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汉孰于我大_消失的古国

汉孰于我大_消失的古国

时间:2022-06-1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汉孰于我大_消失的古国夜郎历史放映《史记》中有一段记载: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出访身毒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途经夜郎国时,夜郎国国王问了一句:“汉孰与我大?”女子将男婴养育成人,若干年后,这个男婴出落得仪表堂堂,文武双全,成为当地万里挑一的俊秀儿郎。夜郎国是当时云贵之地比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云南地区的民族自古能歌善舞,此扣饰可为一佐证。

汉孰于我大_消失的古国

夜郎

历史放映

史记》中有一段记载: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出访身毒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途经夜郎国时,夜郎国国王问了一句:“汉孰与我大?”当时夜郎国王其实只是句极其平常的问话,如同咨询、了解一般。可是久而久之,便演化为成语“夜郎自大”,并派生为无知、狂妄、自大的代名词。

吊俘矛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可能是滇人使用的仪仗用具。

缘于竹的美丽传说

《后汉书》与贵州长顺县广顺镇的《金氏家谱》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某年某月,一位美丽女子在河边洗衣浣纱。女子忽一抬头,一根竹竟从水中漂近,一直漂到她脚边。女子接连推开几次,这根竹打个转,又漂了回来。女子感到非常奇怪,正纳闷着,就听到竹子里传出“哇哇……”的婴儿哭声。她急忙将竹带回家中,用柴刀破开一看——竟然发现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婴。

女子将男婴养育成人,若干年后,这个男婴出落得仪表堂堂,文武双全,成为当地万里挑一的俊秀儿郎。他在华夏西南地区打下自己的江山,统一若干个小支系民族,建立夜郎族。汉武帝封他为夜郎国国君。建国后的夜郎国国君某日再回到当时女子的破竹之地时,这里已生长出大片大片的竹林,他便指定“竹”为本国姓氏,自称为夜郎竹王,生子也命名为金竹二郎,金竹三郎……此后,夜郎国便在华夏西南地区开始叙写自己的历史。

夜郎国的历史根源只能从这个美丽传说中搜寻,与它有关的最早文字记载,只有《华阳国志》中的寥寥数语,直到司马迁《史记》中的那段历史典故出现,后人才对夜郎国有了初步印象:夜郎在西汉后期开始建立政权,传承长达300多年,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称为“南夷”。

夜郎国因为与竹有缘,因竹而生,历代盛行“竹崇拜”,创建了别具一格的“夜郎文化”。现在我们追寻旧迹,仍能在当地发现一些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在贵州长顺县广顺镇,有郎山、夜合山和金竹大坡等。在三地之间的金家遗屯,现在仍能看到些残垣断壁、内外城墙,这里就是古时夜郎国的“金竹夜郎王府”。郎山西侧,还有处万人坑,附近依稀可寻的尚有箭厂、营地等。后人在此处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了多处夜郎古墓。

纷纭战事中的古夜郎

夜郎活跃在云贵之地,兴起于夏朝时期。这个王族一般是以夜郎国君长的名字来命名。主要分为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四个时期。

夜郎国是当时云贵之地比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武米时期,最多时下辖9个成员国,洛举夜郎时期有10个成员国;撒骂夜郎时期有6个成员国,直接统治的邦国有4个;到了金竹夜郎时,夜郎国达到鼎盛时期,所统治的邦国达到了39个。

那么,夜郎国人到底是哪一族系呢?据文献记载,最早进入夜郎的是撒数,其次融入的有僰部系、娄部系、濮部系、乜部系,后期还有部分苗族人。这里提到的苗族人,可能与僰、娄、濮、乜部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后文提到的夜郎大印会在苗族人手中流传下来的缘故。

镏金四人舞俑铜扣饰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佩饰物。云南地区的民族自古能歌善舞,此扣饰可为一佐证。

武米夜郎时期,夜郎王族一直遵循世袭制,在经历了武米、多同、兴、苏 阿纳等国王后,国力日渐强盛,当进入洛举夜郎时期时,首领佐洛举却断了香火,这时,另一分支首领撒骂便趁机起兵,建立了撒骂夜郎。

撒骂夜郎几代君王穷兵黩武,依靠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四处征战,忽略了在本族内部积蓄实力。当战争内耗过大时,它统治下的一个小方国逐渐强盛起来,这个小方国首领叫金竹,金竹早已有心夺权,当他认为时机成熟后,发动兵变,一举夺得撒骂夜郎的军政大权,至此,夜郎国的最后一个时期——金竹夜郎正式建立了。

