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南宋谢太后简介资料_国亡钱塘无江潮

南宋谢太后简介资料_国亡钱塘无江潮

时间:2022-01-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谢太后简介资料_国亡钱塘无江潮景定五年,理宗(赵昀)驾崩,度宗(赵祺)即了帝位,尊谢皇后为皇太后,进封谢太后的祖宗三代。谢太后做皇后时,就无意干预朝政,对朝政不闻不问。谢太后因患病,暂时留在临安。谢太后在大都忍辱苟活了7年才去世,终年74岁。后人对谢太后投降元朝,多有讥刺。宋遗民孟鲠讥讽谢太后年近七十,犹爱惜生命,忍辱苟活,不能为国而死,保持晚节。

南宋谢太后简介资料_国亡钱塘无江潮

景定五年(公元1264),理宗(赵昀)驾崩,度宗(赵祺)即了帝位,尊谢皇后为皇太后,进封谢太后的祖宗三代。

成淳十年(公元1274)秋,度宗去世,年仅四岁的恭帝(瀛国公赵显,又称显帝)即了帝位,大臣们纷纷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谢太后做皇后时,就无意干预朝政,对朝政不闻不问。此时,她已是60多岁的年纪了,且体衰多病,怎肯轻易答应大臣们的请求,可眼睁睁看着幼主即位,无法应付多事之秋,心里也很担忧。于是,在大臣们的再三劝说下,谢太后才勉强答应垂帘,出面维持岌岌可危的残破局面。

谢太后垂帘听政以后,颇费了些心思。她目睹宋朝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耗用繁多,国库入不敷出,百姓疲敝不堪,决心从节省开支入手,解决国库空虚问题,同时还致力于整顿朝政。她首先从后宫做起,放归了几百名宫女,给她们一些盘缠,令她们出宫回家。

甚至还从自己饮食衣着上下工夫,着粗布衣裙,吃粗茶淡饭,想以身作则,带动大臣和整个朝廷,行节俭之风,以济国家之急。可南宋王朝已到了末世,腐败之风日甚一日,没有几人肯节衣缩食,许多大臣无视亡国的危局,终日以请喝为乐,大摆宴席,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所以,老太后的举动,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朝廷还是一天天地烂下去。

德佐元年(公元1275),靠攀高结贵、投机钻营爬上高位而根本不懂军事的权臣贾似道,倾动朝廷仅有的13万军队,迎战元军,结果落个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贾似道又援引以往故事,上书请求谢太后迁都。

谢太后深知元军兵临城下,群情慌恐不安,若再迁都,无疑自乱军心,使亡国祸家的惨相骤至。因此,没有答应贾似道的请求。但谢太后懂得积思广益,她让大臣们共议这件事,最后,在宗室大臣和一部分太学生的坚持下,否定了迁都建议,决心固守临安,以鼓士气军心。

当时,大臣陈宜中,想要用除奸臣、平民怨的办法来安定人心,请求谢太后杀掉贾似道。谢太后却怀着慈母仁心,引以为忧,她说:“贾似道奉侍理宗、度宗、显宗三朝,这样的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能因一时之罪而失去对他应有的礼遇呢?”因此,只是贬了贾似道的官职,并没有要贾似道的命。

不久,元军大举南下,想一口气攻下南宋都城临安。

消息传到临安城,城中一片混乱,百姓纷纷外逃,富家大户更是慌乱得不成样子,好象世界末日马上就来临了。许多朝廷大臣在朝廷遭此危难之际,携妻儿小,带金银细软,惶惶出逃。

谢太后命令这个,指挥那个,不是人逃掉了,就是措词推托,不肯应命。见此情景,谢太后伤心至极,她把未逃的大臣召到殿前,泪流满面地说:“我大宋朝廷靠着仁君贤臣,维持了300多年,待大臣和士人并不薄,慈恩广布,厚禄复加。可眼下,我与幼主正逢危难之秋,冀各位死力扶助,你们这些臣僚却推三挡四,不肯尽心,不能献出一条计策来拯救朝廷的危急,你们能对得起朝廷对你们的大恩大德吗?”

