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建立政权最多的北方民族_消失的古国

建立政权最多的北方民族_消失的古国

时间:2022-06-1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政权最多的北方民族_消失的古国鲜卑历史放映“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政权林立的鲜卑部落“小种鲜卑”轲比能集团灭亡之后,鲜卑族重又陷于诸部林立、四方割据的分散状态,东部主要是宇文部、慕容部,西部主要是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吐延的儿子叶延称汗后,决定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做姓氏和国号,摒除了慕容姓,正式建立了吐谷浑国。

建立政权最多的北方民族_消失的古国

鲜卑

历史放映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首苍凉悠远的《敕勒歌》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久远,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敕勒族的歌谣却是经由鲜卑族的世代传唱,方才响彻中原大地。(www.guayunfan.com)马头鹿角金冠饰 牛头鹿角金冠饰

这种冠是鲜卑贵族妇女戴的步摇冠,当头部摇动时,金叶片随之颤动,极有风情。

鲜卑山下的部落联盟

匈奴冒顿单于消灭东胡之后,东胡分裂为两支,一支退居乌桓山成为乌桓族,另一支便是退居鲜卑山附近的鲜卑族。鲜卑族的祖先惯于“以山为号”,鲜卑山便被他们借为本民族称号沿袭下来。但是鲜卑山的具体方位,至今不能定论,目前只能推断极有可能是指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一带。

先秦时,鲜卑人就出现在大兴安岭中北部。乌桓衰落南迁之后,鲜卑人又占据了乌桓山一带,虽然当时鲜卑不得不臣服于强大的匈奴,但它已开始在北方草原上崭露头角。公元85~87年,鲜卑或与强势联合,或单独进兵,先后两次痛击北匈奴,公元91年时,北匈奴又遭受到东汉王朝的致命打击,一路西逃。鲜卑趁机抢占了大片漠北地区,吸纳了至少10万匈奴人,此后,开始走向强盛。

公元2世纪中叶时,鲜卑族中出现了一位叫檀石槐的部落首领,檀石槐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他统一了鲜卑各部,在高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阳高县附近建立王廷。随后,檀石槐率领鲜卑部落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抢据匈奴故地,建立起一支范围广至“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军事联盟。这个军事联盟是当时继匈奴国家消亡后北方的又一个少数民族游牧政权,虽然占地广阔,但根基不稳,在檀石槐死后不久,这支联盟就瓦解了。

鲜卑族随即三分而立:一是檀石槐的后裔步度根拥众数万,占据了云中、雁门一带,史称步度根集团;二是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的轲比能集团;三是原来的军事联盟中由东部首领率领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轲比能是继檀石槐之后的鲜卑族又一杰出首领,他率领的轲比能集团号称“小种鲜卑”,在三大势力中最为强盛。后来,这支“小种鲜卑”逐渐强大起来,在漠南地区重新建立起一个鲜卑部落联盟。轲比能在羽翼渐丰之后,多次进犯魏国边境,当他被当时的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王雄派刺客暗杀后,成立不久的鲜卑部落联盟再度瓦解。

云冈石窟大佛

拓跋鲜卑入主中国北方后,建都平城,崇尚佛教,开石窟造佛像,佛教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北魏佛教艺术中,以山西云冈石窟最负盛名,这尊大佛是云冈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尊。

政权林立的鲜卑部落

“小种鲜卑”轲比能集团灭亡之后,鲜卑族重又陷于诸部林立、四方割据的分散状态,东部主要是宇文部、慕容部,西部主要是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

秃发鲜卑是秃发匹孤率众自塞北迁入河西时建立起的一支政权,史上也称河西鲜卑。公元397年,秃发乌孤在广武,即今天的甘肃永登自立为西平王、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建立了南凉政权。但南凉政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仅在17年之后,经历过三代君王的南凉即被同宗兴起的西秦灭亡了。秃发部人遂投奔北魏,后被赐姓“源”。

