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为百姓能过一个好年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为百姓能过一个好年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时间:2022-06-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为百姓能过一个好年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为了积极推进征地拆迁,也为了老百姓能过一个好年,指挥部决定,船闸部位临时过渡搬迁的移民,凡是愿意在2015年元旦前自愿签订拆迁协议的,在按政策规定补偿的基础上,再按人头每人奖励1万元。2.对在实物调查时登记在册的无房户,以户为单位,按每人20平方米安排宅基地,但需要按所安排给该户的宅基地的土地成本向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购买。

为百姓能过一个好年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为了积极推进征地拆迁,也为了老百姓能过一个好年,指挥部决定,船闸部位临时过渡搬迁的移民,凡是愿意在2015年元旦前自愿签订拆迁协议的,在按政策规定补偿的基础上,再按人头每人奖励1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十口之家,能够在此时间前签订协议,一下就可拿到10万元,超出了这个时间,拆迁会按时进行,但这每人1万元的奖励就会取消了。

尽管有了这个奖励,但大家暂时还不敢动,都在观望着,有的人认为,那不过是个诱饵,吞下去,就不会有好结果。

弩滩14队的队长王文海却不这么看,这位年纪已75岁的老人,身体还很壮健,看不出有太多的老相,这得益于他的开朗乐观的个性,得益于他长期的体力劳动。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担任生产队长,当了40余年。他膝下有四子二女,11个孙子,3个重孙,全家是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他说新中国成立都几十年了,共产党说的话、做的事,哪回不是为老百姓?哪回骗过人?

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盼望着大藤峡工程,整整盼了一生一世,年轻时看到钻探队来钻探地基,就天天想着工程能尽快上马,尽快施工。现在工程摆到了眼前,如果不去支持,还要唱反调,自己岂不成罪人了?如果自己去签了协议,全家一下就可领到十多万元,对家里也是个不小的补贴。(www.guayunfan.com)他想去签拆迁合同,旁边的群众却骂他,说他是叛徒,说他胳膊往外拐,出卖队里的利益。儿子也威胁他,说如果你去签,就要和你脱离父子关系。

老人尽管感到委屈,但越是这样,主意就越坚定,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签了协议,拿回了十多万元。他一带头,旁边的群众就坐不住了,心思也活动了。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带领,洪流就会奔涌而出,摧枯拉朽,无往不前。

春节前签协议的奖励政策,像一股强劲的风,将群众的心吹活动了,即使是原先最顽固的人,也打起了自己心中的小算盘,盘算起自己家庭的收益来。而其他群众,则主动找到工作组,或者直接到指挥部去,签了自愿拆迁协议,领回奖励款项。

1户、2户、3户,10户、20户、30户……就像滚雪球一样,签约的户数越来越多,很快就超过了大多数。

春节将近,指挥部又做了个决定,为慰问配合拆迁的群众,让大家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幸福温暖的春节,指挥部给每一户拆迁户10斤猪肉、2只大阉鸡,还有一大包面饼,方便的,可以到指挥部直接领取,不方便的,由工作组给大家送到家里去。

一时间,卡车为指挥部拉来了800多只大阉鸡、4000多斤猪肉,还有大包小包的饼干糖果。各个工作组按拆迁户数对此进行了分配。这份慰问礼,为每个家庭送去了党和政府对拆迁户的关心,送上了传统节日的喜庆,也送上了工作组对老百姓的浓情厚谊。

指挥部在为群众准备春节慰问品(潘大林摄)

村民们将工作组组员迎进家里,为他们搬出凳子、倒来热茶,大家叙起家常来。数个月来的征地拆迁动员工作中,他们与工作组组员从陌生、隔膜、排拒、反抗,到接纳、理解、同情、支持,再到结下深厚的像兄弟姐妹般的感情,这个飞跃,连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

他们回想起来,当初为了争取多一点补偿款,一些兄弟叔侄团结一致与工作组作对,拒不签拆迁协议,待到后来想通了,签了协议,却又轮到兄弟叔侄为分配补偿的拆迁款闹起矛盾来,有的兄弟叔侄甚至挥拳相向、恶语相争。工作组组员就为他们做思想工作,从大道理说到小道理,从爱国和谐说到兄弟亲情,说到儿时一起上学、一起放牛、一起游泳,说到兄弟情深,其义断金,说到要放长眼光望远一点,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说到与兄弟情谊相比,任何金钱财物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最后一直说到兄弟都老泪长流,握手言和。

