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亦师亦友三十年

亦师亦友三十年

时间:2022-01-25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亦师亦友三十年吴健平[1]我是198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但在此之前就已和梅老师相识。来华东师大后,有机会和梅老师一起工作。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我们一起去西藏,梅老师是同行者中年龄最大的,在其他人或多或少有高原反应时,梅老师依然精力充沛,谈笑风生,使我们钦佩不已。值此梅老师八十华诞之际,祝梅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亦师亦友三十年_巡天察地梅安

亦师亦友三十年

吴健平[1]

我是198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但在此之前就已和梅老师相识。1984年暑期,我还在北大读研究生,跟随我的导师毛赞猷教授参加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调查,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主持,华东师大、南京大学、北京师大、东北师大以及内蒙古的一些单位一起参与。1984年暑期在试点区赤峰市进行联合野外调查工作,当时参加野外调查的人员有近百人,聚集了国内高校最早从事遥感的专家教授,梅老师作为土地利用组组长带了韩雪培老师以及华东师大的几个研究生一起参加。第一次见到梅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知识渊博,没有架子,很喜欢和学生交谈,同时还是我们浙江老乡,所以,在野外考察中,经常向梅老师请教,梅老师也总是很乐意讲解,可以说梅老师是我遥感的启蒙老师之一。

来华东师大后,有机会和梅老师一起工作(梅老师当时是华东师大遥感与地图教研室主任)。尽管来华东师大后的最初几年主要是参与刘树人老师主持的山西省“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项目,但梅老师一直对我的工作给予指导,记得我在做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时,梅老师根据他之前在山西农业遥感调查工作中的经验,给我详细介绍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与地貌的关系以及基于地貌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1992年,我报考华东师大西欧所刘君德老师的区域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因为当时华东师大地图与遥感专业还不是博士点),刘老师委托梅老师一起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使我有幸能成为梅老师的一个学生。为了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梅老师把他联系到的上海规划局项目——上海市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交给了我,这不仅使我的论文研究有了经费支持,同时也使我第一次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梅老师不忘给我指导和帮助,有一次梅老师因病住院,我去医院看望他,在医院里,他还和我认真讨论项目的开展。现在回想起来,尽管后来也承担了很多项目,但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帮助最大。

如果说在学校里,梅老师是一个谆谆善教的好老师,那么在校外梅老师更像是一个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过去近30年里,我有幸多次和梅老师一起出去开会考察,北到吉林,西到西藏,南到香港、柬埔寨,在旅途中,梅老师总是很健谈,从他的个人经历到地理系的往事,使我们在笑谈中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我们一起去西藏,梅老师是同行者中年龄最大的,在其他人或多或少有高原反应时,梅老师依然精力充沛,谈笑风生,使我们钦佩不已。

值此梅老师八十华诞之际,祝梅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注释】

[1]作者简介:吴健平,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