说到这儿,谢太后泣不成声。大臣们面面相觑,俯首默停,停了片刻,谢太后揩了揩了泪眼,望了望大臣们,又说道:“在内的弃官离位,在外的损兵弃城,如此苟且偷生,逃避灾祸,难道是一个忠臣能干得出来的吗?若是朝廷被蒙古人灭亡了,你们将以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呢?”谢太后收了戚容,正颜厉色地说道:“现在,上天之命还未改易,宋朝还没灭亡,国家大法仍起作用;凡是忠于职守、尽心辅佐朝廷的文臣武将,尚书省要立即给以提升一级的赏赐,凡是苟且偷安,叛国败逃的,御吏台要及时上报朝廷,朝廷决不宽容!”

听了谢太后这番血泪并流的话,大臣们反响不一,有的竖眉瞋目,磨拳擦掌,意欲与朝廷共存亡;有的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有的东瞧西望,审时度势,暗中作着自家的盘算。

德元佑年(公元1275)农历六月初一,出现日食,阴霾四布,狂风大作。谢太后削去了自己封号中的“圣福”二字,赤着双脚,走出大殿,立在风中,以应答“天谴”。此时,从谢太后木然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已经感觉到了大宋末日的来临。

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朝重兵攻到临安郊区,把临安城围个水泄不通,还派人催促谢太后速下降表,不然,马上屠城。谢太后见无论有何等巧计也难以回天了,无可奈何之中,以皇帝的名义写了份降表,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降表和传国玉玺,向元军请降。

xietaihou.jpg

二月辛丑这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阴风击打着宫门,发出魔鬼一般的号叫,宫中死一般地沉寂。谢太后带着幼主和其他人走出宫门,正式向元军投降。

当时琴士汪水云作诗描述元军进入临安城时的情景说: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门关外雨连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凄景惨象,目不忍睹。三月初,元军将六岁的瀛国公(赵显)、全太后以及赵氏宗室全部迁往北方。谢太后因患病,暂时留在临安。过了几个月,谢太后也被元军从临安城中赶出,押到大都(现在的北京),降为寿春郡夫人。谢太后在大都忍辱苟活了7年才去世,终年74岁。

后人对谢太后投降元朝,多有讥刺。

宋遗民孟鲠讥讽谢太后年近七十,犹爱惜生命,忍辱苟活,不能为国而死,保持晚节。汪水云也在一首七言诗中讥讽谢太后没有骨气。

诗人有此无限忠肠忠骨,用语言来讽刺一个年迈的老妇,恨其不节。但国家衰弱不堪,七尺男儿都寡廉鲜耻,弃官逃命,一个老妇人,手无束缚之力,话又不是金口玉言,唤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能怎样呢?纵使她血溅轩辕,宋朝也不能起死复生!

一个老妇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局,除了祈祷,还能干什么呢?当元军将领伯颜派人进入临安,元军驻扎在钱塘江岸的沙滩上时,谢太后暗中不住地祈祷说:“大海呀大海,你若有灵,就汪涛大作,助老妇一把吧!把那该死的元军全部淹没!”

祈祷的挚诚,并不能感动钱塘江,钱塘潮过了三日也没来。www.guayunfan.com

也有人并不因为谢太后签署了降表,就认为她卖了国,认为她对宋朝是尽了力的,也正是她忠心痴情地维持惨淡的局面,后人中才有敬仰她的人。

临安城中有一医家,名张防御,他一向为谢氏治病。谢太后被元兵押往大都后,他有些精神失常,常讲一些疯疯颠颠的话,人们都叫他张疯子。他在自家的厅堂上作一小阁,供奉着理宗和谢太后的牌位,并终身加以祭奠。

张疯子动机如何,到底疯与不疯,现在已无人知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