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路及其演变

思路及其演变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密特朗上台伊始,即把改革高等教育作为振兴法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1985年,国家评估委员会获密特朗总统正式签署并开始运行,1989年的《教育方针指导法》正式规定,国家评估委员会隶属于国家总统,独立行使管理权,不需要对教育部部长负责。由此,法国政府正式建立了以国家评估委员会为执行主体,对法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整体评估的机制。

一、20世纪80年代前期社会党政府主导制定的教育战略

1981年,法国又迎来了7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正式参加竞选的总统候选人共有10名,其中,谋求连任的在职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与第三次问鼎总统宝座的密特朗被国人普遍看好。这次总统选举是在法国经济深受滞胀现象困扰,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因而,在职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一面许诺继续奉行第五共和国以来一直奉行的政治方针,做出种种姿态争取以希拉克为首的“戴高乐派”的支持,同时又针对不少选民中普遍存在的求稳怕乱的心理和密特朗上台后要解散议会的主张,提醒选民这次选举关系到“社会制度的选择”,宣称密特朗上台就是共产党“参政”。吉斯卡尔-德斯坦以“安定、团结、未来”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表示要把和平与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还发誓,如果再次当选,他要做到1988年任期届满时,世界舆论都认为世界上有3个先进国家:美国、日本和法国。密特朗则利用选民对吉斯卡尔-德斯坦执政7年的厌倦心理和人心思变的情绪,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要实行有别于吉斯卡尔-德斯坦现行政策的“另一种政策”,并以“就业、和平与自由”作为社会党竞选的主题。此外,他还在竞选策略上采取左右逢源的做法。1981年5月10日,密特朗在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吉斯卡尔-德斯坦,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五任总统。在6月份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社会党再次获胜,取得了议会491个议席中的285席。

社会党此次之所以能够在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相继获胜,很大程度上得归因于经济困难、人心思变。自“辉煌的三十年”结束以来,法国经济因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长期处于滞涨状态。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任期的7年里,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1980年仅为1.3%,1981年第一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7.5%,1981年4月底法国失业人数达170多万。物价在7年内上涨了一倍,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外贸和国际收支逆差严重。在政治上,由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长期把持政坛,官僚主义日趋严重,各种丑闻时有发生,使广大民众越来越感到不满。他们希望革新政治,振兴经济,扩大民主,并把这些希望寄托在更换领导人上。而一贯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党的政策主张恰恰顺应了他们的变革要求。

依次入主爱丽舍宫与马提翁大厦,并在国民议会中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这一切无疑为社会党实施其纲领和政策提供了保证。大力倡导“法国式社会主义”,同时甚为推崇个人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的密特朗上台伊始,即以“自由”、“民主”和“自治管理”为指导方针,极力推行以“权力下放”(la décentralisation)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1981年8月,国民议会通过《权力下放法案》,规定中央政府自1983年起,将分批把城市规划、住宅建设、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力移交给大区、省和市镇,充分发挥地方民选机构的作用。这一改革旨在使各个地方政府、个人有权积极、自由地参与本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及管理活动,在保证中央集权管理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扩大民众自由民主的行政管理权,鼓励地方投资和市场竞争,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在政府权力下放的背景下,社会党政府还提出了国土整治(l’aménagement du territoire)规划。国土整治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旨在促进全国人口合理分布和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激发落后地区的积极性,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扭转经济僵局。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党政府在提出这一计划时特别强调:“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服务应该为地区发展和国土整治规划的开展做出贡献”,同时开始将部分高等教育决策权、行政管理权逐步从中央转交到地方和高等教育机构,分散到各级教育负责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密特朗上台伊始,即把改革高等教育作为振兴法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密特朗的大力推动和时任国民教育部部长阿兰·萨瓦里(Alain Savary)的具体主持下,法国于1983年12月20日颁布了作为这一时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总纲领的《萨瓦里法案》。

《萨瓦里法案》是法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法案,它提出要创立“高等教育公共事业”,强调“全部中等教育以后的、包括大学校与继续教育,都应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萨瓦里法案》的主要内容表明了法国政府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决心,为改进大学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育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性提供了依据。它还提出了高等教育必须贯彻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原则。

具体而言,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办学方向和方法要面向现代社会,教学内容应迅速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为此,《萨瓦里法案》提出要改革综合大学各阶段的教学,加强对第一阶段学生出路的指导,开设一些职业性质的课程,在第一阶段结束时发给结业文凭;统一第三阶段学位的名称;增设博士后阶段的课程;在整个大学阶段增设一些新兴的跨学科专业,鼓励高等学校加强对应用学科的研究;加强外语教学。为了尽快提高法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该法还鼓励高等学校之间开展自由竞争,支持他们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并加强政府对高等学校质量的审查和评估。(为了对法国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监督,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萨瓦里法案》提出创建“国家评估委员会”。该法案第65条规定,国家评估委员会的使命是“对完成第四条规定的使命的成果进行评价。它同负责制定和执行教育和研究政策的机构一起,评议一切公立高等学校,评价由其执行的合同的结果。它拥有针对每件事到现场调查研究的权力。它可以建议旨在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的地理布局、学生入学条件和方向指导方面的措施”。1985年,国家评估委员会获密特朗总统正式签署并开始运行,1989年的《教育方针指导法》正式规定,国家评估委员会隶属于国家总统,独立行使管理权,不需要对教育部部长负责。由此,法国政府正式建立了以国家评估委员会为执行主体,对法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整体评估的机制。

