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克病人健康教育

休克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符合上述①项及②③④项中的两项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均可作为诊断休克的参考。输液速度可参考收缩压数值做调整,使病人在短期内维持低血压范围。说明休克病人需要进行监护,重点监测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血气及微循环功能,为休克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护理提供客观依据,取得家属配合。5.预防压疮指导 休克病人属重症,多数需卧床,指导家属协助做好皮肤护理,对强迫体位的病人,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护。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急性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注不足,乏氧代谢逐渐增加,继而产生酸中毒,最终导致末梢循环障碍、细胞功能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休克诊断试行标准为:①有诱发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细速,频率>100/min,或不能触得;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指压皮肤后再充盈时间>2s,有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⑤收缩压<76mmHg;⑥脉压差<50mmHg;⑦原有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上述①项及②③④项中的两项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均可作为诊断休克的参考。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去除导致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

【疾病特点】 尽管休克的病因不同,但当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表现出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共同特征之一是任何类型的休克都有绝对或相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即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注状态,初期通过血管收缩等代偿机制尚可维持动脉压接近正常,迁延至失代偿期后即出现休克综合征,最后为细胞死亡

【健康教育要点】

1.急救护理指导

(1)卧位指导:说明救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让病人采取休克卧位,告知家属注意保持特定的体位,避免过多地搬动病人,嘱家属注意给病人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和顾虑,并注意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指导: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向家属说明维持呼吸功能是休克预防和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指导家属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止血指导:对有活动性出血者,向家属说明止血的重要性,告知对出血情况不要慌张,医生会立即进行止血。介绍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结扎或缝合止血等,指导家属配合观察止血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止痛指导:对疼痛病人,说明镇静止痛的基本原则,让家属理解酌情使用镇静止痛药的意义,强调严重的颅脑损伤和胸部损伤伴有呼吸困难的伤员禁用或慎用镇静止痛药。

(5)抗休克裤应用指导:告知病人和家属应用抗休克裤是现场抢救失血性休克迅速有效的方法,不仅可减缓或制止活动性出血,而且还能增加回心血量,保证心、肺、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最低灌注需要,还具有固定骨折的作用。应用时注意充气压力适宜,指导家属协助观察病人呼吸、血压、脉搏和神志情况,以随时调节压力。

2.输液护理指导 说明休克病人均存在绝对或相对血容量不足,扩容是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和循环灌注的物质基础,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伤员到达后,需立即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且针头粗大,必要时还可做静脉切开,告之家属病人躁动时注意维护好输液通道,保证治疗药物的输入。输液速度可参考收缩压数值做调整,使病人在短期内维持低血压范围(收缩压80~90mmHg)。补液过程中应注意保暖,有条件者可输入加温后的液体。

3.病情观察指导 严重休克伤员,需要动态、细心的观察多种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告知家属,此类病人意识、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脉搏与血压、呼吸、尿量、体温等均有明显变化,嘱家属如果病人表情淡漠而“安静”,或兴奋至狂躁,应及时报告医生。说明休克病人需要进行监护,重点监测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血气及微循环功能,为休克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护理提供客观依据,取得家属配合。

4.用药指导 说明液体复苏可选择晶体溶液、人工胶体、血及血制品。指导家属观察输液、输血部位有无渗出、肿胀、病人尿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指导家属协助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外,还要注意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5.预防压疮指导 休克病人属重症,多数需卧床,指导家属协助做好皮肤护理,对强迫体位的病人,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