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结构趋近,这是互联网大众化的表现。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互联网在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着互联网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更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多项管理法规和条例,监督、治理互联网环境。

案例四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一、案例呈现

互联网(Internet)又译成因特网。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互联网也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4月20日,中国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全球互联网的连接。这是中国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成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1998年5月,经国家批准,同意建设中国长城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民数量都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我们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推出的几组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变迁。据报告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随着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结构趋近,这是互联网大众化的表现。在十大互联网应用中,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三大互联网基础应用均榜上有名,使用率均超过60%,说明互联网基础应用是网民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方面,在网民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是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较好的5个省市,这5个省市的IP地址域名、网站拥有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国网站中,增长最快的是CN下的网站数,目前已经达到137万个,占到中国网站总数的71.4%,CN域名成为我国网站使用的主流域名。台式机仍为目前上网设备的主流,有87.3%的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网民在家里上网的比例为74.1%,家庭是网民主要的上网地点,家庭上网计算机规模也是政府和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互联网给网民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娱乐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帮助。首先,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民表达民意的重要场所,成为社会各阶层理性探讨问题的重要平台,成为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因为有了互联网而大大地加强了。其次,互联网已经成为官民沟通的极其重要的渠道,政府高度重视网民的言论,重视互联网所发挥的及时、快速、高效传播信息的作用,重视互联网所起到的沟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网络缩短了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领导人走进网络,亲民近民,也激发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再次,网络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中国人开始习惯并依赖通过互联网来解决生活中的需求,网上看新闻、查信息、互动聊天、购物、拍卖、交友等等,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生活形态。就连处于互联网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一些农民,也学会了用互联网做蔬菜、水果的生意。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互联网在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一些淫秽物品在网上传播,特别是日益泛滥的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等,更成为互联网的顽疾。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着互联网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更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多项管理法规和条例,监督、治理互联网环境。尽管网络发展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互联网终究是以积极的面目经历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断得到壮大。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完善它,让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成林萍:《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国网,2008年12月18日。

二、案例讨论

1.互联网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2.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3.如何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

三、案例点评

互联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见证。如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网络,谈论网络,使用网络,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从网络媒体到网络游戏,从网络经济到网络文化,从网络技术到网络人物,从中国互联网到外国互联网。世界各国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互联网空间,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已经变成网络化社会。中国权威研究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835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33.1%。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社会管理工作。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时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胡锦涛还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内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内容建设力度,满足广大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网络消费行为,引导人们把网络用于工作、学习和商务活动,改善我国互联网的消费结构。要制定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的指导目录,明确网络文化内容建设鼓励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推动健康思想文化、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化传播,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要大力培育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网站,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网民学习工作生活服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问题、第一章中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问题、第二章中的“真理和价值”问题、第三章中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五章中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问题、第七章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第五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问题、第九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问题、第十章中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问题、第十五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3.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讲授“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问题;适用于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讲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问题。

(作者 张乾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