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时间:2022-06-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在工作组连续工作五个多月之后,2014年9月,库坝区移民指挥部在新址落成了。宣传组有6个人,分别从宣传部、新闻信息中心、电视台、计生局等单位抽调而来。宣传组的同志虽然大多数是从事宣传新闻工作的老手,但征地拆迁对他们而言,却几乎都是新问题。

发自心灵深处的回声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在工作组连续工作五个多月之后,2014年9月,库坝区移民指挥部在新址落成了。原先,指挥部一直在桂平市移民局办公,那里离库坝区远,工作组下乡、群众来办事,都很不方便,加上办公场地狭窄,百多号人,连坐的地方都不够。

于是,市里为了方便工作,在离城区四公里、离坝首约两公里的适中位置,租用了黎明村的二十多亩土地,建起了一个占地二十多亩的“四合院”——现代的板房建筑。

过去大寨人有一句豪言壮语,叫“先治窝、后治坡”,意思就是先将村里的田地整治好,再将人住的房子建起来。这种思路,其实是在一穷二白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是毛泽东时代“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思想的一种反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步确立,旧思想显然已不太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于是,政府决定为工作组建一个“窝”,一个相对固定的家:里面数排板房围成一圈,高二层,接好水电,装上空调,放进办公桌椅,拉好电话、网线,将会议室、办公室、食堂、贮藏室、灯光球场、警卫室、卫生间、停车场等都一一完备起来,一是方便了来办事的群众,二是方便了工作组组员们上下班,三是方便了领导的检查视察,四是方便了各种业务人员的联系。(www.guayunfan.com)指挥部小院子外景(杨一帆摄)

有了这个窝,移民拆迁工作就更正规化、系统化、军事化,也更接近库坝区、更亲近民众了。指挥部还专门配备了12台工作用车,就停在停车场上,每个工作组一台,让组员们随时可以乘车赶往村里去。有了这些条件,组员们工作起来,也更尽心、更积极、更卖力了。

是的,大量的进村开会、思想交锋、谈心动员,还有丈量田地、清点竹木、察看坟地、弄清权属、消弭纠纷等工作,都需要田野作业,都需要组员和群众面对面地倾谈。每天他们回到办公室,往往都是累得一坐下来,连腿都不想挪动一下了。

笔者采访期间,曾在指挥部与大家共处一段时间,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军事化的紧迫氛围:每天早上8点钟,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指挥部吃早餐,然后分头下到各个村去做工作。同时,也会有很多村子里的农民到来,他们或者仔细咨询有关政策,或者与工作组组员印证某块地的权属情况,或者领取相关的补偿款,或者什么都不为,就为刚刚从桂平街回来,想顺便在这里解决一顿中餐

时间到了12点,没有下乡的同志会准时走进厨房,如果有农民兄弟在场,他们就成了组员们邀请的客人。大家一起走进食堂,开始吃午饭。吃饭时,大家免不了要谈事情,人声鼎沸,吵吵嚷嚷,食堂成了一个大市场,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大家的食欲,也不影响吃饭的进度。指挥部的领导也和大家一同进餐,吃的同样是一汤四菜,一荤三素,当然,每餐的菜式都会不同。许多事情,就在饭桌上敲定了。这种前线的吃饭模式,一点不比战争年代差。

以笔者平日的吃饭进度,本来也算是比较快的,但在这里与工作组组员们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十来分钟之后,饭桌上只剩下笔者和不多的几个吃得比较慢的女同志。按照电视上的有关说法,这种少于15分钟以下的进食速度,是无益健康的,但组员们顾不了那么多,他们一是因为工作养成了这种速食的习惯,二是因为要抓紧时间午休——如果有时间午休的话,要不到下午3点钟,他们又要开始工作,一旦工作起来,往往又会忙到太阳西斜了。

指挥部成了一个大学校、大熔炉和大战场,许多干部就在其中经受着体力、毅力和工作能力的锻炼,年轻的干部在锻炼中成长起来,中年干部则变得更成熟了。

午餐时间,指挥部餐厅变得非常热闹(杨一帆摄)

