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动力学研究

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动力学研究

时间:2022-01-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将龙门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放在特提斯海的关闭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理解龙门山造山带不同部位的动力学差异。
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动力学研究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二、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动力学研究

龙门山北段的构造变形动力可能来自米仓山地块、碧口地块、佛坪地块的碰撞。

将龙门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放在特提斯海的关闭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理解龙门山造山带不同部位的动力学差异。碰撞过程中,板块首先接触的部位不同,造成造山带动力学、运动学、演化时间都有差异。盆、山之间互相控制,形成不同部位构造样式的差异。

罗志立等(1994、2005)论述了龙门山的崛起的动力、演化的运动学模式。总体认为:龙门山崛起的动力学机制是松潘-甘孜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扬子板块为俯冲盘,为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L(龙门山)型俯冲(刘树根,2003)(如图3-25所示)。但用松潘-甘孜板块的碰撞模式很难解释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样式的差异、山前盆地分块特征。

img72

img73

图3-25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示意图

注意到扬子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如图3-26(a)所示),在扬子板块和松潘-甘孜板块碰撞过程中,必然突出部位首先碰撞。扬子板块北端存在米仓山汉南地体,龙门山北端存在碧口地体,这两个刚性地体正好处于突出部。这两个地体一旦碰撞,是刚性地体对刚性地体的对碰,其动力必然向盆地内强烈传递,动力场将在盆地中形成一系列构造;随着扬子板块向龙门山下不断俯冲,盆地构造又控制造山带的发育过程(如图3-26(b)所示)。

印支期,特提斯海顺时针关闭(黄定华,1999;马宗晋,2003;Qing-Ren Meng,2005)。扬子板块顺时针旋转,到印支期末期,米仓山汉南地体带强力向NE秦岭海方向俯冲、挤入秦岭和松潘甘孜地块(如图3-26(a)所示)。扬子板块上东侧存在神农架地体、大巴山弧内存在武当地体。首先东侧的是黄陵地体和神农架地体向北俯冲,与武当地体对冲对接,形成大巴山东侧弧形。武当基性岩墙群及共生的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可能生成于南秦岭 8 亿年左右的小型地幔柱(董云鹏,2002),为刚性地体;黄陵地体和神农架地体也是古地体,这两个点首先碰撞。以此为支点,扬子板块顺时针旋转,汉南地体和碧口地体对冲对接,然后是佛坪地体。汉南地体刚性强度最大(郭振吾,1994),地体强行挤入秦岭造山带,形成秦岭造山带的“蜂腰”;同时佛坪地体反冲,也使得米仓山形成反冲断层,在米仓山前形成弧形构造;碧口地块被挤出逃逸(汤军等,2002);这些地块的古老基底急剧隆升抬出(如图3-27所示)。米仓山汉南地体和碧口地体以及佛坪地体的拼接过程如图3-27 所示。在此动力背景下,北部形成天井山-摩天岭古陆,为剥蚀物源区;拼接过程产生动力形成盆地构造雏形。

img74

图3-26 龙门山北端板块碰撞及动力模式

img75

图3-27 四川盆地北部秦岭造山带碰撞过程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米仓山汉南地体是俯冲盘上的一个地体,并且处于扬子板块的北端突出部,当碧口地体和米仓山汉南地体强烈碰撞时,动力向盆地传递,由此形成盆地内一系列的向斜、背斜。而正是向斜部位发育川西坳陷前陆盆地。嘉陵江组-雷口坡沉积时期,秦岭海逐渐关闭,北部隆起,逐渐形成嘉陵江组-雷口坡膏岩湖,在封闭泻湖中心沉积厚大的膏岩-岩盐。

相对而言,碧口地体处于推覆带内,对推覆带构造产生较大影响,而对盆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对整个造山带的影响不如米仓山汉南地体显著。

注意到米仓山汉南地体和碧口地体的缝合线走向为NE向(如图3-26所示),由此碰撞的动力也是NE向,动力向盆地传递,将在盆地内形成印支期构造雏形(如图3-28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