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重庆大学成立人文艺术学院。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名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中文系划归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聘任董天策教授为新闻学院院长,马胜荣院长改任名誉院长。自此,新闻学院初步形成“本—硕—博”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引进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聘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2014年,学院已提交“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申报书;2015年,学校已划拨学院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一、学院办学历程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科学相济而衍重大。1929年,重庆大学创校伊始即设立文学院,诗人吴芳吉,作家艾芜,著名学者向楚、向宗鲁、商承祚、吴宓、杨明照等曾先后在此任教或就读,后文学院在院系调整中停办。1978年,重庆大学逐步恢复文科办学传统,发展人文、艺术、经管、政法、教育等学科专业,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学院。

1998年,重庆大学成立人文艺术学院。1999年,在原有人文学科教研室基础上,引进其他高校教师,组建广播电视新闻系,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拉开了重庆大学新闻教育的序幕。2004年,获批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建成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点,设立舆情研究所(中宣部直报点),新闻学成为重庆市拟建设重点学科。

2007年,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组建,重庆大学聘任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为院长。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与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招收“媒介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名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中文系划归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聘任董天策教授为新闻学院院长,马胜荣院长改任名誉院长。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2013年,学院依托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新闻法学”研究方向。自此,新闻学院初步形成“本—硕—博”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2009年,经教育部“985修购项目”审核批准,学院投入500万元资金建成技术设备先进、综合功能齐全的全媒体传播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由一个综合平台(媒介融合实验室)和六个专业媒介分项生产实验室(电视演播室、数字高清视频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传媒与舆情调查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构成。设备总资产525.34万元,实验中心场地面积720平方米。按照实际的业务流程环境,通过全媒体资源平台实现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生产流程再造,学生可以模拟“全媒体记者”和“移动记者”,编辑可以根据不同形态媒体的特点从资源平台中选取其中的内容,分别编辑成为纸质传播版本、广电传播版本、网络传播版本和手机传播版本等,真正实现内容的“一次生产、多次出版、多渠道发布”。

从2003年起,学院逐步与新华社重庆分社、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疆乌鲁木齐晚报社、华龙网、今日重庆杂志社、重庆融度科技、重庆广电集团电视制作中心、重庆人居周报、中央电视台重庆记者站、凤凰网重庆站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学生实习基地。学院每年均组织安排学生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新华社重庆分社等主流媒体实习,亦有部分学生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南方报业集团等主流媒体实习。每年有大量实习作品在各级主流媒体上署名发表。

2011年,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建新闻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院,聘任郑保卫教授为研究院院长。同年,与新疆乌鲁木齐报业集团合作建成舆情研究基地,为其报送舆情分析简报。2011年,与华龙网合作建成华龙网手机报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主要支撑。

学院注重国际及地区交流合作,近几年来先后与加拿大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建立“2+2模式”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雪城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S.I.Newhouse School of Public Communications)签署“3+1+1”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协议,与我国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生命与社会科学学院(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签署学生交换计划,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校区)(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

二、学院改革创新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新闻学院如何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快速发展,成长为一个与学校地位相匹配的专业学院?这是新闻学院挂牌以来党政班子着力思考与谋划的大问题。经反复研讨,从2013年起,学院确立了跻身全国主流新闻传播院系行列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入主流,有特色,成品牌”的发展路径。为此,学院近两三年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引进优秀师资。优秀师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引进知名的教授、博士,如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引进董天策教授,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引进陈绚教授。二是引进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聘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经过严格评审,“百人计划”学者入职重庆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同时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已先后选聘郭小安、齐辉、曾润喜三人为“百人计划”学者。三是引进海内外名校毕业的优秀博士,近年来已先后选聘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前来任教。

第二,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2014年,新闻学院先后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前一次是大幅度调整,后一次则是全新重构,力求使其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创新性、特色性,从而奠定学院人才培养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学院已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上重要日程。2013年起,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双向交流计划”,推进专任教师与媒体精英的双向交流。2014年,学院已提交“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申报书;2015年,学校已划拨学院100万元经费,实质性启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项目。

第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院发展。除了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国外访学外,新闻学院从2013年起开设“传媒大讲坛”,邀请国内外学术名家与业界精英前来讲学。譬如先后邀请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资深时事评论员、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杨锦麟,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董事长、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赵雅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海霞,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Dean Kazoleas,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等前来讲学。学院还积极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新闻学年会,董天策教授当选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2014年成功举办第四届重庆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随即创办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论丛》第1辑于2015年年初出版。

第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办学质量。首先,推进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譬如:实施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设置提前毕业门槛;实施毕业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按一定比例随机确定匿名评审的论文。其次,制定和完善了本科生、研究生奖励制度,规范了本科生、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种评奖评优的规则与程序,同时还制定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对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学术论文进行奖励。再次,制定了学院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与岗位管理办法,一方面让绩效奖励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与岗位管理的约束机制,努力营创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

三、学院现状与前景

截至2015年3月,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新闻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在校本科生45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近10人,海外留学生10人左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人,行政、教辅、实验人员15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5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3人。兼任全国性一级二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副主任等学术职务5人次;兼任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会副主任、评委,全国网络舆情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3人次。

近五年来,学院专任教师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庆市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项,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科研与教改,均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3年以来,到国内外高校深造的本科毕业生出现可喜增长。2013年有20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读研,其中赴美、英、法、澳、韩等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名校的有12人;2014年有34人赴国内外一流大学读研,其中,赴美、英、澳及我国香港地区名校的有10人。与此同时,本科生录取分数逐年提高,以学校自主招生方式报读本院的学生开始出现。2014年、2015年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来自“985”高校、“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录取名额中的比例,从2013年的不足1/4跃升到2/3左右。

根据学院2015年的工作计划,除继续大力引进优秀师资外,年内将申报“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形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相互支撑的专业结构;申报自主设置交叉学科二级博士点“新闻传播与法治社会”,将原来的一个博士研究方向“新闻法学”拓展为三个博士研究方向,即新闻法与媒介伦理、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中外新闻法制史,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学院“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与此同时,学院将积极筹建网络舆情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传播法与媒介伦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心,搭建新的学术研究平台,切实推进各项学术研究事业;完成重庆大学图书馆新闻传播学分馆的建设,为全院师生的教学与科研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在教学上,将以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抓手,切实推进若干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在全院师生中形成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教书育人环境。

2015年将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将初步完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布局。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未来发展将是跻身全国主流新闻传播院系的行列,建成一流的学科与专业,成为广大师生追逐梦想、培育英才、成就人生的精神家园。

(董天策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