采访以桂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敏严为组长的宣传组,笔者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宣传组有6个人,分别从宣传部、新闻信息中心、电视台、计生局等单位抽调而来。笔者的许多采访都是在宣传组副组长、桂平市电视台副台长潘日钦的引领下进行的。他带着笔者敲开了一间间办公室,介绍笔者认识了一位位工作组组员,为笔者提供了很多采访的方便。宣传组的同志虽然大多数是从事宣传新闻工作的老手,但征地拆迁对他们而言,却几乎都是新问题。

他们的任务,一是对外宣传,将大藤峡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工程进度及时报道出去,二是社会宣传,要对老百姓广泛宣传移民拆迁的方针、政策,让大家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进入心底,落实在行动上。自从工作开展以来,他们一共向社会各界散发了各种宣传资料一万余份,张贴了各种大幅标语一千余条,摄制了三条大藤峡宣传片,反复向人们播放宣传。

黄敏严说,宣传工作表面上看是软的、虚的,实际上却是实的、硬的,是走在一切工作前面的先行官。如果群众都正确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意图,理解了我们工作组的良苦用心和进村的目的任务,征地拆迁工作就会好做多了。

黄敏严认为:宣传工作必须虚工实做(杨一帆摄)

陆阳是计生局的司机,这次他连人带车抽到指挥部来,负责车载宣传工作。每天一早,他开上那辆中巴,打开高音喇叭,沿着进村的小道开去。高音喇叭里交替播放着各种歌曲和宣传资料,对大藤峡工程的意义和征地拆迁的要求、补偿的标准等,都详尽地做着解释。

不了解你的人,还以为天天都有靓女陪着你下乡呢——有人这样对陆阳开玩笑,因为喇叭里播音的都是女播音员,清脆的声音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负责每天开着宣传车下村宣传的陆阳(杨一帆摄)

其实,人们很难看到陆阳的难处。有一天,天上下着大雨,宣传车陷进了一片泥淖里,倒了半天都倒不出来,四个轮子不住地打滑。陆阳只好下车去搬石头垫轮胎,天上的雨没有停的意思,不一会,他就成了一只湿淋淋的落汤鸡,身上沾满了泥水,脸上也成了大花脸,只有眼白露着,这副模样乍一让人看到,肯定要吓人一大跳。弄了半天,车还是开不出来,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回指挥部,让他们开来勾机,将汽车从泥淖里拉出来。

在陆阳这个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最沉重的年纪。一到指挥部,他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将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了父母,让他们接送儿子上学。他决心,只要在指挥部一天,就要做好一天的工作。宣传车的喇叭烧了,他得想办法换回来;轮胎爆了,他得换回来;群众想喝矿泉水,他也得常备数箱放在车上;村民找他要烟抽,他就算自己不抽,也要想办法满足他们的愿望。有时候,道路被村民用石头堵死了,他只好小心地倒转车头,再寻找另一条路开去;有时候,村民拦住他的车,说有事要到市里去,他尽管一时没空,但不好拒绝,便将他们请上车来,拉进城去。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藤峡,为了那个无数人为之盼望了百余年的大梦。

宣传部新闻科长杨一帆是个资深的新闻人了,长期从事摄影和文字报道工作,写过很多出色的报道。尽管如此,他觉得在指挥部的工作,还是最辛苦、最自豪,也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从工作性质来看,他的自由度比一般工作组组员要大,但任务也更重。他负责收集整个征地拆迁的图片资料,除此之外,领导来考察调研,他必须到位;各种会议汇报,他必须到位;工作组进村,他必须到位;拆迁户的生活情景,他也必须拍摄存档。

