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地震相关名词

地震相关名词

时间:2022-01-22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次地震现场调查表明,震中和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在沿发震断层及断层上盘或下盘偏离一定距离的地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地震相差1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
地震相关名词_野外3D地质信息

第二节 地震相关名词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大地发生震动,地面颠簸摇晃,强烈时人都站立不稳。现将与地震有关的几个名词简述如下(图9-2)。

img87

图9-2 地震有关名词示意图

1.断层;2.地震波;3.等震线;4.地震烈度;5.河流在地震时改道

震源——震动的发源处称之为震源。

震中——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

震中距——地面其他地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源距——地面其他地方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极震区——震中附近地表面和建筑物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等震线——在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叫等震线。

距震中越远,震动越弱。很多次地震现场调查表明,震中和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在沿发震断层及断层上盘或下盘偏离一定距离的地方。

地震的震级——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如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 000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7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地震时人们会感到震动和摇晃,房屋墙上出现“X”形裂缝,水库坝体上形成张开裂缝等现象与地震波的波形有关。弹性理论中描述弹性体的形变有两种形态:一是压缩形变,一是剪切形变。由这两种形变相应产生两种波形,即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波)(图9-3),这两种波可以在无限介质内传播,因此也称为体波。地震波传播较为复杂,根据地震记录仪器记录到的波和振幅可分析计算出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等。

img88

图9-3 纵波(P波)和横波(S波)传播示意图

1.质点振动方向;2.波的运动方向;3.纵波;4.横波

地震波一般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也称压缩波(图9-3纵波),由于压缩波是由体积形变引起的,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在介质中形成压缩带与膨胀带相间出现,压缩波可以存在于固体、气体、液体介质中。

横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图9-3横波),也称为剪切波。剪切波是由于剪切形变产生的弹性波,只有固体才能传播剪切波,而气体和液体不受剪切变形的影响,故不会产生剪切波。

除了在介质内部同时出现纵波和横波之外,在靠近边界面附近还将出现另一种波,那就是面波。地球表面为固体与空气接触面,这个面的弹性性质差异最大,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半无限平面,在这个表面所产生的面波称为瑞雷面波,它有比纵、横波更为突出的特征:其一,沿自由表面传播,且只存在于地表某一深度范围内;其二,质点的振动只局限在沿波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的平面内,质点振动轨迹为椭圆;其三,波速约为横波速度的0.9倍。

地震研究部门在报道某地区发生的地震时,一般有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其中,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表示地震能量,即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地震相差1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各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不一样的,也不是倍数关系(表9-1)。

表9-1 地震的能量

img89

注:尔格:能量单位。1度电(1千瓦小时)=3.6×1013尔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