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准“缝隙点”,让学生把故事读丰厚

选准“缝隙点”,让学生把故事读丰厚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的作品不会把故事讲得很满,会存有“缝隙”,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但绘本没有把这些内容一一画出来,而是作为“缝隙”来处理了。教学时,紧扣上文中的“转折点”顺势引导学生填充“缝隙”,展开想象,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读得更饱满,更深透,更有情味。“缝隙”不仅指“空白”之处,还包括可“改编”之处。发现这样的“缝隙”,老师首先要有发散思维,如此,才会引导学生去发散去创造。

好的作品不会把故事讲得很满,会存有“缝隙”,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上文中之所以有“狼大叔出现在门口母鸡一家‘非常态’反应”,是因为之前他们吃了许许多多狼大叔送来的煎饼、蛋糕甜甜圈。当时他们一定非常惊喜,一定吃得津津有味,一定直夸这位送来礼物的“圣诞老公公”。但绘本没有把这些内容一一画出来,而是作为“缝隙”来处理了。教学时,紧扣上文中的“转折点”顺势引导学生填充“缝隙”,展开想象,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读得更饱满,更深透,更有情味。

“缝隙”不仅指“空白”之处,还包括可“改编”之处。可以这么说,所有作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无法表达出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那个“完美世界”,所谓“言不尽意”是也。有的甚至有遗漏或错误之处。《我家是动物园》是这样介绍 “曾祖母” 的:“她是只猫头鹰,总是打盹,半睡半醒,虽然她平常只会说 ‘啊’‘嗯’,只要和她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很温暖、很祥和。她没有牙齿的嘴巴,笑起来呵、呵、呵的。”显然,因为“曾祖母总是打盹,半睡半醒”和“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间活动”的生活方式有些类似,所以成了祥太眼里的“猫头鹰”。孩子的眼里“曾祖母”只能成为“猫头鹰”吗?国宝级动物“熊猫”是不是也适合“曾祖母”的身份?吃得少动得少的“乌龟” 是不是和“曾祖母”的生活方式更一致……总之,只要两者有相似性就可以链接。发现这样的“缝隙”,老师首先要有发散思维,如此,才会引导学生去发散去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