庞钦坤任组长的工作组为乡亲们送上春节慰问品(潘大林摄)

时近年关,到外地打工的人也陆续回来了,今年过年不同往年,今年是他们最后一次在原住地过春节。明年,他们将搬迁到移民安置点去,新房子虽然好,但那毕竟是个新地方。老房子尽管老旧破落,但那毕竟长着他们的根、连着他们的心,是他们熟睡中也能想到的地方。

他们有的开着汽车,更多人开的是自己心爱的摩托车,中间坐着夫妻二人,前后捆绑着大包小包,那是他们为老家亲人买回来的节日礼物,有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家家户户都打开大门,清扫得干干净净,迎接这些在外面奋斗了一年、从远方归来的打工者。

拍拍身上的灰尘,喝一碗家乡的水吧,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的水确实甜啊,没有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异味,没有自来水所带来的氯味,有的只是铭刻在自己心灵深处的那股甜润与芬芳,更有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家乡记忆。孩子叫着爸爸妈妈,像翩然的蝴蝶飞奔过来,也有小一点的孩子怯怯地躲在身后,不敢走上前来,他们毕竟和父母离别得太久,和父母生疏了。

父母走进屋厅,看到工作组的同志正在往供桌放下一大块猪肉和大包面饼,将大阉鸡从笼里捉出来。接下来一番寒暄,工作组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宣传了大藤峡库坝区移民搬迁安置的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征地拆迁及移民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桂平市库坝区实际制定出来的。

其中移民们最关注的,恐怕还是回建地安排这一项,尽管回建地已在建设中,但他们更想提前知道自己未来的家是什么样子。

关于回建地安排的标准,方案中又规定了回建地标准、回建地的取得方式、移民安置点的确定、回建地的规划及建设和费用承担等具体条款。其中回建地标准就定有八条——

1.回建地面积的确定方式有两种,任选其一:

(1)以被拆迁的房屋独立幢数为单位安置回建地,按被拆迁房屋主房占地面积1∶1安置回建地,但每户安置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150平方米。

(2)一户人口多于6人(含6人),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少于120平方米的,按每人20平方米安置宅基地,但每户安置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150平方米。

2.对在实物调查时登记在册的无房户,以户为单位,按每人20平方米安排宅基地,但需要按所安排给该户的宅基地的土地成本向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购买。

3.对在桂政发〔2011〕37号文发布前,且在实物登记中已经分户的,按户安排宅基地。桂政发〔2011〕37号文下达后,非正常分户的,不予安排回建宅基地。

4.回建地户型占地面积分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130平方米、140平方米、150平方米11个档次。

5.回建地户型面积按照下列情形进行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少于54平方米的,按5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55~64平方米的,按6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65~74平方米的,按7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75~84平方米,按8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85~94平方米,按9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95~104平方米,按10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105~114平方米,按11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115~124平方米,按12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125~134平方米,按13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135~144平方米,按140平方米安置;被拆迁的主房占地面积为144平方米以上(不含144平方米),按150平方米安置。对安排的回建地面积少于原主房占地面积的那部分土地,由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按建设用地征地补偿价计算给该农户;对安排的回建地面积多于原主房占地面积的那部分宅基地,由该农户按宅基地成本价交付给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

6.获得应安置面积是100平方米的,经户主本人向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申请,全家18岁以上成年人签字,经桂平市大藤峡指挥部审核同意后,允许选择两块面积各是50平方米的宅基地;同理,对于获得应安置面积是110平方米的,允许选择一块是50平方米和一块是60平方米的回建地,依此类推,但选择时仍按签订协议的顺序放到对应的户型进行抽签。

7.对属于祖屋部分的房屋,按“拆1补1”的原则安排回建地,按原来实物调查登记时登记的户主共有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共有户主签字确认自行分配方案后,累加到各户主的回建地面积中,但每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能超过150平方米。

8.对于因非农户口不能纳入移民身份范畴的房屋,可按“拆1补1”的原则安排回建地,但每户宅基地总面积不能超过150平方米。

——这个回建地的安置标准,应该说是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为搬迁户尽可能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2015年1月28日上午,周明官带领着面上安置二组的组员,拉着复印机到草子塘去。想到群众签协议要复印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如果要走到指挥部去就很不方便,周明官便和组员们将复印机拉到村里来为群众复印资料。

