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字教材的编排特点

识字教材的编排特点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标识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识字教材编排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教学的目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这样做既保证一定的识字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符合学生识字规律。这些识字形式的安排,旨在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多种条件和线索,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开启智力、能动地识字。

一、识字教材的编排特点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从小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才能。我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能着力改革传统的识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大胆创新了识字教材设计思路,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识字教材的新特点,并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教学新方法、新策略和新途径。纵观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标识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识字教材编排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一)识字与拼音、阅读同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教学的目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还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所以,识字教学要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杖”。同时,要读书必先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是识字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就要求识字与拼音、阅读同步。所以,新课标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把识字与拼音、阅读结合起来。

(二)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识写分流”,即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重在写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轻松一些。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这样做既保证一定的识字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符合学生识字规律。

(三)采用多种识字形式

1.利用规律——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人教版教材有象形字、会意字、词语、三字经、成语、谚语、对对子、谜语、儿歌、反义词、量词、按事物归类、形声等识字形式;苏教版教材有词串识字、转转盘识字等识字形式。这些识字形式的安排,旨在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多种条件和线索,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开启智力、能动地识字。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学会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并且这样还避免了集中识字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功能单一,缺少情境、语境的弊端。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2.创设情境——优化学生识字的过程

各套教材都为识字创设了丰富而生动情境。这种编排呈现方式,不仅使生字新词的复现率特别高,而且使生字新词出现的情境也更加丰富多彩,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中对所学的生字新词多次见面强化、及时复习巩固,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过程更为优化、更加生动、更富情趣,也使识字教学既轻松愉快又省时高效。

3.引领拓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所谓引领拓展,是指教材在选择和设计识字教学内容时,注重充分体现“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点。在确保课内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识字基础的同时,通过设计适量而独特的主题单元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和利用识字的资源,感受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养成在生活中学习汉字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增强自主识字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