所谓职业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进一步克服纯理论教学的倾向,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的教育与出路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所谓民主化则是指进一步赋予教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员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①在高等学校内部设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业与大学生活委员会,它们分别对学校的管理行使决定权、咨询权和建议权。②给予高等学校更多的自主权。③进一步改变高等学校招生中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增加对工农出身的学生的资助。

需要指出的是,以密特朗为首的社会党政府这一时期所推进的法国教育改革绝非仅限于高等教育,而是涉及整个教育领域,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等各个方面。而且它还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先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报告,继而通过立法程序加以推进。例如,社会党政府曾先后组建了10多个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性专门委员会,分门别类地对法国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措施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由这些委员会就各类教育的改革举措向政府提交报告或方案。在这些报告或方案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1981年9月以贝特朗·施瓦兹(Bertrand Schwartz)为首的工作小组提交的报告《青年人进入职业和社会》(L’insertion professionnelle et social des jeunes)、1982年12月以路易·勒格朗(Louis Legrand)为首的初中改革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为了民主的初中》(Pour un collège démocratique: rapport au minist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1983年12月以安托万·普罗斯特(Antoine Prost)为首的高中工作委员会提交的报告《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Les lycées et leurs études du seuil du XXI siécle: rapport du groupe de travail national sur les seconds cycles)。(邢克超.战后法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42—143.)而在立法方面,除了前已详述的《萨里瓦法案》之外,还有《1984年2月25日继续职业教育改革法》(La loi du 25 février 1984 portant réforme de la formation professionnelle continue)、《1983年7月23日非集中化法》(La loi du 23 juillet 1983 sur la décentralisation),等等。

1984年7月17日,密特朗再次改组政府,并起用原工业与研究部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担任总理。法比尤斯时年38岁,是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理。触发此次政府改组的直接原因是私立学校改革问题。为了践行密特朗1981年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建设法国的110条建议”中的第90条,即创立“一个广泛、统一、非宗教的国家教育体系”,莫鲁瓦(Mauroy)政府中的教育部部长阿兰·萨瓦里在1984年1月提出一项旨在加强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控制与监督的法案。该法案一提出,立即遭到受教会控制的私立学校当局及有关学生家长的激烈反对。右翼反对派也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抗议集会。6月24日,巴黎地区爆发了大约150万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持续时间长达14个小时。抗议者们打着“选择自由”的旗号,猛烈抨击政府的这一举措,反政府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迫于压力,密特朗在7月12日宣布收回此项教改法案,国民教育部部长萨瓦里被迫辞职。莫鲁瓦在受此打击后心力交瘁,萌生退意。而密特朗也希望通过改组政府,更换总理使选民恢复对社会党的信心,以继续确保社会党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

由于力推这项改革计划的国民教育部部长萨瓦里被迫辞职,以及相关法案被收回,法国学校的二元制得以幸存。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应当看到,诚如法国学者指出的那样:“这个插曲,除了再现了‘世俗者’和‘教权主义者’之间的传统斗争,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法国人对学校的新态度。他们更关心的是子女的前途问题,因为在学校学习是融入社会必需的经历,但同时也是难以顺利完成的事情,因为学业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且学习计划和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从那时起,大多数法国人,包括持世俗化倾向的人和左派选民,都认为最好还是保留这种二元制的教育系统,因为它可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测提供保障。这是因为法国人将自己视为学校的消费者,而这是统一的公立学校系统无法满足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要求从此超越了意识形态的争吵。”(杜比主编.法国史:从起源到当代[M].吕一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03—1704.

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左派总统、右翼总理“共治”时期的教育战略

自戴高乐创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法国政坛始终呈现出这样的格局:总统和议会多数同属一派,总统控制议会,驾驭政府。然而,1986年3月国民议会的选举结果,使这种格局首次被打破。

这年的3月16日,法国举行了五年一度的国民议会选举。这次选举既是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以来的第二次国民议会选举,也是法国左右两大派之间的又一次重大较量。在这之前,作为右派的保卫共和联盟(戴高乐派)和法国民主联盟(吉斯卡尔-德斯坦派)为“收复失地”,不仅握手言和,而且还共同推出“共和主义”的口号来同密特朗及社会党的“法国式的社会主义”分庭抗礼。选举结果,以希拉克为首的保卫共和联盟和以吉斯卡尔-德斯坦为首的法国民主联盟取得了选举胜利,并由此成为议会的多数派。3月20日,议会新多数派的代表人物、保卫共和联盟主席、巴黎市长希拉克受命组阁。由此,法国政坛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局面——一个代表着议会中第一大党的左翼总统和一个代表着议会微弱多数的右派总理共同执政,法国人把这种前所未有的奇特局面称为“左右共治”。