看到工作组上门服务,群众都纷纷拿来自己的证件,天上突然下起小雨,工作组组员们连忙打起伞工作起来。像复印这些事虽然很小,但群众要做起来却很不方便,平时要复印一件东西,至少要跑上数公里到指挥部或者到镇上去。

周明官是南木镇的副镇长,他们这个工作组要负责11、12、13、18、19等队的26幢房屋、331亩土地、331人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作为副镇长,周明官十分清楚群众的诉求。他们所负责的生产队,许多人外出务工,在外面开船、做生意,村里的田地无人管理,连田埂都找不到了,权属不清,队与队之间矛盾很多,群众思想复杂,经常打架。

他们就天天打电话,一个人一个人地追踪,家家户户上门,个个面对面做工作,然后再冒着烈日,到田里一分一厘地丈量梳理,双腿深陷进泥沼里,连行动都十分困难,好不容易量完,喘着大气爬上岸来,全身都湿透了,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了。他们先后召开了50多次会议,不断地疏通协商,最后终于弄清了土地权属情况,得到了大家都能认可的结果。

开头村里有人放出话来,说只要工作组进村,见一次打一次。事实上他们也知道,打人是违法行为,任工作组组员来到面前,他们也打不出手,感情隔阂还是有的。工作组组员就和他们说着幽默的玩笑话,消解对立情绪,然后再递上一支烟,只要一起抽了烟,就等于一家人了,大家就从原先的隔膜和陌生,慢慢变成了朋友和亲人。

同是1月28日这一天下午,京塘小学上了最后一课。

京塘小学是京塘片的教学点,从1960年开始,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为弩滩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最早读书的那些人,已到了垂垂老矣的年纪。学校里有一幢新的教学楼,是两年前才建起来的。全校有8位老师,116名学生分属学前班到六年级的7个班级里,每班不过十来二十人。这也是多年计生工作的成果之一。想当年,这个学校最辉煌时,曾经有过数百人的规模,近年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外出就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本村上学的学生数就锐减下来了。

校园里有多株高大的格木,有的合抱粗细,立地矗天,浓荫闭日,据说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格木又叫铁黎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木材,树形高大伟岸,木质坚硬,南方很多古建筑用的就是这样的木材,像容县的真武阁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树木就成了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最好隐喻。

上完这一天课,就要放寒假了,寒假过后,同学们将不再到这里来,而要分散到各学校去上学,此前大家都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即使老师不说,同学们心里也十分明白:这个京塘小学将不再存在,而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涂抹不去的记忆。此前,这个学校存在了数十年,他们的祖辈、父辈都曾经在这里求学过,是它教会了他们读书认字,给了他们最初的知识启蒙。这一点,即使他们从梦中醒来,也都会记得一清二楚。

校长专门来到六年级,而不是在全校,向同学们作了讲话。也许他觉得,这些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太适宜的。他说,过了春节,我们学校将会被拆除,连同校院中的树木、操场、篮球架和所有的一切。这里将建起国家重点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多年之后,这里将会是一片浩大的水域,出现一座巨大的电站,那就是京塘人民,包括京塘小学为祖国所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京塘小学校门(潘大林摄)

绿树掩映中的京塘小学教学楼(潘大林摄)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没说什么,也没表示什么。市政府已经做出决定,他们下一学期可以自由转学,不分地段,不论条件,想转到哪一所学校,哪所学校就得无条件接收,这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学校里的最后一课(杨一帆摄)

对于这一点,也许他们会有许多憧憬。京塘小学只是个规模很小的分校,场地狭小,师资单薄,对一个志向远大的人而言,毕竟太小了。小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就在即将告别母校的这一刻,也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正掀起一片滔天巨澜,那份向往与留恋交织一起,汇成了巨大而久远的回响。

只是他们的家长未必这么看,学生转学,会给家长的日常增添一时的麻烦,会使他们的生活增加一些开支,当然他们没想到,这更会给他们的孩子以后的人生,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变数和希望……

就像一大群候鸟,大藤峡人都在春节前回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一年一度的春节,他们既是回来团聚,也是回来告别的。

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就连宗族的祠堂门前,也有鲜红的对联在辉映着夕阳的余晖:

尊崇祖德燕翼贻谋万代儿孙凭阴泽

光大宗功鲤庭严训千乘福禄有型终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每逢节日吉庆之时,便以此追念祖宗遥远的恩德遗泽,希冀儿孙开创美好的未来。

