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山水空蒙景更奇_南宋的历史故事

山水空蒙景更奇_南宋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6-1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山水空蒙景更奇_南宋的历史故事西湖历史悠久。杭州之美,首推杭州山水所形成的自然美。原来,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称作浴鹄湾的清澈小溪,经此流入西湖,故名“花港”。山下原有“卢园”,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别墅。园内叠石为山峦,凿地为翠池,放养鱼类数十种,游人云集,雅士题诗,热闹非凡,这就是起于南宋的“花港观鱼”的来历。一些西湖名胜,还与南宋皇朝有密切关系,从中可

山水空蒙景更奇_南宋的历史故事

西湖历史悠久。秦时,西湖还只是与钱塘江相连的一个海湾。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枟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枠一文中说:“西湖是一个潟湖。钱塘江初成时,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现在杭州所在地,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的一个小湾儿。后来,泥沙堆积,日甚一日,塞住湾口,乃变成一个礁湖。”当时杭州湾奔腾而来的滚滚浪涛,可以直扑到现在的西湖群山之下。韬光寺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对联,就是这一景色的写照。海潮带来的泥水在岬角淤积起来,变成沙洲,不断向西北和东南伸展扩大,最后使宝石山与吴山的沙洲连在一起,把海湾与大海隔绝开来。三面山中的溪流注入,西湖就这样形成了。两汉时,它随潮出没,处在若有若无之间,直到隋朝,湖泊形态方固定下来。

西湖,最早叫“武林水”,此后又有“金牛湖”、“明圣湖”等名称。后州城移到钱塘门内的冲积平原上,湖的位置已在钱塘城西,因此就有了一个朴素的名字:“西湖”。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一出,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美丽称号,原有的许多名称反不为人所知了。

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www.guayunfan.com)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西湖的美对大诗人白居易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西湖的确是国内以西湖命名的三十六处淡水湖中自然风光最秀丽的一个。

杭州之美,首推杭州山水所形成的自然美。在景区内,河、湖、山、洞、泉、漳、瀑兼而有之,其分布、形态与色彩,以及和谐的比例尺度,都构成悦目之美的基调,形成“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自然环境。

西湖的风景,由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公园绿地组合而成。大小不等的湖面,开阔处水天相连,狭小处水波倒影,湖山依傍,洞泉映趣,树木花草是它的主景,亭台廊榭是它的陪衬,园林布局借真山真水,借历史文化,借神话传说,使楼处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如诗,如梦,如画。现在的西湖,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2.8千米,绕湖一周约15千米,面积包括湖中洲岛为6平方千米,整个杭州构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奇异景观。

西湖山水因地而异,也因时变化,春、夏、秋、冬,晴、雨、朝、暮、月、夜,都是一幅幅各领奇趣的天然图画。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画家为西湖山水倾泻笔墨。钱塘人高濂在枟四时幽赏枠中概括了西湖妙景有六:一称晓烟初破,西湖似美人初起,娇怯新妆;二称明月浮花,西湖若美人步月,丰致幽闲;三称夕阳在山,西湖似美人微醉,风度羞涩;四称细雨湿花,西湖若美人浴罢,暖艳融酥;五称高烧庭燎,西湖如美人晚妆,容冶波俏;六称花事将阑,西湖似美人病怯,铅华消减。西湖之美,惟游人可以心领神会。

西湖美名也超越国界,使众多异域人为之倾倒。

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着工夫。

这是明代正德年间(1505—1521)日本使者游览西湖时题写的诗句。

东汉以来,近两千年,王朝更替兴衰,唯西湖林壑之美不泯,这是历史上二十余次大型疏浚工程的结果。其中最为卓著的当推白居易、苏东坡。

西湖白堤的名称和白居易的姓氏巧合,而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确曾在西湖附近兴筑过一条白公堤。白公堤原址在今杭州武林门附近,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无迹可寻了。现在的白堤,并非当年白居易所修,而是杭州人民借此表达了对他的怀念。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后,见苦旱严重,决意兴筑长堤,拦蓄湖水,以利灌溉。他兴修水利的计划遭到一些豪绅反对,白居易据理驳斥,在他的主持下,一条白公堤兴筑起来了,从此,使沿湖及下塘一带,几千亩良田免遭干旱之苦。

白居易在杭期间,不但重新疏浚了李泌开凿的六井,而且政平颂简,深受百姓爱戴。据说,百姓若有犯法者,诗人令其在西湖边植树几棵,以作惩罚。富民有犯法的,则责令在湖里开数亩葑田以赎罪过。诗人在杭三年,西湖竟葑田尽拓,树木成荫。

白居易有功于民,任满离杭时,百姓倾城为他送行。白居易深情咏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作为留念。白居易对杭州的深情厚谊,还反映在一篇“自我检讨式”的诗中:“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原来,诗人一次游天竺山时,带回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为此他深感不安,爱护杭州一山一石的情意,跃然纸上。另据枟西湖佳话枠载,白居易离杭去京后,一路上虽无疾病缠身,却郁郁寡欢,亲友百思不得其解。白居易吟诗道:“一片温来一片柔,时时常挂在心头。痛思舍去终难舍,苦欲丢开不忍丢。恋恋依依惟自系,甜甜美美实他钩。诸君若问吾心病,却是相思不是愁。”众亲友听了,以为是怀念官妓商玲珑,他却说:“吾所谓相思者,乃是南北两峰,西湖一水耳。”虽是野史传说,却可见在百姓心中,白居易确实对杭州感情甚深。

