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攻击的秘密》

《攻击的秘密》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攻击的秘密》一书中,劳伦兹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揭示多年来观察的潜伏于本能之中的自然界动物的“攻击行为”,探讨了存在于人类或动物之间的、多年来抑制攻击冲动的演化结果。它们是对攻击行为的修正、转移和疏导。  作者认为,攻击行为的通常受害者之一是最亲密的人。  总的看来,《攻击的秘密》更多地比较人与动物的行为。
《攻击的秘密》_影响世界的62部

  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

  成书时间:1963

  推荐版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1903-1989年),奥地利人,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1903年在奥在利维也纳出生,从小就喜爱收养各种小动物。从大学时代开始,劳伦兹便一直潜心于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并于193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37年劳伦兹受聘于维也纳大学,后来由于二战爆发,劳伦兹于1942年到1944年进入德国军队当军医,战争结束后,于1948年成为艾顿堡的比较行为研究院院长,1950年创立马春斯·蒲朗克行为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劳伦兹在学术上获得的成就十分突出,他在动物行为方面撰写的通俗作品更是深受各地读者的喜爱。在《攻击的秘密》一书中,劳伦兹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揭示多年来观察的潜伏于本能之中的自然界动物的“攻击行为”,探讨了存在于人类或动物之间的、多年来抑制攻击冲动的演化结果。由此,劳伦兹将动物行为研究扩展到了人性的领域。劳伦兹的主要著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雁语者》、《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攻击的秘密》等。

  【内容提要】

  劳伦兹的《攻击的秘密》虽说是学术著作,却没有故做高深的专业术语,即使普通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在谈到攻击性问题时,劳伦兹认为,动物都具有攻击本能,常常攻击同类伙伴,这里边含有通过种内斗争进行自然选择的意义,是有利于物种的,然而过量了也有很大危害性。一个生物如果长期得不到机会以某种方式释放攻击能量,就会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想法找渲泄途径,如乱走、游泳、奔跑等,但最可能的是变得咄咄逼人,攻击自己的同类。作者提出,在自然界,斗争一直是存在的活动过程,在护种作用的淘汰压力下,他们的行为机制和武器是如此发达,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来。同类斗争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在一可居地能公平地分配到居住空间。许多动物的族内攻击行为决不会不利于种族,相反地,这是使这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作者认为研究动物的攻击性是很有意义的。一次,当作者在暖海里对珊瑚鱼作实地研究时,清晰地看到攻击性在护种上所担任的功能,于是,作者立刻对研究攻击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行为科学家对攻击性的自然史有相当多的了解,所以能够对人类许多不良的攻击功能加以解释。所以说,对疾病的根源有深切的了解,就相当于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这只是必要条件中的一项而已。

  关于攻击的仪式化问题,作者认为由于意识到攻击的危险性,动物和人类都改用一些仪式化的动作来替代或缓解,比如一只小狗面对不友好的大狗会仰面朝天倒下,露出最易被攻击的喉咙和腹部,那意思是:“我服了,想咬就请便吧!”一般大狗见到这个仪式化动作,往往就停止攻击了。弱者的另一种方法是转而攻击其他不相干的事物。

  作者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进化曾经“发明”了哪些机能,以便让攻击用不伤人的途径表现出来。还描述了仪式在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与由首先责任引导出来的人类行为模式有何相同之处。作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途径,以便读者对四种不同形态的社会组织有相当的了解。第一种是无名氏的群众,在这种团体里,任何攻击都可以自由地被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攻击缺乏个人的意识与个体间的聚合力。第二种是居住在殖民巢的其他鸟类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它们在结构上的惟一根据是版图———对特定区域的防御。第三种是值得注意的老鼠的“大家庭”,这个团体的分子彼此并不把对方当做独立的个体来认识,而是借着部落特有的气味互相认识的。它们彼此间的社会行为也是值得注意的。当各派系发生争执时,它们攻击异族部落的每个分子。第四种形态的社会组织是借着个体间的爱情与友谊的结合来防止社会分子们相互的争执。作者说攻击的仪式化中最重要的仪式是求和和欢迎仪式。它们是对攻击行为的修正、转移和疏导。作者以抽烟为例。说两个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领斑狼和花鹰都不想再打仗了,但谁都不愿先说出那句示弱的求和请求,两个心怀敌意的首领只好尴尬地坐在一起闷声不响,最后不约而同地把攻击心理转移为毫不相干的猛抽烟叶,以及讨论烟叶质量味道等,进而互相以品尝对方的烟叶发出求和暗示,达成停战协议。抽过这“和平之烟”后,双方也就不再对抗了。对此,作者加以解释说,同种类分子中所产生的攻击抑制力,其行为样式称为屈服态度或求和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源起和原来的功能,是抑制攻击和求和的行为动机。在武力竞争的场所中,彼此之间永远有拒斥力,如果减缩活跃于特殊对象之间的拒斥力会产生和吸引力一样的效果。

  作者认为,攻击行为的通常受害者之一是最亲密的人。劳伦兹指出,越是亲密友爱的小团体,内部攻击本能就被压抑得越厉害,从而也就越容易引发攻击。他说:“没有一种爱是没有攻击性的。”“爱的对象也是攻击的对象。”

  在论述个体距离时,劳伦兹举了一个例子,说一群穴鸟停在电线上,每两只之间的距离相当于相互间嘴啄不到的距离。于是大家就成为一个刚好能抑制住攻击本能的友好团体。这就叫个体距离。

  总的看来,《攻击的秘密》更多地比较人与动物的行为。全书前面大部分还是把人与动物的行为掺合着讨论,从后面第十二章起,作者的视角完全回到人类自身,干脆撇开动物,专门讨论起人的社会行为来。劳伦兹开始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各种错误的攻击行为。这是因为“自我认识的三大障碍”,作者指出一些人类的内在障碍。许多人因为有这些障碍,因此不承认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不能领悟到他们的行为是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这些障碍的产生,第一是来自于否定因果关系,因为它与自由意志背道而驰;第二是来自于精神上的自傲。在如何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上,老先生提出“爱一切人”的口号,这反映出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来关注、反思并试图揭示和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特点。

  精彩语录

  1、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个大障碍,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是由动物进化来的。

  2、在自然界,斗争一直是存在的活动过程,在护种作用的淘汰压力下,他们的行为机制和武器是如此发达,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来。3、在武力竞争的场所中,彼此之间永远有拒斥力,如果减缩活跃于特殊对象之间的拒斥力会产生和吸引力一样的效果。

  4、除非先了解整个体系的构成元素,否则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它们的。而且,体系的结构愈复杂,遭遇的困难也愈多,必须同时在研究与教导两方面下功夫后,才能克服它。非常不幸的是,就我们所知道的范围内,行为模式的结构似乎是地球上最复杂的体系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