开头,一些农民对他的工作并不理解,纷纷驱赶他、威胁他:拍拍拍,拍你个头啊?再拍,就砸烂你的相机!但一帆知道他们也就是说说而已,他仍在对着摄影对象,不停地按下快门。他明白自己的任务,就是要为整个征地拆迁工作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因而事无巨细,他都要拍下来。他坚信多年之后,当大坝巍然屹立,大藤峡高峡出平湖之际,会有人向他索要这些照片。照片中,有那些早就被拆掉的老房子,有村民们熟悉的村道、祠堂、学校、厅屋,甚至路树、水井、晒场、竹林、铁黎木、玉米地……

杨一帆为大藤峡工程留下了无数鲜活的照片

一来二去,村民逐渐理解了他,反过来要他帮助拍摄自己的家,拍摄自己的家人,拍摄自己的生活场景。再后来,他们结婚请他去帮拍照片,生日要他去帮拍照片,过节要他去帮拍照片,为的就是想给自己留下一点珍贵的记忆。他将照片冲洗好,给他们送上门去,他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位摄影师,见他就请他吃饭,请他喝酒,请他吃狗肉,将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对搞摄影的人来说,有时要拍一张好照片,要守候时光,像守株待兔一样等待那稍纵即逝的机遇,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苦与艰辛。一次,他为了拍一张村子的全景图,中午没吃饭就出发,攀上了村子对面的一个山顶。没想到上到山顶,天上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他一个人撑着一把伞,怀里保护着自己孩子似的相机,独自一人矗立在山顶上。头顶雷声炸响,眼前电光闪亮,雨水像瀑布般倾泻下来。一帆心里直犯嘀咕,实在担心炸雷会炸到自己头上来。但这个时候,就是担心也没有用,唯有咬着牙关硬顶上了。大雨一直下了一个多小时,才算逐渐放晴,明亮的斜阳从西天倾泻下来,给眼前的山山水水涂上一层亮丽的颜色。搞摄影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摄影的最好时机,一帆从怀里掏出相机,打开镜头盖拍摄起来,尽管打着雨伞的他,此时全身上下再也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了……

就是秉持着这种结缘、奋战的理念,大家的心都紧紧地围绕着大藤峡工程转,围绕着征地拆迁工作转,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奉献。

按照设计,大藤峡工程完工后,将会像一条巨大的青龙,紧紧盘踞在弩滩之上,工作组组员李春以一首七言《感怀诗》,写出了自己对大藤峡工程的殷切期望:

大藤峡里碧波涌,弩滩庙旁卧青龙。

欣逢盛世建枢纽,圆却我辈卅年梦。

被人誉为名星组长的第五组组长黄坤才,更是以一份自己的工作体会,深切地表达了工作组组员们那种奉献的精神——

去年4月底,我接到市委组织部门通知,抽调我到大藤峡建设项目参加征地拆迁工作,看了通知,我内心充满挣扎。我在基层一线工作了27个年头,刚回到县城两三年,现在又要脱产回到最基层的农村去开展艰难的征地拆迁工作,太为难了。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这帮在一线工作过的人不去搞这项工作,组织又找谁去呢?还是听从组织的工作安排吧!

正在做群众工作的李春(杨一帆摄)

我在大藤峡征地拆迁第五组担任组长,我这组连司机共10人,第一期的任务是征用大藤峡下航道出口用地160亩,第二期、第三期租地1000亩,房屋拆迁130幢等,涉及10个生产队、2000多名群众。

我们进村后,进行大量的宣传,但部分群众持怀疑态度,认为大藤峡建设宣传了几十年,连屁都没放一个,不相信我们的宣传,认为我们是为房地产开发商做工,叫我们拿中央文件来,拿批文来。我们多次组织群众开会,都不成功,好不容易通过发烟、发矿泉水聚集了部分男人到会场,会还没开始,来了一群妇女,把男人拉回去了。妇女们不知听了谁的唆使,叫男人们不要开会,不要签字,导致会开不成,会议费没人要。

黄坤才(左二)与同事们一道细心核对有关数据(杨一帆摄)

