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汉语教育

国际汉语教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以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举办各类汉语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为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形成了1万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累计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为80个国家短期培训汉语教师达10万人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际汉语教育是面向全世界推广汉语,对外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事业,它是对外传播的窗口,同时也是增进中外人民友谊,加深彼此理解互信的重要桥梁。国际汉语教育致力于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和谐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对外汉语教学开始起步并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处于初创时期,教学类型主要是汉语预备教育,来华就读的留学生来自和中国建立了官方关系的国家,通过政府协议交换。同时,应许多国家政府的要求,中国开始派遣汉语教师前往这些国家任教,形成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最初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许多国家的汉语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国家汉办”)成立,统一规划、协调和领导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全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从单纯的汉语预备教育发展为各种课程比较齐整的汉语教学体系,多种类型、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体制基本形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的需求急剧增长,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国外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该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2004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首个成立孔子学院的协议。随后,世界各国敞开国门,申办孔子学院的热情方兴未艾,几年来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中外教育文化友好往来的合作平台,是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实力显著提升,全球范围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各国民众要求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办学质量持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50万人,开办各种层次的汉语课程18000多班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00多场,参加人数达500多万。目前,还有62个国家160多所大学强烈要求开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以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举办各类汉语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为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适应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中国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派出规模和培训力度。既加强培养和储备未来派出师资,又积极主动为各国培养、培训本土教师,招收外国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或进修汉语教学课程。目前已形成了1万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累计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为80个国家短期培训汉语教师达10万人次。同时,中国加强汉语教材建设,出齐45个语种对照的核心教材,积极开发多语种、多媒体教材和文化辅助读物,扩大海外教材和中国文化书籍的赠送,并支持各国的孔子学院编写适用于本土的教材。推动新汉语水平考试,使汉语水平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汉语学习者。

在做好汉语教学的同时,孔子学院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国内高校和孔子学院联手,广泛开展文艺巡演、教材巡展和文化巡讲活动,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世界中学生及在华留学生汉语竞赛,共吸引62个国家10万多名学生参加,为热爱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搭建了一座学习和友谊的桥梁,成为国际化的人文交流平台;邀请美、法、日等国多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官员访华,促进教育界的交流合作;邀请来自20个国家的青少年学生来华参加“汉语桥”国际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与俄罗斯、西班牙、法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活动,以语言为桥,加强国与国之间人民的相互了解,深化友谊;“孔子学院奖学金”规模继续扩大,三年来,共资助来自120个国家(地区)的近1.2万名优秀学生来华研修汉语,或在国际汉语教育等相关专业攻读学位。

科学规划、加强能力建设是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未来科学发展的关键。做好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运行体制和机制、相关法律规章的总体战略规划,谋划好孔子学院未来十年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宏伟蓝图、发展路径和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自2010年以来,已多次召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中外方理事、有关高校、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以及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等展开调研论证。召开北美、亚洲、大洋洲、西语地区(含拉美和西班牙、葡萄牙)、欧洲、非洲、东欧中亚地区(含俄语国家)7个地区性孔子学院联席会议;组织中外专家分赴12个国家,对50多所孔子学院进行了现场评估和分类指导。2011年,正在陆续召开各地区性孔子学院联席会议,抓紧研究制定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加强对各地区孔子学院(课堂)的分类指导。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挥着中国与各国多元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后还将坚持这一方向,努力为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服务,努力把优秀的中华文化、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建设综合文化交流新平台。未来十年,孔子学院坚持以汉语教学为核心,在做好汉语教学的同时,鼓励孔子学院突出特色,分类办学,建设一批特色孔子学院,以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更加关注办学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的专职院长和教师骨干队伍,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师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扩大教师和志愿者派出规模和质量,培养本土师资。

——实施“国际汉语教材工程”。加大教材的开发和推广,注重组织一线教师、跨文化交流专家、外国汉学家、国内外出版发行机构共同规划和参与教材建设,研究制定国际汉语教育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鼓励各国编写适用于本土的教材。同时,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表现形式,力求生动鲜活。

——继续探索地区性或国家性协调机制。加强各孔子学院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孔子学院向主流社会的拓展,既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又以新汉学为载体,深入开展跨文化交流和中国问题研究,发挥孔子学院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

放眼未来,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对话、和谐发展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使命,提供了新的机遇。新时期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将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坚持所肩负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为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再谱新篇。国际汉语教育工作凝聚着各国政府和人民,中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热情支持。开放发展的中国不断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致力于满足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需要,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