乞伏鲜卑本是陇西鲜卑最强大的一支,是与高车族融合后的鲜卑部落,包括乞伏、斯引、出连、叱卢等部,史上也称之为陇西鲜卑。大约从公元3世纪中期开始,他们逐渐由北方经今宁夏地区迁到甘肃靖远、陇西一带。公元385年,乞伏鲜卑首领乞伏国仁率众在陇西建立了西秦。公元414年,乞伏炽盘灭南凉后,又将北凉沮渠氏势力逐出湟水流域,并不时向河西进攻,掳掠人口。乞伏炽盘复称秦王后,再将南部势力伸入今四川省西部羌族之地,东部势力扩展至上邦一带。西秦的强盛并未维持多长时间,公元431年被大夏赫连定所灭。

龙门石窟

慕容鲜卑在魏晋之时从辽西迁于辽东北,酋长慕容嵬带领部落在此定居,大约在公元307年前后,慕容嵬自称鲜卑大单于。公元337年,慕容嵬之子慕容 继位后,建立燕国,自称燕王,史上称之为前燕。前燕当时辖地“南至汝、颍,东尽青、齐,西抵崤、黾,北守云中”,占据今中原地区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广大地区,但在公元370年时即被关中的前秦苻坚消灭。

前秦经过淝水一战后大势已去,慕容冲趁机于公元385年建立了西燕政权。早慕容冲两年,慕容 的第五子慕容垂脱离前秦,在荥阳自称燕王,史称后燕。后燕的疆域最盛时“南至琅琊,东迄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包括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后燕在消灭西燕不久后,又与后秦对峙。后来,后燕被汉人冯跋所建的北燕灭亡。公元398年,慕容 之子慕容德又在黄河南岸的滑台称帝,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南燕最盛时拥有步兵37万,铁骑5.3 万,下辖今山东、河南部分地域。慕容德死后,他的哥哥子超继位,但此后不久即在410年被东晋刘裕灭国。

慕容部落还有一个支系吐谷浑族,这个吐谷浑族也建立了一个游牧民族政权。鲜卑慕容部有一位首领叫涉归,涉归与妾生下儿子吐谷浑,吐谷浑为了不与父亲的嫡子、自己的亲弟弟慕容 争夺继承权,带领1700户牧民游牧于阴山一带自立鲜卑吐谷浑部。公元317年,吐谷浑逝世。他的长子吐延是一位骁勇霸王,他继位后将吐谷浑的势力范围扩至今天的四川西北、青海和甘肃南部。吐延的儿子叶延称汗后,决定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做姓氏和国号,摒除了慕容姓,正式建立了吐谷浑国。

吐谷浑国正式建国后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经营与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开始反复侵扰中原边境。隋朝时,吐谷浑就曾遭受隋军重创,这个锋芒毕露的草原强国不得不收敛许多。但到了唐时,它又重现劣迹,再度与唐为敌。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靖率10万唐军讨伐吐谷浑。吐谷浑无力抵挡,正式臣服于唐。后来,又有吐蕃大军进攻吐谷浑,彻底终结了维持350年的吐谷浑政权。

北魏骑马武士俑

陕西西安草厂坡出土,陶俑造型简洁,神采奕奕,人和马都披着铠甲,是威风八面的北方鲜卑骑士的真实写照。

一枝独秀的北魏王朝

拓跋鲜卑,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逐步西移,进入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又南下游牧于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移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形成一个民族成分极其复杂的部落联盟。公元315年,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代国仅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即被前秦所灭,部落联盟随之瓦解。

淝水之战后,过了11年,前秦政权灭亡。公元386年,逃亡在外的拓跋 乘机收集旧部,恢复代政权,再次称代王。不久后,拓跋又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建国之初,征服了不少周边部落与小国。公元395年,当后燕进攻北魏时,拓跋 在参合陂,即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南处。大败对方后,又带兵南下,一举夺取了中山、邺等地,统治区域深入晋、冀、豫等中原腹地,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强国之一。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到平城,即今山西大同,拓跋 在此称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魏道武帝。