白居易在杭州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歌咏西湖之作,读后常激起人们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至南宋,朝廷对西湖的管理也十分上心,曾规定:“着令地方里甲,日逐巡探,若有前项倾撒秽污之徒,并淘沙军余即行拴缚送该管水利官司痛责。”又有:“西湖所贵深阔,而引水入城中诸井,尤在涓洁,累降指挥,禁止抛弃粪土,栽植菱茭……或有违戾,许人告捉,以违制论。”这一类严格的管理,终于把“不是人寰是天上”的西湖变得更美。无怪王安石在枟杭州呈胜之枠一诗中说:“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现代诗人郭沫若在枟登六和塔枠一诗中也写道:“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为生。”

西湖风景沿湖展开,无一处远离湖畔。各处名胜,多有出典和来历。春暖花开时节,从桃红柳绿的苏堤南端进门,迎面是一堵玲珑剔透的假山石,东面有一池一亭,亭内伫立一块“花港观鱼”石碑,这就是花港观鱼的旧址。原来,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称作浴鹄湾的清澈小溪,经此流入西湖,故名“花港”。山下原有“卢园”,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别墅。园内叠石为山峦,凿地为翠池,放养鱼类数十种,游人云集,雅士题诗,热闹非凡,这就是起于南宋的“花港观鱼”的来历。

一些西湖名胜,还与南宋皇朝有密切关系,从中可以引出一段段史事来。摛云亭东有一洞穴石屋洞,相传是宋高宗当年的避难之地,又名“乾坤洞”。为避金兵追赶,“急急如漏网之鱼”的高宗躲进洞里,金兵来到洞口,只见洞内蛛网四结,金人以为如此荒凉之地断不会有人,而洞壁内个个怒目圆睁的罗汉,又使金兵望而生畏,只得离去。金兵远去,赵构从洞里出来,坐在“石别院”岩石上休息。日后他偏安临安,做了南宋第一代皇帝,就封石屋洞为“南山第一洞天”,题当年藏身的洞穴为“沧海浮螺”,名石别院岩石为“伏虎岩”。石屋洞是一个以观赏秋景为主的风景点。每年中秋节,此处桂花盛开,沁香可嚼。

与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西湖美景也不在少数,给景色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断桥,本名“宝祐桥”,后因孤山路到此截断,又被称为“断桥”。唐代诗人张祐的诗句“断桥荒藓涩”指的就是这里。最初,桥中央还设桥亭,装有木栅门,每天晨启暮闭,由更夫专司其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已是苔藓斑斑了。宋代恢复旧名,仍叫宝祐桥,但“断桥”一名仍这样称呼下来,南宋时题西湖十景“断桥残雪”的景名,也就一直流传到今了。

断桥真正令人浮想联翩、徘徊不去的是“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的故事,这是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爱情悲剧故事。

故事源于民间传说“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一天,吕洞宾化为凡人在断桥上卖汤圆,不小心把一颗汤圆掉入湖中,这时正在桥下修炼的一条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白娘子)、一只龟(故事中的法海和尚)立即争相吞食,白蛇抢先吞下,汤圆本是仙丸,使白蛇陡增千年修功,能变人形;龟未争得,气愤而去,就此种下了祸根。白蛇化为人形后,与修炼成形的另一条青蛇,变作主婢两人,在断桥上与杭州青年许仙邂逅,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正当他们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时,当年吞不到汤圆的龟也修炼成人形,化为法海和尚,从镇江金山寺来到杭州,挑拨许仙和白娘子的关系。白娘子之子满月的那天,法海用金钵将白蛇镇压在西湖雷峰塔下,只有塔倒白蛇才能重见天日。这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无数游客常倚桥难舍,以致前人在诗中吟出了“白堤杨柳太缠绵,几人真识白公堤”的诗句,足见这一故事是怎样地使人牵肠挂肚。而在桥的隔湖对岸夕照山麓,恰恰有一座真的雷峰塔,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从此,这座桥,这座塔,这个动人的故事,就深深地嵌在西湖的山水之间,再也抹不去了。一个目击者日记里记下了塔倒那一刹那的情景:“午后一时三十分,塔欲倒未倒之际,遥见塔脚微起黄烟,疑是野火方起,继而忽如黄雾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烟消雾淡,但见黄土一堆。而敦庞大塔,不知何处去矣,前往观者,日以万计。”大文豪鲁迅为此写有枟论雷峰塔的倒掉枠一文,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的枟语丝枠第一期,次年又写了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枠,发表于该年2月23日枟语丝枠第十五期。正如文中所说:“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有力地嘲笑了封建势力的代表法海,尤其是末了,“活该”两字单立一行,淋漓尽致,而又意味深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