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侏罗纪世界的构造变化

侏罗纪世界的构造变化

时间:2022-01-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燕山旋回的构造运动主要有三期,扬子地台以中、晚燕山运动表现最明显。四川盆地受燕山旋回各构造幕运动影响,在侏罗、白垩纪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盆地周边地区开始褶皱回返,古陆崛起,沉积盆地范围逐步向内压缩。龙门山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为其后沉积白垩纪磨拉石建造准备了条件。
燕山旋回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五、燕山旋回

侏罗纪-白垩纪末时段的构造运动。燕山旋回的构造运动主要有三期,扬子地台以中、晚燕山运动表现最明显(如图2-12所示)。燕山旋回是陆相沉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盆地范围可能遍及整个上扬子区,且有几个沉积中心,如四川西昌、云南楚雄等。四川盆地受燕山旋回各构造幕运动影响,在侏罗、白垩纪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盆地周边地区开始褶皱回返,古陆崛起,沉积盆地范围逐步向内压缩。其间各古陆前缘的沉降中心时有迁移,但受川中稳定基底制约,围绕威远-龙女寺一带的中间隆起呈环状分布。

四川盆地燕山运动可以分为三期(罗志立,2005):下白垩统剑门关组、剑阁组,这两期以上升运动为主,早侏罗世相对平静;灌口组沉积后的燕山三幕运动,以褶皱运动为主,强度相对较大。扬子南北周边逆冲推覆继续进行。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秦岭发生强烈的陆内造山。使逆冲前缘向前陆隆起方向推移。如扬子地块北缘前陆坳陷(盆地)的逆冲前缘由印支期的巴山弧-襄广断裂向南迁移至镇巴-巫山(大巴山)和阳日弯、南荆、潜北、天门河、乌龙泉断裂一线,江南隆起的向北推覆在江汉地区形成对冲结构。

img17

图2-12 中国南方中燕山期(J-K2)构造纲要图(据马力,2004)

秦岭造山带;I1西秦岭造山带;I2小秦岭-北淮阳前陆褶冲带;I3桐柏-大别花岗岩岩穹;I4北秦岭推覆体;I5南秦岭推覆体;I6大巴山前缘推覆体;I7苏鲁造山带;

三江造山带北段:Ⅱl松潘-甘孜造山带;Ⅱ2雅江-义敦造山带;

三江造山带南段:Ⅲ1波密-腾冲地块;Ⅲ2怒江新特提斯造山带;Ⅲ3昌宁-孟连造山带;Ⅲ4兰坪-思茅盆地;

华南板块:Ⅳl东部沿海小型盆地与火成岩活动区;Ⅳ11下扬子I型花岗岩粗安质盆状火山岩活动带;Ⅳ21九岭怀玉基底拆离造山带;Ⅳ31宁波汕头I型花岗岩中酸性带状火山岩活动带;Ⅳ41丽水梅县s型花岗岩中酸性盆状火山岩活动带;Ⅳ51浙闽粤陆盆与中性火山岩潜伏火山岩活动带;Ⅳ2中扬子-十万大山中型盆地分布区;Ⅳ12中扬子盆地群;Ⅳ22湘中盆地群;Ⅳ32十万大山盆地群;Ⅳ42雪峰山基底拆离造山带;Ⅳ3武陵山-南盘江隆起区;Ⅳ31南盘江褶皱带;Ⅳ32武陵山冲断褶皱带;Ⅳ4川中-楚雄大型盆地区;Ⅳ41一川中大型盆地;Ⅳ42康滇基底拆离造山带;Ⅳ43楚雄大型盆地;

华北地块:Ⅷ合肥-周口盆地;

台闽新特提斯造山带:V1长乐-南澳碰撞带;V2台闽块;V3东沙-澎湖岛弧带;V4台湾活动带。

晚侏罗世末的中燕山运动使盆地再次上隆,这是中生代陆相盆地形成以来,继晚印支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比较重要的构造变动。中燕山运动在江南隆起以东的广大地区,褶皱运动表现十分强烈,地层(包括震旦纪到侏罗纪的全部沉积盖层在内)发生强烈变形,江南隆起西缘受其影响也褶皱成山。但是进入盆地内部褶皱运动已不明显,主要是强烈的抬升,造成侏罗系上部地层大幅度被剥蚀。经过中燕山运动,东南侧的古陆向盆地推进,致使盆地东南侧的边界已压缩到七跃山和黔中隆起北坡一带。龙门山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为其后沉积白垩纪磨拉石建造准备了条件。

侏罗纪晚期的构造变动对扬子中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为鄂西黄陵地区形成近南北向-北北向褶皱构造,形成黄陵背斜和当阳、秭归向斜。华北、秦岭-大别与扬子板块自东而西逐渐闭合俯冲,引起南北两大弧形构造逐渐接近、复合,在黄陵地区形成三角区,同时还受到两侧秦岭-大别和江南带NE和SE向区域应力合力,即导生东西向应力作用,产生自东而西的压应力,同时复合中国东部此时的区域构造作用产生的NNE向构造应变,形成太行-武陵NNE向应力梯度带,在地表表现为华蓥山逆冲褶皱带。其二,晚侏罗世时期,沿秦岭-大别南缘一线先后在先期印支晚期碰撞逆冲推覆构造的基础上,再度发生大规模的向南的巨型逆冲推覆构造,而且由于其南侧具体边界条件的不同,随地而异发生差异非均一变形(或米仓、神农架结晶基底的抵抗作用),形成平面上首尾相接连续的弧形推覆构造,自东向西如大别南缘、武当、巴山弧、汉南(向北)等弧形构造(如图2-12所示)。

西秦岭南缘若尔盖地块的褶皱冲断活动以阿玛尼卿裂陷槽的闭合开始,在三叠纪末随着古特提斯的关闭而进一步加强,其后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的陆内会聚中再次改造,造成区内强烈的褶皱冲断。在这一构造应力场背景下,沉积盖层与基底之间、基底内部均发生了滑脱,由此产生地层的相互叠置、加厚。在浅部的盖层中以地层的缩短和冲断来实现,在地壳深部通过塑性及韧性剪切使地层缩短。在这一持续变形过程中,沿着现存的软弱面发生了壳内俯冲,由此在深部和浅部之间出现能量的梯度分带,深部剪切作用导致能量的聚集,造成地壳物质重融,进一步加强了地壳的塑性,同时形成花岗质岩浆上涌,侵入盖层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