拓跋 的继任者拓跋嗣以文治国,启用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太原张伟等数百拓跋贵族与汉人豪族担任官职,令国势大盛。拓跋嗣之子拓跋焘继位后以武治国,先后13次出兵柔然,其中取胜11次,另两次柔然则是不战而逃。降服柔然的北魏国土大增,国势强盛。公元427年,拓跋焘又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公元431年再灭夏,平山胡,逐吐谷浑,公元436~439年又灭北燕与北凉,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北方地区,形成南北朝对立局面。

至拓跋 以后的第六个皇帝——拓跋宏即魏孝文帝12岁登基时,北魏政权已由汉人出身的冯太后临朝辅佐。冯太后虽然权欲较重,但却非常疼爱孝文帝,不仅从小悉心培养拓跋宏,而且在他年幼之时,已在北魏推行了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制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冯太后逝世以后,孝文帝开始大展宏图,先是在公元492~493年成功迁都洛阳,又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推进冯太后力主的均田制,并同时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极大推动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直接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融合。

北魏末年,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统治阶层,王室内部开始发生变乱。公元530~534年,不过短短4年时间,北魏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时北齐又取代东魏,7年之后,北周也取代了西魏……到隋唐时期,这支曾经显赫一时的少数民族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慢慢消融于整个华夏民族发展史中。

当年从鲜卑山迁移出来时,还剩一支鲜卑部族人留守山中。他们就是今天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新疆伊犁地区的锡伯族。也许,他们是鲜卑族遗留下来的唯一有史可循的血脉了。

慕 容恪

鲜卑族,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鲜卑风俗与遗迹

鲜卑本属东胡分支,它在婚姻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礼仪方面均与乌桓比较相似。鲜卑保留了“掠女、为妻家服役、妻后母执嫂”等婚俗。史料有记载:“常以季春月作乐水上,嫁女娶妇、髡头饮宴”, 鲜卑的“髡头”与乌桓一样,男子娶妇、女子出嫁前都要髡发,即剃去周围头发,只留顶发束辫而垂。鲜卑族随着父系家长制的确立,渐渐出现了一夫多妻制,进入了人口较多的个体家庭生活。在一个单独的家庭个体中,鲜卑男性居于统治地位,而由于财产的继承关系,鲜卑男性必令女方严守贞操。

鲜卑初期信奉巫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直到西迁、进入中原以后,才开始逐渐信仰佛教,有一部分鲜卑人也信奉道教。随着鲜卑族的数度离合,多处寺庙、石窟都留有鲜卑人的痕迹,如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千佛洞、天水麦积山、巩义石窟寺、邯郸响堂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

在雕塑绘画艺术上,鲜卑族还塑造了佛、菩萨金刚、梵天王、飞天等形象。在民族歌谣方面,鲜卑族创造了不同风格与体裁的牧歌、思乡曲、叙事歌、战歌等,词曲风格清新刚健,粗犷奔放,极富草原生活气息。在宫廷音乐方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上述祖宗开基之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足迹”的《真人代歌》,即《北歌》。

鲜卑在处理丧葬时多采用土葬,一般敛尸以棺,陪葬物有狗、乘马、衣服、金属制器等。《宋书》中曾有介绍:“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柩,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

鲜卑族丧葬尚有遗迹可寻。1980年发现的鲜卑石室“嘎仙洞”是一处重要遗址。“嘎仙洞”面积近3000平方米,洞顶最高20余米,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深山密林中的山崖上,洞中有少量陶器、石器和骨器,还有一部分石刻铭文。1983年,考古学家在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冀后旗红格尔图苏木三道湾处,发现了一片属于古鲜卑氏族制时代的集体墓地,并清理出22处残存墓葬。随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陶器、金器、铜器、铁器、骨器、 珠饰、五铢钱、桦皮器盖以及皮革丝织品和漆器残片等,其中还发掘出骆驼纹金饰牌、叠马纹金饰牌、鹿纹金饰牌和透雕镂孔饰牌等稀世珍品。

此后,中国再未发现与鲜卑族相关的较大历史遗迹。也许,这两处遗址就是鲜卑人留给后世的仅有财富了。

陶立俑

此俑头戴披风,身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表现了女性特征,这也是鲜卑族汉化后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