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16世纪的“钢铁工业”_英国的历史

16世纪的“钢铁工业”_英国的历史

时间:2022-06-18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6世纪的“钢铁工业”_英国的历史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行业流动不仅仅流向纺织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工业,像约克郡南部和英格兰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向乡村金属加工业转移就是一典型例子。乡村工业中地位最显赫者则主要是纺织业及相关的服装行业,其中毛纺织工业无可置疑是19世纪前的“主导工业”,其地位相当于其后的“钢铁工业”。

16世纪的“钢铁工业”_英国的历史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行业流动不仅仅流向纺织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工业,像约克郡南部和英格兰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向乡村金属加工业转移就是一典型例子。乡村工业中地位最显赫者则主要是纺织业及相关的服装行业,其中毛纺织工业无可置疑是19世纪前的“主导工业”,其地位相当于其后的“钢铁工业”。

我国著名中世纪史专家戚国淦先生研究发现,在都铎时期,英国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尤其亨利八世时期“每年呢绒出口数量相当于14世纪中叶的20多倍”,到爱德华六世时,毛纺织业已经遍布全国。[87]农村劳动力行业转移的主要领域是乡村纺织业,其中当地羊毛供给、河流和漂白土等资源在建立乡村纺织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纺织业从城镇向乡村转移“回流”的重要原因。不过,乡村纺织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大量持续地、不受调节地增长,人口稳定增长、实际工资持续下降,加之圈地运动的“推动”效应,这一切造成了少地和无地穷人数量膨胀,他们需要额外的工作谋生。至于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事何种非农产业,还要取决于当地具体的历史条件。一些农民迁移到大都市,更多的则留在乡村,为简陋的加工业提供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前文已述,乡村毛纺织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政府的鼓励支持。事实证明,英国王室和议会对促进工业发展具有“相当稳定的兴趣”,有时甚至表现出“近似天真的乐观”态度。[88]这种情况在16世纪也未发生变化,像亨利八世1531年颁布的“学徒制管理法令”,从今以后禁止“师傅、行会会长或成员对任何进入该行业的新学徒”征收超过2先令6便士的费用,学徒期满结束时收取费用也不得超过3先令4便士,违者处以“40英镑”的巨额罚款,一半上交给国王,另一半归当事人所有。此前亨利七世法令规定学徒费用在“40先令和3先令4便士之间”[89],而亨利八世的规定则大幅度降低了学徒费用,这对各项手工业的发展无疑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政府依然颁布各种政策鼓励国外先进技术、人才流入,刺激毛纺织业发展。许多大陆难民新教徒流亡英国带来了“新式布料”(New Draperies),为英国呢绒纺织业注入新的生机。在16世纪,政府又颁布法规禁止使用配有杠杆、绞盘和绳子的大架子漂洗呢绒,因为通过上述工具能获得更多呢绒,却损害了产品质量。例如,我们从1597年的税册得知,30码的一块呢绒,利用配备杠杆、绳子等工具拉伸后达到35码,另一块呢绒用绳子拉长后,增加了7.5码。[90]鉴于许多生产者偷工减料、违禁犯科,议会和市政当局专门任命了度量官(ulnager),执行统一的尺寸标准,以确保呢绒生产规格整齐划一。度量官的职责就是在符合法定标准的呢绒商品上印上标记,反之,则禁止售卖。无疑,上述措施促进了毛纺织业在近代早期的发展。

对于16世纪农村劳动力向毛纺织工业的转移,史学家们通常寻求一些比较严格的政治、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原因等,很少考虑“时尚”作用。时尚之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中古晚期以来,英格兰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研究消费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整个中世纪的经济形势。戴尔教授认为,这些消费需求都是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时尚”影响的,受到裁缝、木匠、丝绸商等获益人群鼓励和促进的。服装时尚如同今天服装业广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一样,数百年前它同样影响和引导着各阶层人士的消费选择,从而影响了工业生产规模和结构。所以,尼古拉·巴蓬说:“讲究时髦和花式翻新是推动贸易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促使人们不等旧衣服穿破就花钱买新衣服:时装是商业的灵魂和生命,它使整个商业机构转动不息……”[91]英国的服装出口行业在14世纪即已出现,并获得较大发展,其兴旺势头一直持续到15世纪早期,当时许多城镇像约克、科尔切斯特和诺里奇等都从服装大量出口中获益匪浅。以下我们从16、17世纪英国长筒袜编织业发展实例看一下服装时尚如何影响了英格兰乡村农民向纺织工业流动。(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