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米仓山山前构造动力学分析

米仓山山前构造动力学分析

时间:2022-01-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喜山期挤压加剧,造成穹隆上局部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向东和向南的复合动力,形成米仓山前NE向动力,所以米仓山前构造表现为NE向。此时米仓山前的动力有可能变化为近南北向。图4-24 米仓山前复合动力变化过程示意图3)晚燕山期-喜山期:来自华北板块的挤压动力较强,此时米仓山汉南地体已经和佛坪地体拼接,在米仓山前形成南北向挤压,形成米仓山前弧形构造。
米仓山山前构造动力学分析_龙门山-米仓山褶

第四节 米仓山山前构造动力学分析

秦岭造山带自新元古代开始,在裂谷与小洋盆间并存的大陆裂谷构造体制基础上,由于深部地幔发生运动型式和动力学演化,区内小块体分别发生有序拼合;最后集中沿商丹-北准阳带拉开,形成统一的古秦岭-大别洋及其南北两侧的扬子地块和华北板块;此后进入以侧向运动和侧向加积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演化阶段。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早期,古秦岭.大别洋处于板块构造扩张期,扩张距离达1400km~2000km以上(如图4-4所示)。从中奥陶世开始进入板块的俯冲收敛期,扬子板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由此导致华北板块的抬升,同时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二郎坪弧后残余盆地。至泥盆纪,两板块的前锋开始接触,进入碰撞造山作用阶段。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关闭,最后发生强烈的变质变形和花岗岩浆括动,造山带全面隆升。在这一漫长的碰撞造山过程中,根据造山作用的强度及盆山耦合关系,将其分为点接触、面接触和全面碰撞造山3个阶段(张国伟,2003;陈世悦,2000)。

印支期特提斯海顺时针关闭(黄定华,1999;马宗晋,2003;Qing-Ren Meng,2005),扬子板块带强力从NE方向秦岭海俯冲、挤入秦岭和松潘甘孜地块。大巴山造山带两侧的刚性地块冲顶形成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如图4-23所示):首先是黄陵地体和神农架地体向北俯冲,和武当地体对冲对接;以此为支点,扬子板块顺时针旋转,汉南地体和碧口地体对冲对接,然后是佛坪地体。刚性强度最大的汉南地体强行挤入秦岭造山带,同时佛坪地体反冲,也使得米仓山形成反冲断层,在米仓山前一样形成弧形构造;碧口地块被挤出逃逸(汤军等,2002);这些地块的古老基底急剧隆升抬出。

img109

图 4-23

汉南地体早古生代可能为古陆、晚古生代为水下古隆起(王鸿帧,1985;李越,1998)。地表露头调查表明(余谦,2005),米仓山地台上覆有二叠系大隆组,表明晚二叠世时该地区为深水盆地沉积环境。三叠纪以后沉积环境开始变浅,飞一段泥质灰岩为盆地边缘斜坡相,飞二段为陆棚-泻湖相,飞三段为发育鲕粒滩为浅滩相,飞四段演变为泥质白云岩的潮坪相。飞四时由于隆升和填平作用,全区古地理面貌相似,为宽缓的潮坪沉积环境。由此可见,佛坪地体和汉南地体对接应该在早三叠末期,但是接触并没有造山运动。晚三叠世开始大规模隆升,转变为剥蚀区,向南部沉积区提供大量砂、泥质碎屑物源;侏罗纪剧烈抬升,在其山前边缘沉积了巨厚白田坝组底部砾岩(砾岩最厚可达100m);以后侏罗纪缓慢抬升,向南部沉积区提供砂泥细碎屑岩为主,一直持续到白垩系,结束了该区沉积史。喜山期挤压加剧,造成穹隆上局部发育逆冲推覆构造。

米仓山复合应力场变化如图4-24所示。佛坪地体、碧口地体都是缝合线外的地体,在推覆带向前运动过程中,动力向前推进,通过盆地内的地体向盆地传递。拼接早期以碧口地体作用为主;其后佛坪地体动力加入形成复合动力;随着秦岭向南挤压,碧口地体可能逃逸,失去对米仓山的作用,但随后在松潘-甘孜板块的作用下有可能被推回来形成部分向东的动力;佛坪地体向米仓山地体碰撞拼接,形成向南的动力。向东和向南的复合动力,形成米仓山前NE向动力,所以米仓山前构造表现为NE向。汉南米仓山地体和碧口、佛坪地体的碰撞模式(如图3-27所示)。三个板块的碰撞过程模式描述如下(如图4-24、图3-26所示):

1)印支早期:秦岭洋(古特提斯部分)开始关闭,扬子板块顺时针向秦岭板块俯冲→刚性的米仓山汉南地体楔入秦岭板块,将碧口地体从大巴山地体上切错下来。从晚三叠世开始,碧口地体和扬子板块拼合。碰撞产生的动力向盆地传递,形成盆地内向斜和背斜(如图3-28所示)。由于川东北盆地距离米仓山更近,受到的影响更大。

2)印支中、晚期(晚三叠世期间):扬子板块不断向秦岭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向南俯冲,秦岭板块形成立交桥模式被抬起。由于佛坪地体为刚性地体,与汉南米仓山地体对冲拼接,此时碧口地块被挤出逃逸(汤军等,2002)。此时米仓山前的动力有可能变化为近南北向(如图4-24中的2号箭头所示)。

img110

图4-24 米仓山前复合动力变化过程示意图

3)晚燕山期-喜山期:来自华北板块的挤压动力较强(如图2-27所示),此时米仓山汉南地体已经和佛坪地体拼接,在米仓山前形成南北向挤压,形成米仓山前弧形构造。

碧口地块的作用相对较为复杂。喜山期,喜山大幅度隆起,松潘-甘孜板块向东逃逸,在松潘-甘孜板块的作用下,碧口地体有可能受到向东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南段西侧,松潘-甘孜板块的推挤形成小金弧形构造,这是松甘板块前端物质逃逸引起的(钟嘉猷,1998);同样碧口地体也可能会受到松潘-甘孜板块的推挤,产生向东的运动。即原来处于逃逸的碧口地体有可能被松潘-甘孜板块推挤回来,复合在米仓山前的动力可能为NNW向,甚至NW向(如图4-24中的3号箭头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