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

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有效地让“负能量”得以“转正”。“负能量”是源于物理学的一个名词。“负能量”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能迅速把人的心情拉低,让人消沉的东西”。对“负能量”的素材的得当处理技巧往往对品德课正能量的宣扬起到积极作用。

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马 莹

摘要:在小学品德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负能量”的教学素材,其目的是用于说明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负能量”的素材往往会产生害怕、回避,或有意地放大等不当应对,因此,找准办法,恰当拿捏那个度就成为驾驭此类教学素材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解读,并究其原因,才能杜绝“负能量”的产生;需要我们弱化“负能量”,减轻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强化正能量的价值;还需要我们运用“负能量”的反衬力量,通过正反的强烈对比,来弘扬正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有效地让“负能量”得以“转正”。

关键词:负能量;解负;减负;消负

“负能量”是源于物理学的一个名词。“负能量”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能迅速把人的心情拉低,让人消沉的东西”。而在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科书中存在着许多反面的例子:如《竞争与合作》的插图中出现孩子生活中不正当竞争例子;《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出示了孩子不珍惜时间赖床、做作业拖拉的例子;再如《法律,生命的保护伞》中,出示了一些青少年违法的案例……这些辩证的两难题,成为我们品德课教学中的“负能量”的素材,而也正是这些教材中的“负能量”的例子,折射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负能量”的事情,它干扰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这样的教学素材,采用不当方式,则会使品德教育偏离其育人的价值本位,影响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对“负能量”的素材的得当处理技巧往往对品德课正能量的宣扬起到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者要着眼于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实际,依据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促进思想品德教学负能量及时“转正”,回归其应然的价值本位,积聚教学正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