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中心于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以海洋经济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研究机构,也是全国省属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之一。本书获得2012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在1986年成立的海洋资源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此中心于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以海洋经济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研究机构,也是全国省属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之一。目前,此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兼职科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8人。经过多年发展,此中心现已形成了4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海洋经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及沿海区域(城市)经济。此中心下设区域经济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海洋资源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所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6个研究所。此中心现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1个,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2个硕士点。

二、主要成绩

(1)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并举。此中心曾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委沿海区域开发等方面重点研究课题1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海洋和区域经济方面研究课题40多项。曾主持完成“辽宁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主持完成“海洋对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度、作用机制与相关对策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6项,教育部一般项目6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项目2项,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励;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学术专著20余部,更加确立了全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心的地位。

(2)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此中心于2003年成功获批人文地理学博士点,这是中心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个极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申报了人文地理(海洋经济方向)辽宁省重点学科并顺利通过评审,这也是海洋中心历史上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以科研骨干为主的学术队伍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厅首批创新团队,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2008年,辽宁师范大学地理学获批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2009年又成功获批人文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还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基地。

(3)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此中心立足于沿海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课题。2001年以来,承担了辽宁、大连以及部分县区的“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特别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承担了沿海地市、经济区、园区规划等课题研究。在国家发改委的建议下,还承担了辽宁省与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研究的科研课题。

三、基本经验

(1)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此中心一直致力于有关沿海区域经济、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把突出特色的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作为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在该领域取得突破与创新,使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继续在国内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2)齐心协力、不断进取。此中心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凝聚着各位前辈学者、科研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此中心的建设成就、海洋经济研究进展,是在各级领导关怀下,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认真探索的结果。

(3)加强交流、突破创新。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国内会议,与各级同行加强交流,还指派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积极了解、学习其他先进思路与方法,坚持自主创新,从管理、科研等方面努力实现突破。

四、标志性成果

(1)韩增林编著的《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以辽宁为例》。该书共计40万字,研究了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存在问题与评价分析,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沿海地区、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政府、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供了智力支持。此研究成果代表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一个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该成果取得后,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项目的最终成果呈交给辽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受到了辽宁省副省长的批示。本书获得2012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韩增林主持完成的“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研究”项目。该研究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技术与手段、成果表达与应用等方面走在了同类研究的前列,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与表扬,并作为国内唯一的典型,由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推介,研究结论也为今后以主体功能区思想为主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以此项目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公开竞标,成功获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

(3)李悦铮主持完成的“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项目。该规划是未来长山群岛旅游业发展乃至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得到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很高评价。辽宁省省长和副省长都对此做了重要批示。该规划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广泛报道,荣登2009年大连十大旅游新闻事件年度十大新闻事件榜首。

(4)孙才志主持完成的“面向小康社会的水资源安全机理与储备理论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是较早提出开展水资源储备的研究设想并获得该领域的第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被列入《成果要报》(2006年第19期),辽宁省哲学规划办公室对上述成果进行了宣传与推广,项目成果于2008年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五、“十二五”发展思路

(1)以产出高质量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为核心,组织好中心的科研和学术活动。瞄准“标志性水平、标志性学术成果、标志性人才”的方向,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者队伍,努力实现基地在标志性学术成果方面的突破,以此带动基地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紧密结合基地科研总体规划,围绕中心科研发展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切实加强基地在省级以上项目、获奖以及学术荣誉等方面的工作。

(2)加大创造标志性学术成果的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坚持以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发扬已有科研平台的传统优势,参与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科研平台体系。在现有科研平台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与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起能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群。

(3)进一步明确重点研究方向,打造高水平学术队伍。以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核心,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逐步推进,争取更多的创新成果。以科研任务带动学术队伍建设,通过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建立高水平专职科研团队。

(4)科学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积极参与全国性重大课题研究基础上,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积极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承担地方各级政府委托的重大或应急性重要研究课题。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完善基地学科体系,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促进科研成果产出。与此同时,还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兼职教授与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推动沿海地区发展研究的交流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