开会不成,我们工作组和村干部就转变策略,利用早晚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利用情理法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认亲戚,叫老表,想方设法打开征地局面,不断向群众宣传征地长补的政策和好处。针对群众对失地后子孙后代没有了土地怎么生存发展的顾虑,我们宣传大藤峡建设采取征地长补逐年提高补偿金,时间延续几十年、几代人,土地还在农民手上,不用耕作,但收益不比耕作收入少等好处。同时比较一次性领补偿征地款,土地款到手后,按照目前一些农村赌博、六合彩盛行的风气,一些赌徒容易到赌场一夜输光,好吃懒做者容易“坐吃山空”,而投资生意风险大,一旦不慎就血本无归等。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群众听得入心入脑,都认为征地长补比一次性领补偿款好。

我们还专门找一部分老同志忆苦思甜,不要忘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才分得了土地,要大力支持国家的重点建设等道理。对我们的入户宣传,老同志比较容易理解,年轻人并不领情,而是一味强求土地利益,要提高征地补偿款等。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三番五次召集群众出来丈量土地都没有成功,直到6月初我们才做通了黎明村5队、14队大部分群众的工作,同意配合丈量大藤峡下航道出口的160亩土地。

为了征下大藤峡下航道出口这160亩的土地,工作组的同志们和村干部尽心尽力,面对繁杂的征地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全线一公里多,每家每户每块地有的小到一平方米,大部分是密密麻麻的竹林,每棵竹每棵树,我们都要在地里穿梭,查看,统计。我们每个人除了携带工具外,包里就一瓶矿泉水,每天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大藤峡征地长补政策,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群众面前,每天每人讲几十次,上百次,就这样顶着酷暑忙忙碌碌,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都没有一句怨言,中餐饭装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分着吃。

丈量土地的时候,正是6月底7月初,是流感多发阶段,我们工作组10个人,我等6个人得了感冒,而且比较严重,都要打吊针,连续几天都是利用中午、晚上去吊针。大家都没有请假,坚持上班,坚持进村入户,终于在7月中旬把这160亩土地征下来了,签订了协议,发放了征地款。有了这160亩土地做基地,大藤峡指挥部填土,进坝大道填土,就有了保障,否则要到20公里外面取土来填,工作量不知要大多少,所以打响下航道出口征地这一炮,就大大加快了大藤峡建设工作的进程。

从9月份开始,我组转入大藤峡建设租地工作。租地工作并不比征地容易,工作组在宣传发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个别人放风,租了地就不回来了,把土地和老婆等同起来,不能租,说什么工作组的人能把老婆出租,我们就租地,等等。我们在工作中,除了政策的宣传,也用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比如帮村路填几车石碴,帮群众装水装电等。比如黎明村6队有一农户叫辛汉球,十多年前来他队里安装自来水时,他为了送子女读大学,无钱安装自来水,一直到邻居家借水用。这次我找到他家去做租地工作,他向我提及安装自来水的问题,我就当即打电话给自来水厂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一个多钟头后,自来水厂派人到该户了解情况,下午就帮他安装好了自来水。过后,辛汉球这个在村中有威信的人,逢人便说工作组是为国家建设来做事的,我们群众要大力支持,群众也慢慢理解了我们的工作。黎明6队租地近100亩,一个星期完成了丈量,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租地协议签订工作。

工作组组员与村民一起讨论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杨一帆摄)

我们在工作中,还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土地纠纷,有的争斗几十年,打了十多年官司的纠纷,在这次大藤峡建设的征地、租地过程中,我们帮他们进行调解处理,化解了因土地纠纷形成的兄弟、邻里之间的长期的积怨,取得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财务人员向村民发放青苗补偿款(杨一帆摄)

我想,大藤峡的建设过程,也就是不断深化群众路线,掌握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次大藤峡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中,我们虽然和群众有过分岐,乃至争执,但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工作,最终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结了缘,交了友。今后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和蔼的态度,贴心的服务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就能做到使征地拆迁工作常态化,减小征地拆迁工作的阻力,大藤峡建设就能和谐发展,顺利推进。

黄坤才是桂平市农业局的党组书记,他那些酸甜苦辣的体会,无疑道出了许多工作组组员的心声,只是许多组员自己不愿说出来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