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的本地化兴起

翻译的本地化兴起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必须通过本地化而实现。目前,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份额中,本地化服务占80%,传统服务仅占20%。国际化产品的本地化营销理念,不但意味着带动了传统的翻译服务发展,而且意味着传统翻译模式的现代化革新。国际化产品的本土化开发之势如燎原之火,如果说传统的人工翻译像个人独唱,那么,本地化语境下的翻译就是合唱,需要团队协调和行业规范。
翻译的本地化兴起_共生翻译学建构

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必须通过本地化而实现。随着全球化商品与服务的网络化飞速发展,国际商品与服务的本地化侵入已尽显现。在国际化产品的本土化过程中,产品的翻译要能为目标区域文化所认同,使全球化的产品在目标市场里看起来完全像是本地习俗与风格的产品,让本地消费者对外来产品产生亲近感和舒适感。这就是国际化产品的本地化改造或本地化“变脸”。

国际化产品需要适应全球各种各样的市场,本质上说,也就是要适应各种各样的消费人群。目前,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份额中,本地化服务占80%,传统服务仅占20%。所以,本地化代表着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理念[5]。国际化产品的本地化营销理念,不但意味着带动了传统的翻译服务发展,而且意味着传统翻译模式的现代化革新。1990年,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LISA)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目的是推进产品的本地化、国际化发展;而本地化是为国际化企业提供语言与技术服务支持,使企业有效消除语言、文化、技术障碍,实现企业产品占领全球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产品的本地化形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必须对目标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目标市场、用户群、营销周期、产品更新、竞争对手、市场反馈、本土立法标准、国际立法标准等可能因素全面考量,才能尽可能减少企业产品的本地化风险。

全球企业的本地化进军过程中,对产品内容的翻译不仅仅是产品信息的传递问题,即: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层面的有效传递问题。还是技术规范与产品使用习惯的“适应性调整”问题。对产品的名称、商标、外观、包装、用户指南、产品标签等方面的市场预期,须考虑到是否与目标市场群体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产生冲突,以保障产品在语言、文化、技术规范等方方面面适应本地市场用户群的目标期待,而且所有这些必须经过市场测试才行。

国际化产品的本土化开发之势如燎原之火,如果说传统的人工翻译像个人独唱,那么,本地化语境下的翻译就是合唱,需要团队协调和行业规范。本地化翻译服务的技术、管理、效率要求很高,软件行业的本地化开发往往基于“高质量、低成本、新技术原则,是一种工具性的、功利性模式,它涉及技术革新、经济竞争、功能分化与全球跨越[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