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案例六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案例呈现

1.农业时代的“天人合一”的发展观

农业文明时代的发展观是在以手工工具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的。发展体现在贤哲们倡导的“天人合一”境界,形成了“天、地、人”浑然一体、和谐发展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天人合一”,追求“齐万物”——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境界。

2.工业时代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发展观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代名词。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战后恢复经济的强烈期望,各国一味追求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热”。在这个时期,尤其是从凯恩斯主义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起,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国家统计体系的一部分。GN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似乎有了经济的发展便有了一切。

正在西方国家陶醉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胜利时,自然界悄悄地对人类进行严酷的报复:自然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耕地减少、陆地沙漠化、江河及海洋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侵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自然的胜利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所说:“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的过程。”

3.后工业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演变的必然归宿。20世纪70年代,全球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了“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概念得到与会者的共识与承认。

4.立足中国国情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发展问题上不断探索的最新成果。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优先发展重工业,15年超英赶美的“追赶”型发展。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是硬道理。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人类发展观的借鉴和发展?

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3.如何从发展观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发展角度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

三、案例点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报告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本案例粗略地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几种代表性的发展观,能比较好地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观点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农业时代的发展尽管人和环境的关系比较协调,但速度缓慢,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低质量和低水平的;工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后工业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终极意义的合理性,但“环境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使人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

第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观的变化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的全面性、长期性、创新性、科学性,进一步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三,从科学发展观与以往发展观的联系和发展中领会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当代发展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到达了一个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就其哲学蕴涵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的创造性结合。就其经济学意蕴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新阶段。就科学社会主义来说,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合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时使用。

2.本案例还适合讲授有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时使用。

3.本案例还可在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使用。

4.本案例适合讲授建设两型社会时使用。

5.本案例适合讲授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时使用。

(作者 向德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