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庆文化产业概述

节庆文化产业概述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节庆文化产业概述一、节庆文化概述(一)节庆与节庆文化节日与庆典结合起来称之为节庆,它是通过特定的主题文化活动将公众聚集起来,展示、表演和庆祝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文化活动事件。从文化的一般定义来看,节庆文化主要应包括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和节庆日期等方面的内容。如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现代节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节庆文化。
节庆文化产业概述_浙江海洋文化产业

第一节 节庆文化产业概述

一、节庆文化概述

(一)节庆与节庆文化

节日与庆典结合起来称之为节庆,它是通过特定的主题文化活动将公众聚集起来,展示、表演和庆祝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文化活动事件。包括有饮食节、电影节、艺术节、游行活动、展示活动、竞技表演、艺术和手工展览、民族节庆、专题节庆等,持续时间从一天到数月不等,包括种类繁多的展示、表演、分享与庆祝等活动。

我国节庆种类很多,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从文化的一般定义来看,节庆文化主要应包括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和节庆日期等方面的内容。[1]

节庆是在相对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庆则是与农业文明的发生、发展同步萌芽出现的,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然环境、调谐人际关系、传承文化理念的禁忌、风俗、祭祀、庆祝、娱乐等活动项目。它紧密伴随着一个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在代代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延续着、丰富着、发展着,在不断的综合经济生产与消费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信仰祭祀民俗以及游艺娱乐民俗等节日活动中,展现出了节日的文化性。

节庆文化本身是一个结构严密、体系完整的系统,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这个系统中,有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托,保证了节庆文化的持久存在和发展。诸多节庆活动反映着人类生活的现实,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追求。如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现代节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节庆文化。节庆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在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节日活动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地为其奉献生命活力和创造力,越来越多文化因素的注入,使其形成内容繁多、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诠释和演绎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节庆文化现象。

(二)节庆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的节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有着内容鲜明、独具一格的内外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其自身长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日渐完善并凸现兀立的结果,同时也是其最终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标志物。

1.地域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而散居各地,从而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分布特点。与此同时,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节庆文化各具特色、各具风格,所谓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体现了节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综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节庆活动,不难发现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切合当地实际和风俗习惯,有较强的娱乐观赏性。其地方文化色彩越浓厚,个性特征越鲜明,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广大的汉民族为主体的人群中,由于华夏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渊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节庆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冰雕节只能产生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冰城哈尔滨,牡丹花会只能产生在牡丹之城洛阳,龙舟竞渡只能产生在南方水乡,开渔节只能产生在东南沿海有渔业基础的港口城市或渔镇等。总之,在地域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各个地区的节庆民俗从内容、形式到载体的各种习俗差异,形成了传统节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2.群众性

节庆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活动,从历史角度看,节庆文化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与发展中,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散布、根植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节日都具有群众性,群众性正是心理认可和社会承认的表现”,每一个传统节日、每一种传统节庆都是普天同庆、人人共享,在群众长期的广泛参与中,节庆文化凝聚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较广泛的群众性能够形成一种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这种节日活动的人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某些压力来自一定的社会组织,有的则来自舆论和传统习惯”[2],这些压力对节庆文化的产生与延续具有维护和推动作用。而每一个社会中的人或者一个民族群体中的人,通过自动自觉的节庆活动参与,既可以体验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又可以进一步融入社会文化。因此,任何节庆活动都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缺少群众参与的节庆活动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3.传承性

传承性是文化的一种基本特征。我们知道,中华传统节庆无一例外地都起源于古代社会或者传说,早已积淀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作为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与此同时,表达民族情感、抒发节日情怀、追寻节庆精神的各种娱乐方式、表现形式、文学艺术、饮食习惯、礼仪规则等节庆手段,也都因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而世代传承,成为节庆文化的象征物、标志物。[3]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节庆文化不断有新的元素注入、产生文化变异,但其文化的主体内涵、表现形式以及主要文化载体在世代的传承中得以保存。

