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与实践

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始了迈入现代化的新的长征。梦想也罢,理想也罢,让中国早日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是我们那个时代每一个有志青年发自内心的渴望。《青春万岁》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发现这一问题后,我立即改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问题加以“包装”,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兴趣。我所带班级的高考生物成绩获得了全区第一。

探索与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从“十年浩劫”的噩梦中醒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从灾难中重新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天安门事件”平反、伤痕文学的轰动、朦胧诗的崛起、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的问世、科学的春天席卷祖国大地、中国女排扬威世界勇夺五连冠、中美建交……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始了迈入现代化的新的长征。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激情的岁月必然产生激情的一代。我满怀激情地在“新长征”的号角声中开始了学习。梦想也罢,理想也罢,让中国早日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是我们那个时代每一个有志青年发自内心的渴望。那时的我们,对祖国的未来真是充满了自信和激情,我们最爱说的话题是“四个现代化”,最爱唱的歌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正是在这样一种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我步入了个人理想的征程。在中专毕业前夕,我偶然读到的一本点燃了我理想之火的著作,这本著作就是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青春万岁》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我从书中感受到,在我们共和国的清晨,原来有过那么绚丽的霞光,那么纯净的空气!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显得很“傻气”,或者说过于天真烂漫,但他们心里都充满了一种希望,充满了一种喜悦,充满了一种高歌猛进的豪迈与激情,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年轻共和国的坚贞信念!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即将踏上的中学讲台,年轻的心一下被理想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所鼓胀——我以后是教师,我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我们的社会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命,我可以通过教育为我所热爱的国家做我能够做到的一切!我一定要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我非常明确地意识到,我不能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仅仅视为教书,而应该把我的社会理想倾注在教育之中。也许有人会笑我当时的天真,但那份纯真,那份庄严,那份责任感,我一直保持到今天。这可能是我日后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之一吧。写到这里,我自己都禁不住为当年的纯真与庄严而感动!

1982年秋天,我很幸运,离开北京教育学院去盐池一中报到。盐池一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老校,这里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从外地来支宁的教师。那年,由于生物教师紧缺,学校一下就给我安排了3个高三毕业班的课,并兼任初一(4)班班主任。刚毕业就带高三毕业班,对一个初出茅庐、不满20岁的小伙子来说,压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虽然那时我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心,但看了学校给我安排的任务,我还是感觉诚惶诚恐,无所适从。当时与我带同头课的是学校专门从陕西定边中学聘请的一位老教师——家龙泉,我怎能和这样一个老牌资深教师相比?但梦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我,还是以满腔的热忱,虚心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从备好每一节课做起。我主动拜他为师,并征得他的同意,采取跟班听课的办法,即先听家老师上课,然后我再模仿他的方法,并结合自己在北京学习期间其他生物老师上课的方法,给自己所带的班级上课。尽管我听课后又认真备课,并在家对着镜子试讲了好几次,但一堂课上下来,自己总觉得处处是问题,愧对学生,于是就打起了退堂鼓。但学校领导并未让我“下课”,而是热情鼓励我。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生的理解,使我感动万分,也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钻研教学艺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得起学生,对得起领导和同事。

在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速成式”的学习,不是十分正规、系统,在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些草草而过。为了让自己学得更扎实些,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借阅专业刊物,从中获得借鉴与启迪,另一方面,多听课向同行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经常默默自问,家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在师傅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勤奋钻研下,我很快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且成功地上了几节公开课,得到了校领导、同事及学生的认可。

一段时间后,我不仅听家老师的课,还听其他学科的课,或到其他年级听课。这样做的结果是,开阔了我的眼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与方法。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该如何上课,发现了平常自己难以觉察的问题。譬如,以前上课提问我总是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通过听课我感觉这种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所提供的信息量很小,不利于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启示和信息引导,常使学生探究无门,碰壁受挫。同时这种提问形式单一、机械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这一问题后,我立即改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问题加以“包装”,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兴趣。由于我对工作尽职尽责,肯下功夫钻研,1983年,我所辅导的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取得了佳绩。其中,张永宏(现任银川一中教务处副主任、特级教师)同学获得了银南地区(现吴忠市)第一的好成绩。我所带班级的高考生物成绩获得了全区第一。当年,我的学生冯旭(现任复旦大学生物研究所所长)获得了全区生物单科状元,被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

刚毕业,学校就让我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我接过班级学生名单后,发现有同事不断来我这儿把学生调换到其他班级,有的甚至干脆不见来报到。我一时感到纳闷,但并未多想,也便全身心投入到新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后来,我才明白是因为有人不信任我这个新老师,对我不放心才调班的。当时同年级的班主任都比我资历老,范小智、曹云、张国庆等老师都是非常有名的教师,深得家长信赖。知道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傻乎乎硬着头皮、壮着胆子把班带下去。我不喜欢多说,也没有抱怨,只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书,好好带班,让所有的人瞧瞧我的能耐。但令我头疼的是学期中期更换了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也因为出去进修而被调换,一时间把我弄得焦头烂额,几次都想放弃,不当这个班主任算了。但是,老师的良知、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努力证明自己的心劲使我还是咬着牙默默地承受着、坚持着。渐渐,我的责任、我的行动换取了家长对我的信任,我的言传身教渐渐地感化了学生。我是个思想单一、但追求执着的人,为了能让学生喜欢,能被家长认可,能得到领导赏识,能被同事赞许,我当时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当好一名教师。我每天起早贪黑,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早自习时,我帮助英语老师考查学生的英语单词;下午放学或周末休息时,我给学生补数理化课(我中学时数理化的功底比较扎实);晚自习时,我总是跟在班里,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不来上自习,我会跑到学生家里把他请到学校。我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让我班学生的成绩保持在年级中等以上,绝不能落在后面。

我恪尽职守,认认真真地做着教师、班主任应该做的常规事,也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向报章杂志学习。向同事学习,有空就听课,有机会就与同事们探讨。年轻的优势在于与学生零距离,容易和学生接近、交朋友。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们知道,我是一个很负责、很努力的年轻人。于是,我所带的班在第一个月便获得了班级优胜奖。我班由一个不起眼、不被人看好的班级、我由一个不被人认可的班主任,慢慢地进入学校师生的视线,并备受关注起来。当然,我也应该十分感谢当时的年级组组长曹云老师,是他不断的鼓励,和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从自卑走向自信,为我增添了动力。终于熬到中考了,我班的成绩还不错,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告诉自己:“我成功了!”是的,我成功于对每一位同学付出的爱,我成功于自己的不放弃,成功于每位搭档老师的共同努力。我非常赞同一句话:在教师生涯中,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一辈子的遗憾。带班的这三年,让我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与重要。带下这个班,更加激发了我要做一名好班主任的信心。应该说,我在盐池一中所收获的成绩得益于遇到贵人,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得益于我的虚心求教,得益于同事、领导的帮助。

工作到第三年,也就是1985年9月,我被盐池县人民政府评为盐池县“新长征突击手”,荣获县政府二等功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