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环保警钟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环保警钟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的肆虐,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雪灾,这些都是自然对我们的警示,也一再地提醒我们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3.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部分讲授“十六大以来的历史的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问题;适用于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

案例二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环保警钟

一、案例呈现

资料1:人们记忆犹新的1993年5月5日特强沙尘暴,西起新疆北部和东部,途经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波及18个地、市的72个县,1200万人口经历了这场灾难,涉及范围达11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1.5%),先后10个多小时的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25亿元人民币

2002年3月17日至23日发生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沙尘暴,途经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和我国新疆、河西走廊、河套以西时,在沿途不断获得沙尘物质补充、进一步加强后,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的18个省(区、市),累计受强沙尘暴或沙尘天气影响的人口达4.9亿。沙尘暴项目组专家透露,3月20日的沙尘暴过程每平方米降尘量达到29克,该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这次沙尘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它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几十年来愈演愈烈的沙尘暴,让首都北京甚至黄河以南的城市居民都领略到塞外风暴的威力。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直接而无情地摧毁了几百年来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浪漫想象。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的专家分析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和发展表明,我国荒漠化问题在加剧。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大量的沙尘物质和起尘的大风天气,而人为破坏植被和持续的干旱,则加速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由于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短期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2004年在拉萨召开的“全国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会议”上介绍:“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由1994年前的每年2460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9%,造成的沙化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新华网,2002年6月17日。

资料2:1998年,长江隐去了往日温柔美丽的笑容,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横扫着中国南方的大部分省市,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就在中国南方遭受水灾之苦时,北方的嫩江、松花江也开始兴风作浪。嫩江撞开一个个口子,冲进内蒙、吉林境内的乡镇和村庄。松花江卷起一阵又一阵怒涛,拼命撞击着脆弱的堤防,哈尔滨水临城下,岌岌可危。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了自然植被的严重破坏,使得肆虐的洪水几乎每年都要侵袭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瞭望》周刊2004年12月22日。

二、案例讨论

1.保护环境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吗?怎么处理这两个看似比较矛盾的问题?

2.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演化。

三、案例点评

资料1显示,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和发展,表明我国荒漠化问题在加剧。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大量的沙尘物质和起尘的大风天气,而人为破坏植被和持续的干旱,则加速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研究人员得出一个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过度垦荒都会破坏地面植被,扰乱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据统计,我国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经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达153.3平方千米,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有5000万人处于沙漠化危害中,60%的贫困县集中在沙区。

资料2表明,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首先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其次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再次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了水灾的危害。

沙尘暴的肆虐,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雪灾,这些都是自然对我们的警示,也一再地提醒我们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讲授“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问题;适用于讲授第三章第二节“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适用于讲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第三节讲授“科学发展观”问题;适用于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讲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适用于讲授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3.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综述部分讲授“十六大以来的历史的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问题;适用于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

4.本案例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第三节讲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问题;适用于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讲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问题。

(作者 刘小英 黄沁茗 袁银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