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墨学通史》简介

《中国墨学通史》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郑杰文教授主持的“墨学史研究”,是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中国墨学通史》,获中国文学一等奖。它由郑杰文独自完成,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由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第六章,近百年来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上)。
《中国墨学通史》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郑杰文教授主持的“墨学史研究”,是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中国墨学通史》,获中国文学一等奖。它由郑杰文独自完成,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由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专著分为上、下两册,86万字,除绪言外,正文7章,另加5个附录。第一章,墨学的形成与墨家的发展。第二章,战国时期墨学的传播与影响。第三章,两汉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第四章,魏晋至宋元间墨学的流传。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第六章,近百年来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上)。第七章,近百年来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下)。

二、基本内容

此专著在查阅近三千种古籍(某些典籍借助电子文本)的基础上,从210余种著作中剔查到数千条研究资料;然后进行归类研究,综合分析,系统考证墨学在战国时期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墨家的重要社会作用,论析战国以后历朝历代的墨学流传、影响与《墨子》的整理、研究。并在附录中列有较为详备的中国古今《墨子》整理和墨学研究论著目录、日本古今《墨子》整理和墨学研究论著目录,为学界寻求墨学研究资料提供方便。

三、主要创新

此专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就墨学创立,谓今传《墨子》53篇所反映的墨家学说,有一个较长的形成发展过程,“节用”、“非攻”、“兼爱”等学说形成在前,而“尚同”、“尚贤”学说最后形成;某些观点前后不一主要与墨家学派宗旨由前期“扶弱”转为后期“附强”有关。

(2)就墨家学团问题,首次提出墨家学团是一个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准军事学术结社组织。此学团在战国前、中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3)就墨家后学和派别,考证其经历过从孟胜掌控学团到田襄子接位失权,到“秦墨”内部自斗,再到“墨离为三”这四个阶段的变化。

(4)就墨家与上古典籍的关系,考证出墨家传《诗》、《书》有自己的独立的学术系统,提出对“梅赜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做研究。

(5)就“墨学中绝”及与之相关的儒墨关系问题,谓自汉人起的“视墨同儒”观念妨碍了《墨子》的流传和墨学的研究。

(6)就“儒墨为用”与墨道佛关系,谓唐宋以来的“儒墨为用”之争与经学史上的“宋学”反“汉学”思潮紧密关联,魏晋至宋元间儒墨道佛关系的纠葛反映着“学术争用”的社会史实。

(7)就墨学与明清实学关系,谓明清时的墨学重兴,与抵制心学的“经世致用”之实学的提倡有关。

(8)就墨学与西学关系,谓西方思想和西学方法的传入使墨学研究大兴,但在墨学研究特别是“墨辩”研究中,时有“以西解中”方法论的弊端出现。

四、社会影响

此著作出版后,《光明日报》(2006年8月19日)《书评》版、《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2日)、《诸子学刊》(第一辑)、《管子学刊》(2006年4期)、《澳门人文学刊》(第二期)、中国台湾《国文天地》(第24卷第11期)、韩国《东洋哲学研究》(第49辑)、日本《东方》杂志(326期)等12家学术报刊,发表学者署名文章,评说此著作的学术创新性;并有数篇博士学位论文、十数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种学术论著引用此著作。

此著作的出版,结束了战国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学派的墨家没有学术发展通史的历史局面,被学界同行称为“填补学术空白”之作。

鉴于其学术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力,此著作于2008年6月获山东省第2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每年设2项),于2009年9月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文学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