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过程_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商鞅变法过程_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时间:2022-01-2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商鞅变法过程_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从周元王元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秦孝公继位后,进一步谋求变法图强,招揽贤才,商鞅就是在此时投奔到秦国开始推行变法的。为了排除变法的阻力,商鞅就变法问题展开了一场与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人士的大辩论。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秦献公变法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鞅变法过程_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十分剧烈的兼并战争,特别是秦、齐、楚、燕、韩、赵、魏等七个势力较强的国家更是互相攻击兼并,使整个中国处于战国纷争之中。

为了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列国间的纷争,各诸侯国都力求改革政治,加强实力,在此期间形成了一种政治改革的风潮。各种学派都力求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表现自己改造天下的主张,一时形成百家争鸣的形态,也使战国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

在诸学派中,最能代表改革的潮流,并且产生巨大作用的是法家学派。法家学派按照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在各国推行变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势力,促进封建制度的确立,在历史上表现了进步作用。商鞅就是战国中期的一位著名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原名卫鞅。后为魏相公孙痤家臣,因此又称公孙鞅。他的出生国卫国文化发达,但国小势弱。商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但在他出生之时,已经丧失了贵族的特权,后来他只能从师游说,到权贵之家去做家臣,以此为阶梯再谋高位。

商鞅生处战国中期,深受当时变法之风的影响,尤其受到魏国的法家李悝[1]的影响。李悝时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改革,在经济方面统一分配农民耕地,平价收售粮食,注意发展小农生产;在政治方面,实行“食有劳”、“禄有功”、“赏必行”、“罚必当”等新政策,废止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军事方面,实行“武卒”制度,建立常备。他还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六篇,第一次把封建法权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公孙痤见到商鞅很有才能,临死时便把商鞅介绍给魏惠王,希望惠王能够重用商鞅,可惜惠王并没有采纳公孙痤的建议。这时,恰巧秦孝公求贤,商鞅便携带着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孝公去了。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列国之中本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都比较落后的国家。

但在秦孝公前,秦献公曾经对秦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一次初步的改革,使得秦国转弱为强,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大国,并开始与中原地区的齐、燕、赵等国相抗衡。秦孝公继位后,进一步谋求变法图强,招揽贤才,商鞅就是在此时投奔到秦国开始推行变法的。www.guayunfan.com

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商鞅担任了秦国掌握军政大权的左庶长,开始进行第一次变法。为了排除变法的阻力,商鞅就变法问题展开了一场与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人士的大辩论。他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保守派的“法古无边,循礼无邪”的因循保守、复古倒退的主张,商鞅的论点明确而有力,使保守派理屈词穷,于是也使得秦孝公坚定了实行变法的决心。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秦献公变法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这一次变法在秦献公推行的“为户籍相伍”的做法基础上增加了“连坐法”,也就是将全国百姓都控制在国法的法网之下,不许私藏犯法之人,隐藏犯人也要受重罚,以重刑酷法来维护封建政权。

第二,推行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加收租赋的办法惩罚那些家有较多的劳力而不分家的贵族。这样就加速了土地私有,便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奖励军功,惩罚私斗。第四,奖励农业生产,勤于农业生产的百姓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而不能为国谋利的,要收为奴隶。

第五,废除奴隶主贵族和宗室的世袭特权,规定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孙就不能世袭宗室的特权。在废除奴隶主贵族等级特权的同时,又整理了秦国的官爵制度。这样一系列改革,使秦国的封建政权得到巩固,生产得到发展,国力大大加强。借此之机,商鞅劝说秦孝公采取军事行动,逼迫魏国东迁,以为实现“帝王之业”开辟道路。商鞅多次率军击败魏军,建立了赫赫战功,因而很快被提拔为秦国的丞相和管理军事的高级长官大良造。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商鞅借国内形势稳定,自己大权在握之机,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这次变法,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废除维持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阡陌封疆”制度,允许自由开垦荒地和自由买卖土地,从根本上破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经济特权,为封建地主阶级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政治方面,普遍推行县制,“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吏由朝廷任命,这又根除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和地方势力。

为了摆脱旧的统治势力的包围,又迁都咸阳;紧接着统一税赋和度量衡,等等。这些变革比第一次变法更加大刀阔斧,使得秦国一时国富民强,立威诸侯,无敌于天下。

商鞅在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推动下,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结合秦国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并且在现实中加以实行,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重大成就。但是,他的改革是依靠秦孝公来实行的,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失去靠山的商鞅很快就遭到了秦国旧贵族的攻击,秦惠文王担心商鞅权力过大会有谋反之念,于是便下令逮捕他。

商鞅平时执法严酷,得罪了不少权贵,如今逃亡都找不到藏身落脚之地,终于被捕,最后被车裂而死。对于商鞅的死,秦国的旧贵族纷纷拍手称快,一解心头之恨;而秦国的百姓也并不觉得悲哀,因为商鞅的变法并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封建阶级也是高兴的,因为解除了政治上的隐患,至于他的变法和改革,封建阶级的政权还可以加以维持和利用。

所以,商鞅仅仅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殉葬品。但是商鞅的变法改革事业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商鞅变法改革为基础,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最终实现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注释】

[1]李悝(kuī):(前455—前395年),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为魏国国力增强作过不小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