“共治”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法国政局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法国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多数派脆弱,新少数派强大,多年以来的两大派四大党的局面,由于以勒庞(Le Pen)为首的极右翼组织“国民阵线”进入议会而宣告结束。五股重要政治力量之间呈现错综复杂的态势。

希拉克担任政府总理后,采取自由主义的治国方针。他在推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实行企业私有化。希拉克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私有化和其他自由化经济政策,一方面是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企业主们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急于刺激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主扩大投资和招工,尽快实现“经济增长”,从速扭转230万人失业的不利局面,当然,也是为了在两年任期内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为1988年的总统选举捞取资本。

由于希拉克此次担任总理的时间不是很长,加之其把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制定和实施私有化和其他自由化经济政策上,因而在教育领域推出的重大举措不多。不过,他仍然力求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打上自己的烙印,而且,他就高等教育所发表的一些言论和采取的措施,也确实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1986年4月,希拉克在国民议会发表演说时以下述言论为新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定下了“自治与竞争”的基调:“在高等教育方面,自治的原则最终将要具体化。无论是新生入学时的选拔,还是毕业时领取文凭,都是如此。”(邢克超.战后法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92.)为了显示对高等教育的格外重视,希拉克特意在其政府中新设了一名主管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部长级代表(在当代法国历届政府组成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科研行政事务有时是合并的,有时则是分开的。有时虽然合并为一个部(例如“国民教育部”),但总理另委任一位“部长级代表”或国务秘书协助教育部部长处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事务,这位部长级代表或国务秘书的级别相当于部长。),并邀请原先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执掌教鞭的著名化学家阿兰·德瓦凯(Alain Devaquet)出任此职。不过,希拉克政府此期在高等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举措当属以下两点:

首先是高度重视加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此,在1986年成立的教育—经济委员会(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教育—企业工作组)紧锣密鼓地提出了不少旨在促进大学参与经济活动,尤其是强化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案和建议。仅在1987年,教育—经济委员会就提出了两个足以显示校企合作前景的重要报告:《学校与企业未来的25条建议》和《未来的另一种合作:2000年法国社会的教育体制》。后者强调:要大力发展工程技术教育,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工程师学院,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师和高科技研究人员;要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职业培训委员会和就业指导机构,使企业对培训更有效地实行监督,使继续教育更具活力;企业要加强同实验室的合作,以投资形式取得研究成果的股份并尽快开发,建立真正的技术转让中心,等等。

其次是力图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出旨在鼓励学校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竞争的新的改革举措。为此,负责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部长级代表阿兰·德瓦凯领衔起草了新的《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又称《德瓦凯法案》)。由于该法案出自右翼人士之手,其在许多方面和出自左翼人士之手并略具社会主义色彩的《萨瓦里法案》大相径庭,甚至是明显大唱反调。例如,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欲以“竞争、创造性和责任感”代替“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原则,鼓励学校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支持学校与个人冒尖。《德瓦凯法案》甚至规定,为保证新生质量,高等学校可对新生进行筛选。在高等学校自身管理方面,强调高等学校必须拥有自主权和竞争力,实现经费自主,可在一定限度内自主确定学生的注册费,可颁发本校的文凭,确保教授、研究人员在高等学校中的领导地位。此外,该法案还提出要恢复1984年以前的两级博士制度。

《德瓦凯法案》先后于1986年7月11日、10月29日由部长会议和参议院通过,之后提交国民议会讨论。由于《德瓦凯法案》的不少内容直接触犯了大学生、部分高中生及其家长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抗议与抨击。因而,自1986年11月17日开始,在法国不少大、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由此引发的骚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撤销《德瓦凯法案》。在这一过程中,还不幸发生了一名参加游行的大学生因遭警察棒击而死的悲剧。由此,德瓦凯在12月6日被迫宣布辞职,希拉克政府也不得不撤销此项法案,这次高等教育改革随之夭折。

左派总统和右派总理共治两年后,法国在1988年四五月间又迎来了新的总统选举。争夺总统宝座的角逐主要在卸任总统密特朗、总理希拉克和曾任总理的著名经济学家巴尔之间进行。由于这些年来主要政党皆已登台施政,但均无显著建树,过左或过右的政策已被事实证明都无法行之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难题,因此,各政党的政策主张开始趋于务实,并呈现出相互靠拢之势。因而,这次总统选举和1981年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是一次对左右翼纲领、政策之间的抉择,也是要不要变革法国社会的抉择。而这次总统选举主要不是纲领、政策的抉择,而是对人的抉择。候选人的个人素质、形象、政治影响力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密特朗为了能够在右翼力量略强于左翼的政治格局中蝉联总统,精心准备了能左右逢源的施政纲领和高明的竞选战略。例如,他在《告全体同胞书》中,在强调要恢复社会公正和安宁的同时,还主张增加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的投资,以此来缓解长期存在的失业问题。结果,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密特朗以54%的选票击败希拉克,成为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继戴高乐之后的又一位连任总统。1988年5月9日,竞选总统未果的希拉克递交辞呈。翌日,密特朗选定社会党的重要人物罗卡尔(Rocard)入主马提翁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