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米仓山前陆构造分段特征

米仓山前陆构造分段特征

时间:2022-01-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山前带是早期的一个向斜,后期地构造“借用”原有的构造,出现了米仓山前坳陷。米仓山弧形构造西端01线:这条线是九龙山→米仓山地震剖面。
米仓山前陆构造分段特征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三、米仓山前陆构造分段特征

如图4-16 所示,米仓山前缘与山前构造带-通南巴构造带并不平行,米仓山前缘边界为近东西向,而山前构造带:通南巴构造带、九龙山背斜为北东向(NE),该特征必然造成米仓山前的构造分段性,突出特征是中间向斜规模变化较大。由东到西,构造样式的变化为:

米仓山弧形构造东端04线(如图4-17所示):黑池梁地区为典型的双重构造,构造简单,通南巴构造带表现为一个断弯褶皱。通南巴背斜东部和米仓山地体距离很近,从米仓山基地逆冲上来的断层将通南巴构造带的黑池梁构造抬起,形成一个双重构造。

东部03线(如图4-18所示):马路背构造。由于通南巴构造带在印支早期具有雏形,因此米仓山向盆地冲断时,来自通南巴构造带的阻挡较大,由此形成反冲断层,形成典型的II类三角带构造。

米仓山弧形构造中部02线(如图4-19所示):仁和场构造。这个部位距离通南巴构造带相对较远,来自通南巴构造带的反冲较弱,以向盆地推覆为主,表现为双重构造。在山前带是早期的一个向斜,后期地构造“借用”原有的构造,出现了米仓山前坳陷。坳陷两侧为对冲断层,仍为一类三角带构造。来自盆地内的反冲力形成大两会背斜。

米仓山弧形构造西端01线(如图4-20所示):这条线是九龙山→米仓山地震剖面。构造由韧性的基底推覆带→山前冲断带→反冲三角带→山前向斜。山前坳陷较大。双重构造不明显。

从图4-20分析,米仓山造山运动的运动学特征表现为:从根部开始的隆升为主、平推为辅的模式。横向运动距离显然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