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崖壁危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

崖壁危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

时间:2022-01-22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崖壁危岩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本次调查发现,危岩体坍塌破坏后将为其上部危岩体的形成提供临空面。图5.9 各砂岩层中危岩体体积分布直方图图5.10 云冈石窟危岩体规模分布统计直方图及累计百分比图5.11 危岩体势能分布频率图
崖壁危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5.4 崖壁危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控制危岩体发育的主要还是构造裂隙和卸荷裂隙(图5.7),这与崖壁自身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直接由风化裂隙控制的危岩体比较少,因为风化裂隙发育的深度有限,难以构成危岩体的控制裂隙。但是,不能否定风化作用对危岩体发育的影响,因为不管是构造裂隙还是卸荷裂隙,其形成与发展演化都脱离不了风化作用的参与。

img72

图5.7 崖壁危岩体控制结构面统计

统计分析看,81%的危岩体均存在底部临空面。这意味着:①大部分危岩体处于悬空状态,岩体破坏后以坠落为主,冲击能量高,对下方游人威胁大;②在石窟开凿时,一般不存在这种临空面,这种临空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层差异风化和局部掉块。因此,崖壁危岩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本次调查发现,危岩体坍塌破坏后将为其上部危岩体的形成提供临空面。因此,常规的清除措施不宜作为危岩体治理的根本措施。

不同的地层中危岩体的发育情况明显不同。泥岩一般难以形成大型危岩体,其主要问题为自然风化,风化后形成的风化凹槽为上部危岩体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危岩体主要发育在砂岩地层中。图5.8为不同地层危岩体分布直方图

img73

图5.8 不同地层危岩体分布直方图

在云冈的第2层、第3层、第5层砂岩中,均有大量的危岩体发育(第7层位置较高,未做统计分析)。从危岩体的规模看(图5.9),第2层砂岩中危岩体的体积介于0.004~1.68m3之间,平均体积为0.40m3;第3层砂岩中危岩体的体积为0.005~13.43m3,平均体积为1.81m3;第5层砂岩中危岩体的体积为0.027~61.96m3,平均体积为5.45m3。图5.10为危岩体发育规模的累计百分比

第2层砂岩出露厚度较小,位置较低,上覆垂直压力较大,危岩体的数量较多,但规模均较小,一般可定为小型掉块。控制该层危岩体发育规模的原因主要为岩层自身的岩性,该层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物质成分复杂且均匀性差。受数量众多的层理控制,岩石自身被切割为小型块体,在卸荷裂隙与构造裂隙的共同作用下,岩石主要以表层掉块为主。

第3层砂岩是云冈石窟造像分布的主要地层,连续性好,岩性比较均匀,属于快速沉积形成的砂岩。该层砂岩的层厚大,层面及层理不发育,主要受间距较大的构造裂隙与卸荷裂隙切割,形成规模较大的块状岩体,并受洞窟开凿的影响,形成一系列人工危岩体。

第5层砂岩同样为石窟开凿的主要地层,其岩性与第3层类似。层理与层面不是控制危岩体发育的主要结构面,构造裂隙和卸荷裂隙的交切常形成洞窟上部的大型危岩体。

危岩体对下方游人的危害还与危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的危岩体坠落后的势能越高。考虑云冈石窟大部分崖壁为近直立的状态,因此危岩体的势能可定义为

img74

式中:γ为危岩体的密度,取2.5g/cm3;v为危岩体体积;h为危岩体中部到参观平台的垂直距离。

通过式(5-1)对所有的危岩体进行初步统计,可以得到势能的分布频率(图5.11)。

img75

图5.9 各砂岩层中危岩体体积分布直方图

img76

图5.10 云冈石窟危岩体规模分布统计直方图及累计百分比

img77

图5.11 危岩体势能分布频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