校园里数棵高大的格木,树龄至少已有百余年(潘大林摄)

有的对联短一点,但言简意赅,同样不乏追念和开创的含义:

礼重三加承祖德,昌兴五世藉宗功

全家人团聚了,他们杀了大阉鸡,布置了两大箩的供品,先挑着去拜祭村里的土地社公。都说“社为一方主,公乃百姓王”,这土地社公,是一方的神祇,兼管仙人两界,沟通人们与玉皇大帝的联系。因而尽管只是一块石头,或者一株老树,却一直安享着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准备隆重而丰盛的晚餐(杨一帆摄)

人们摆上供品,烧上香烛,再斟上烧酒,献上香茶,嘴里念念有词,不外乎汇报一年的家长里短,感谢上苍的悉心呵护,虔诚地祈祷社公土地继续护佑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年的祈祷,肯定还少不了特别的祈福,祈愿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自己去到何方,都有社公土地的保佑伴随左右,方方顺利,事事称心。

拜祭完社公土地,他们再将供品挑到宗祠里,那是自己的列祖列宗,是自己的血脉所系,更是一个家族兄弟叔侄的汇合点。于香烟缭绕之中,他们仍然念念有词,表达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愿望,不一样的只是祈祷的主体各自不同而已。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喜庆的春联(杨一帆摄)

最后回到自己家中,还要将供品摆上屋厅当中的八仙桌上,神案上是“某门堂上始高曾祖考妣历代一派宗亲之位”,这是小家庭的神殿,同样掌管着后世子孙的生存福祉,他们必须将同样的话再说一遍。

这一切做完,太阳还没落山,夕阳的余晖倾泻下来,为家家户户涂上了一层金光灿烂、富丽堂皇的颜色。年夜饭就在院子里摆开来,人们围坐桌边,上座是老人,其次是父母,再次是孩子。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大家高高地举起酒杯,向大年夜盛开了顽强的笑容。看样子,人们并没有过多搬迁的忧伤,有的只是对生活诚意的歌颂和热烈的向往。

春节来临,乡亲们都忘不了拜祭宗祠(杨一帆摄)

弩滩陈姓的祠堂叫颍川堂,颍川堂是个很有名的堂号,源于河南的颍水,颍水又源于中岳嵩山的颍谷,向东南流淌,为淮河第一支流,行一千五百里汇入淮河,因颍川历史上是京师之外的第一大郡,人口众多,许多名门望族即以此为堂名,如陈、钟、赖、乌、甘等姓。从堂名可知,弩滩的陈姓远祖源于颍川。

那段时间,颍川堂上贴着婚庆联,头进大门贴的是:良缘天作合次子完婚一家同欢迎淑女,两度喜为翁五亲庆贺六戚共叙宴嘉宾。二进大门贴的是:欣此日次子缔结良缘,喜今天愚夫两度为翁。——从联语可知,这里有一家的第二个儿子结婚了。

就在大家享受年夜饭的时候,工作组组员仍然没闲着。宣传组的杨一帆拿着相机,到各家各户拍着这“最后大年夜”的照片,他知道,在这老村子里过的大年夜,随着年后的拆迁,以后就不会再有了。他必须赶在大年夜里,将各家各户的欢乐喜庆拍下来,给他们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拍完这些照片,回到家里,天已完全暗下来,别人家早就吃过年夜饭了。

热热闹闹、欢庆祥和的新婚喜宴(杨一帆摄)

而在春节期间,杨一帆还到这里拍下了最后的一次婚礼,或许新人们想利用自己的喜庆,装点这拆迁前的最后时刻,将那份对故土最浓厚的怀想,刻印在一生中最为重大的婚礼仪式上。没有谁叫一帆去拍这些照片,但一帆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与义务,要为大藤峡的最后一个新年,留下一份不可磨灭的印记。

佳节迎春,双喜临门(杨一帆摄)

其他工作组组员也在坚持工作着,他们与公安等部门联防,于各个路口设置了监测哨,因为年前的补偿与奖励,村民手上都有了一大把钱。他们既要严防有人偷盗诈骗,也要严防村民有钱手痒,聚众赌博,要是真那样,哪怕你有再多的钱,也会一下输个精光,以后搬迁建新家,就会十分困难了。

这些良苦用心,村民们有的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有的却不会看到,或者转身就已遗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