学和地理学;历史;哲学和法律;经济学;文学和语言等各类研究所及研究机构多达250个左右,计有4.2万名科学工作者。

1982年时有院士269名、通讯院士536名、国外院士77名,而在1725年创办时仅有院士17名,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也只有49人。苏联科学院共有200多个学术委员会,还有自己的科学考察船队和出版社。科学院还担负着培养研究生的任务,在国内设有分院、科学中心等分支机构,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成立的西伯利亚总分院经过三四十年的建设已经成为苏联和现今俄罗斯的又一个实力雄厚的科研中心,它拥有51个科研机构,包括催化研究、地壳研究、地质和地球物理、核物理、流体力学细胞学和遗传学、大气光学等专业研究所,还有一个计算中心,3个设计局,一个试验工厂,70多个试验站。该院所在的新西伯利亚现已成为俄罗斯著名的科学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将苏联科学院又改回俄罗斯科学院。在俄罗斯,除了国家的最高科研机关——俄罗斯科学院外,还有不同专业的专业科学院,如医学科学院、教育科学院、美术研究院等。专业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没有隶属关系,它们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自己的院士和通讯院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