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原明珠再放异彩

高原明珠再放异彩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共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丽江总人口的58.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案例四 高原明珠再放异彩

一、案例呈现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共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丽江总人口的58.3%。

改革开放之初的丽江,交通不便,封闭落后,生活贫困,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习惯。1978年,全市人口87.4万,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人均1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元;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丽江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优势特色经济,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到2007年,丽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4.8亿元,是1978年的5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84元,是1978年的36.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8元,是1978年的3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22元,是1978年的29倍;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也由1978年的53.3∶19.7∶27改变为21.1∶33.4∶45.5。丽江古城、老君山、东巴文献古籍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丽江市还获得了“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欧洲人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等称号。

什么原因使丽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变成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经济,千方百计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彰显文化,扩大开放,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是其成功之道。

第一,解放思想,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经济。

在深入认识区情、探索丽江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丽江人深刻地认识到:丽江的农业,因为自然条件的立体性和分散性、交通运输不便和农民素质较低等原因,虽为基础产业,但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丽江的工业,因为起点低、基础差、远离市场、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支柱产业;丽江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国家近期水电开发重点不在丽江,一定时期内水电也不可能成为丽江的主导产业。只有发展旅游业,既符合丽江实际,又具有比较优势,因为:首先,丽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丽江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不化、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植物王国”的神奇的玉龙雪山;有世界上集深、险、奇、绝、秀为一体的最壮丽的大峡谷——虎跳峡;有风光如画的“长江第一湾”;有被国内外学者称为横断山植物基因库的新主天然植物园;有仙境瑶池般的百里杜鹃王国老君山;有一天能见三次日出和日落的黎明丹霞赤壁红石林风光;有“环球第一树”之称的万朵山茶王等。丽江地处滇川藏民族地区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汉、藏、彝、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享誉世界的人文景观。丽江有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有保存了唐宋音乐原形而又自成风格、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丽江有博大精深、以人类至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载体的东巴文化;有至今仍保留母系社会形态的摩梭文化;有集多种宗教为一体、象征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经典之作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白沙壁画等。其次,旅游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再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形成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整个旅游业的大发展。

第二,积极推进,千方百计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选准旅游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后,丽江就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心一意把旅游产业办成精品,做大做强。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大力开拓海外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把丽江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集散地功能;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特色,把丽江打造为旅游文化名城;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实现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丽江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第三,彰显文化,增添丽江旅游业的无穷魅力。

要改变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单调模式,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是“孪生兄弟”,赏丽江山水—游丽江古城—品丽江文化是丽江旅游的“三连环”,缺一不可。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平台;文化产业的繁荣,为旅游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第四,和谐发展,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丽江能够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大发展,除了找准优势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继承发展了“和为贵”、“和为先”的民族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建设和维护各民族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社会大环境。丽江的纳西族有一种叫做“和合”的哲学文化理念,坚持“和合”的为人处世原则,比如纳西族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历来坚持善待自然、亲和自然、保护森林、保护水源、重视生态环境;政治上纳西族非常重视与中央政权及周边地区和其他民族的“和合”关系,自元代以来一直拥戴中央朝廷,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谐,与藏、白等周边民族建立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关系;经济上纳西族坚持和为贵与信为本,与汉、藏、白各民族联合开发了著名的茶马古道,建造了丽江古城这样的历史辉煌;文化上纳西族一方面创造了东巴文化这样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同时实行广纳博采、兼收并蓄的“大和”方针,吸纳了汉、藏、白、道、佛、回等各民族各宗教的文化精华,始终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

——《高原明珠再放异彩——云南省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日。

二、案例讨论

1.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2.从丽江发展的具体实例谈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三、案例点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丽江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丽江在前进道路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发展美景,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三章和第六章。具体来说,适用于绪论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适用于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中讲授“社会存在”问题;适用于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中讲授“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三节中讲授“科学发展观”问题;适用于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四节中讲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

3.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

(作者 何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