金竹夜郎统治时期,夜郎国非常注重军事与经济力量并行发展。周边数个小国纷纷臣服于它。到了金竹夜郎最后一个国君兴的统治时期,兴决定撺掇周边22个小国联兵抗汉。22个小国中,有的无奈妥协,有的惧怕强汉拒不合作,历年来尚无对手的兴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先行发兵,与一干小国们对峙沙场。

这一消息传到了大汉王朝,强盛的汉王朝怎能容忍小小一个夜郎国在眼皮底下兴风作浪,立马派遣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率领精兵强将,直指夜郎腹地,毫不留情地斩杀了这位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曾经在华夏西南地区活跃一时的夜郎国就此灭亡。

纳贡场面贮贝器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制作精细逼真,描绘了滇王统率下的不同民族来向滇王进贡或献纳的情景。

夜郎族后裔

贵州西南部有个镇宁县,据传这里是夜郎国最后的栖息地。 镇宁有个叫蒙正的村子。“蒙正”,在当地语言里意即“遗留下来”。蒙正人每年要在这里举行一次奇怪的祭祖活动。祭祀的对象非人非物,却是山上的石洞。石洞高约1米,宽约0.8米,长近3米,完全由石板砌成。这些石洞基本上就是石墓,石墓顶部会留有一个高台,可以放食物。侧部留有通气孔,如果墓主为男,通气孔就在左侧,如果墓主为女,通气孔就在右侧。

蒙正人把这些石墓叫做“活人坟”。为什么石墓里会有通气孔?难道“活人坟”真是埋葬活人用的?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专家认为:“活人坟”正是夜郎国后裔留存下来的。西汉时期,惨遭灭国的夜郎族在首领邪务夜郎的带领下,逃亡到现在的镇宁县蒙正村一带,已经无法继续远行。怎么办?前有坎坷后有追兵,夜郎族何去何从?首领忧心忡忡,仔细察看着周遭环境。当他被蒙正山上的这些奇形怪状的石洞吸引后,不得已采取了下下之策:将这些石洞粗略修筑,留下通气孔和少许食物,安排剩余的残兵败将悄悄入住,以躲避追击。

也许是上天眷顾,夜郎族人借此终于躲过了追兵,这些石洞由此被命名为“活人坟”,这部分逃出来的夜郎族人,便在这里代代繁衍,成为现在的蒙正村人。

夜郎王族的青铜印玺

夜郎国灭国以后,留给后人无数个历史之谜。夜郎王印就曾成为多位专家学者心头的一处疑团。关于夜郎王印,《史记》中有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正式赐名“夜郎王”,当时的夜郎王与同时期的滇王都得到了一枚王印。

这一处记载为现今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史学依据。1956年,在滇池东岸的晋宁石寨山,考古专家们发现了“滇王之印”。这枚大印的问世,直接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滇王大印尚存,看来夜郎王印也确实存在,那么,它又在何处呢?

夜郎王印对夜郎国的考证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正当考古学家们四处寻觅一筹莫展之时,贵州镇宁突然有一位自称是夜郎王“多德”第75代子孙的蒙正苗族老人称:“我有一枚夜郎王的自制大印。”

老人姓杨,苗族人,他手中这枚印是青铜铸成,印面呈方形,边长5.5厘米,厚1.5厘米。印面下方左右有“多德”二字,中间有“蝴蝶”图案,周围还有文字环绕。

围绕这枚青铜大印,许多考古学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2007年,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从事文物鉴定38年的孙晓虹对这枚青铜大印多次鉴定后,作出定论——这枚夜郎王印是汉代合金铜铸文物。上海专家林国恩会同镇宁苗族学者杨文金也有一番论点:大印下方两个文字“多德”即夜郎王的名字,印上面的“王”字代表夜郎国的创始人夜郎王,下面的“王”字表示世袭王位。

这枚青铜大印上还有24个圆圈,这可能代表当时夜郎国的24个部落联盟。据持印的蒙正苗族老人说,这枚青铜大印是他的祖辈们代代流传下来的,一代只传一人。如果此言为实的话,那么,夜郎族很可能就融合为现在的苗族。

汉武帝立封夜郎国,颁发大印只可能是金印,眼下这枚青铜大印显然不是那时期的王印。那么,这枚青铜印又从何来?专家们推测,夜郎王在获得朝廷赐印前即已占地为王,应该有自制印玺,眼下这枚很可能就是夜郎王的第一枚印玺。那么,汉武帝赐他的那枚金印又在何处呢?

这,也许将成为夜郎国留下的又一个历史之谜,待后人去发现,去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