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渗透性的道德实践中融入德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模式

在渗透性的道德实践中融入德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模式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只有在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个人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精神等对学生德育的影响。这就是看似有形却是渗透性的德育教育模式。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总而言之,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性学习实践的舞台,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全方位立体式德育模式。

二、在渗透性的道德实践中融入德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模式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道德,也不能表现罪恶。”只有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才能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善的还是恶的,是丑的还是美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也只有在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个人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因此,我们不能把网络环境视为洪水猛兽,采取隔绝措施不让学生进入,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能够发挥潜能,进行创造性理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全方位育人环境和立体化德育平台。

(一)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将德育融进教育的每一根血脉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靠专职德育工作者去做,更要拓展到全体师生员工中。将德育融进教育的每一根血脉,先培养有人格魅力的人,然后再教有正确思想的人去创造事业的奇迹。在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学校后勤服务部门要做到服务育人,学校管理部门要做到管理育人。在全校上下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使德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是一种无形化的德育教育网络。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渗透性的道德实践中融入德育

还有一种有形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它就是散布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和时空的校园文化氛围。即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熏陶人的特色,让学生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直接体验的优势,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先入耳、入眼,进而入脑、入心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让优良的行为得到奖励,不良行为受到惩罚,使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将外部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学生在履行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的同时,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从而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能力。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精神等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例如,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就以其导师制、学院制和师生讨论、学生俱乐部、体育活动、节目仪式等文化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富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精神、自我负责精神与人格全面发展的学者。这就是看似有形却是渗透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三)提供创造性学习实践的舞台,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在毫无监督和约束的状态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会偏离道德的轨道。自律、慎独是古今中外的道德教育家所追求的最佳道德境界。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置身于无孔不入的网络不良信息之中,唯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方可拒其于千里之外,而培养自律精神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实践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的重要目的,不良信息最容易从认知和实践脱节之处打开缺口,重实践是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只有在学生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才能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实践的舞台,通过专题讲座、党团组织建设、道德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身体力行,实现两次转变。通过社会实践如军事训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来鼓励学生接受锻炼,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所蕴藏的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竞争进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的道德意识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生活,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积极、健康、向上、稳定的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性学习实践的舞台,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全方位立体式德育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