4.休闲

文化生活的休闲化和休闲活动的文化化已成为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大热门主题,随着“闲暇”活动逐渐增多,物质消费已不再是最终目的,温饱也不是生活的主要问题,人们开始着眼于工作时间以外的休闲活动,此时节庆作为经济活动本身也出现了“休闲化”的倾向。因此,不断满足生活小康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休闲生活的需求,是节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休闲研究的核心观点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作为节日休闲活动,人们的最主要目的是能够在节日里得到放松,让平常生活中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释放。[4]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开展节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素材,只需要在开发过程中转化为合适的体验、参与为一体的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可形成一定规模的节庆活动。如宁波的梁祝爱情文化节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演绎为亲情、友情和爱情,连续成功举办五届“蝶舞鄞州,情满人间”为主题的梁祝爱情文化节,并围绕该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观赏休闲活动,包括爱情嘉年华游园活动、民间文艺大巡游、盛世爱情百合婚典、中国爱情文化论坛、中意爱情文化节等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三)节庆的功能

中国不少市县都有节庆活动,各具风格的节庆、各具特色的文化、各具载体的城市,阐释了中国节庆多元、多层次的人文精髓,传递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促进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张扬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节日文化和文明。

1.节庆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剂

节庆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节庆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式,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节庆活动最早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各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办节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树立了所在城市的形象,也为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内在的活力,并逐步创造和固定了一个城市的风格。当提到德国的慕尼黑,人们就会想到盛大的啤酒节;提起巴西,就会想起全民参与的盛大狂欢节;提到法国的戛纳,就会联想到电影节的盛典;提到奥斯卡,就会联想起美国的洛杉矶;提到奔牛节,就会联想到西班牙;提起泼水节,就会想起云南美丽的西双版纳……可见,节庆文化已经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紧密相连。

有些节日甚至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特别是对第三产业有着相当可观的经济催生效益。如被誉为“音乐界奥斯卡”的美国格莱美音乐节,自1958年创办以来每年都会吸引全球数亿乐迷的关注,如今有全世界175个国家的200多家电视台转播,颁奖晚会有20亿观众观看,光电视转播收入就达32亿美元。节庆文化极大地影响和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又被称为节庆产业、节庆经济。

2.节庆推动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节日如果不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大众参与,久而久之,节日就会被遗忘。节日的特点就是通过大众庆典活动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没有节庆活动、大众参与这个载体承载,节日文化资源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和血脉流动,传统文化就不会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地传承至今。节庆活动不仅推动了举办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等精神领域的综合社会效益。

节庆活动的文化效应还突出地表现在节庆活动的文化传承功能上。节日是最能够反映文化特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它的凝聚力很强,凝结着人类起源、民族历史、氏族分支、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娱乐交际、知识技能传授、风俗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服饰等,这些地方文化现象,不论观念意识,还是日常行为模式、风俗习惯,都牢牢地凝结在节日文化之中。但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现在不同地域、民族间的交流不断加强,必然产生文化入侵、文化同构、文化流失等不良现象。节庆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传承与创新,起到维持和保护的功能。

随着各地民间节庆活动的开展,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的需求重新得到制作和发展,一些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又受到重视和发掘,一些传统的民间服饰、饮食等又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原先几乎被遗弃的民间文化不仅随着节庆活动的开展而获得新生,甚至是得到较大的创新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它们不仅扩展了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受到旅游者欢迎,而且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民间文化增添了新的自豪感,从而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5]

3.提升地区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节庆活动无论是开幕式,还是其他主体活动,都是围绕其地区或城市浓郁的海洋自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展开的,有利于凝聚为城市文化,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有着重要的聚合效应。节庆活动是全面展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面貌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或城市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和通道,更是扩大城市自身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被誉为“一座活着的渔文化古镇”、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浙江象山石浦古镇,拥有中国开渔节、象山开洋节、石浦三月三·踏沙滩、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一系列民间节庆活动,一面是渔港、渔船、渔文化为核心的海洋节庆活动异彩缤纷,延伸和拓展了海洋节庆活动的内涵与文化深度,另一面是古墙、古街、古镇文化,提升了县域石浦古镇的城市形象,两者相得益彰。

在追求节庆活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和最大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之外,节庆活动还必须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文化思想、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去指导节庆活动,把它放在区域城市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从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区域城市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传递区域城市整体形象的播种机[6]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中国沿海的区域城市如大连、青岛、舟山、宁波、厦门、泉州、湛江、北海等纷纷大力挖掘和拓展传统海洋文化,以发展自己的优势海洋节庆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区现代文明城市形象的重塑与重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